正面管教笔记(共9页).doc





《正面管教笔记(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面管教笔记(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从通常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这一点来说,处罚确实管用。惩罚的长期效果是孩子往往采用以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回敬我们:惩罚造成的四个R1、 愤恨(Recentment)这不公平,我们不能相信大人2、 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3、 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4、 退缩(Retreat)A、 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B、 自卑:我是个坏孩子孩子们通常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作出的决定。然而,他们未来的行为就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P9-10研究表明,经常受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
2、,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另一方面,娇纵不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都是一种羞辱,并会造成一种不健康的相互依赖,而不是依靠自己和相互合作。-P10当大人用过度控制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时,孩子们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父母和老师们最常使用的过度控制方式就是奖励与惩罚。在这个方式下,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以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那么,当大人不在场时又会怎样呢?孩子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P11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1、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与鼓励)2、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与价值感?(心灵纽带)3、 是否长期有
3、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 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P12以下是一些“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有助于你避免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话语,并增进孩子们的合作:等一下就轮到你了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我很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要做,不要说(例如,平静地握住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该怎么做)。我们待会儿再说这件事,该上车了。(当孩子在商店发脾气时)我们现在要离开商店,待会儿(或明天)再来。-P15-162015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4、几个基本概念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了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心愿的合作。-P22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抱括赞扬、快乐的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
5、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P23赢得合作的四个步聚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2、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聚,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4、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6、直到你们达成共识。-P23阿德勒的基本概念1、 孩子是社会人2、 行为以目的为导向3、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与价值感孩子的不当行为建立在对怎样达到归属感与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之上4、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请你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你问自己:“他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记住,虽然孩子并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密码信息,但当你处理他的隐含想法,而不是仅仅针对其不良行为作出反应时,孩子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如果你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这一目标的孩子,你对不良行为就有
7、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你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5、 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6、 平等7、 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下面的“纠正错误的三个R”是树立”勇于不完美”榜样的一个绝佳方法。矫正错误的三个R1、 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2、 道歉(Reconcile)“我向你道歉”3、 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8、 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第三章、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对于受到娇纵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危险是只要他们没有得到别人照顾或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往往认为生活不公平。他们经常感到自己被这种公平伤害了,并且认为自己有
8、权发脾气、为自己感到难过,或者会以一种对别人有破坏性或伤害性的方式来报复。他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当别人照顾我时,我才觉得他们爱我”。P43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学校生活。他们可能会觉得老师不仅应该,继续像家人那样服侍他们,还应该替他们学习。当他们有意识地说,“老师,请帮我系鞋带”时,潜意识里,通过这个行为想要说的是:”既然你都替我系鞋带了,也替我学习吧”。“我不会”以及做给我看”,实际上只是他们要求”你替我做”。-P43第四章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当鲁道夫德雷克斯解释这四个错误目的时,人们常常会问:“你怎么老把孩子放这些框里放呢?”德雷克斯就会回答:“不是我老把孩子往这些框里放,而是我老是在
9、那里找到他们”-P59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1、 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2、 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 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感,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伤害。4、 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P59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以及很多大人)之所以会在上述四个错误目的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是因为他们相信: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报复会使他们在没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放弃是他们的唯一选择,是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P59
10、孩子的目的如果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而且想采取的行动是如果孩子的回应是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包括:寻求过度关注(操纵别人为自己奔忙,或得到特殊服务)心烦;恼怒;着急;愧疚。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自己会做的事。暂停片刻,但很快又回到老样子,或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唯有得到特别关注或特别报务时,我才有归属感。唯有让你们为我团团转时,我才是最重要的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我爱你,而且”(例如:我在乎你,等下花时间来陪你”)安排特别时光,建立日常惯例。花时间训练孩子,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默默地爱抚孩子。设定些无言的暗号。寻求权力(我说了算)被激怒;受
11、到了挑战;受到了威胁;被击败。应战;投降;心相“你休想逃脱”或“瞧我怎么收拾你”;希望自己正确。变本加厉;屈从而内心不服;看家长或老师生气而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唯有当我来主导或控制,或证明没有谁能主导得了我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你制服不了我。”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并请求孩子帮助。既不要开战,也不要投降。而是撤离冲突,让自己冷静下来。坚定而和善。不说,只做。决定你该做什么。让日常惯例说了算,培养相互的尊重。给孩子有限度的选择。在设立一些合理的限制时得到孩子的帮助。坚持到底。鼓励。引导孩子把权力用在积极方面。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报复(以牙还牙)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反击;以牙还牙;心相
12、:“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行为升级或换另一种武器。我没有归属感,受到伤害就要以牙还牙。我反正没人疼爱。处理受伤的感觉:”你的行为告诉我,你一定觉得受到了伤害。你能和我谈吗?”避免惩罚和还击。反射式倾听。做出弥补。鼓励其长处。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自暴自弃(放弃,且不愿别人介入)绝望;无望;无助;无能为力。放弃;替孩子做;过度帮助。更加退避;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我不相信我能有所归所归属,我要让别人知道不能对我寄予任何希望。我无助且无能;既然我怎么都做不好,努力也没有用。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小步前进。停止批评。鼓励任何一点点的努力。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怜悯。不要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面 管教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