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沟通交流(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沟通交流(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浅析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摘要: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成功地跨文化沟通是跨文化组织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文章从跨文化商务沟通和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入手,指出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影响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四种非语吉交际方式:空间距离、目光注视、姿态动作和面部表情。同时对如何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进行叙述,并指出跨文化沟通中非语言交际必须遵守的准则。关键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跨文化商务沟通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对语言交际非常重视,而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了解却很少,但根据有关学者研究发现
2、,非语言交际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心理学家赫拉别思也提出过这样的一个公式:信息传播总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和动作。这也就是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而不同文化下的非语言交际形式与内涵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交流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商务交流扩大,跨文化下的商务活动越来越多,非语言交际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本文化中的善意的表示,在对方文化中却可能是敌意的表示,由此可能导致整个商务谈判交往的失败。由于非语言行为总是在无意中表达出来,当存在语言障碍时,人们更倾向于求助于非语言表达,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了解对方的非语言交际文化是非常必要的。1非语言
3、交际的涵义通常我们谈到交际时,总是首先想到语言,殊不知语言只是我们交际的一个手段。除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我们同时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传达各种信息。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微笑、面部表情、服饰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在不同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言语交际方式,例如: 不同民族的人员在谈话时, 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谈话双方身体接触的方式因文化不同而各异; 目光接触的方式也有约定俗成等等。因此,要进行有效的交际, 在使用某种语言的同时还
4、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2常见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与自己的习惯相反的信号,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文化约束力对非语言交际的影响以及环境差异所赋予非语言交际的不同含义。以下我们就对几种常见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进行分析。2.1空间距离我们这里指的空间,不是物理学上的概念,而是社会学上的概念。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人与空间之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人们用空间来交际,空间又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人们的交际行为。空间的社会性也带来了它的文化性。既然人们对空间的认识是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那么我们就很难保证分属不同文化的人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所形成的
5、关于空间的认识不会有差异,也难断定同一空间对于不同文化的人来说一定表达相同的意义。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有不同的看法。根据E1T1Hall(美国人类学家)研究,欧美人生活中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1)一般距离(360cm750cm) ,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听演出等。(2)礼貌距离(120cm360c
6、m) ,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3)私人距离(45cm120cm)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4)亲密接触(0cm45cm) ,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得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会凑得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
7、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地“进攻”,英国人不断地“撤退”。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得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2.2目光注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交往对象保持目光接触是十分必要的。“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都可从眼睛里显示出来。”几乎所有的人类之间的活动和感情交流都依靠眼神,某些文化所特有的传播实践也体现在目光接触的运用之中。两个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时会用非常热情的目光凝视对方,因为他们认为双目是个人存在的钥匙
8、。如果从美国文化角度来看,这种目光是不适用于两个男人之间的,这种长时间凝视常常是同性恋的亚文化群使用的非语言代码的一部分。有教养的英国男子认为直接凝视与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而瑞典人在交谈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多于英国人。法国人则特别欣赏一种鉴赏似的注视,这种眼光看人就是传达了一种非语言信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从内心里欣赏你的美,所以法国男子在公共场合对妇女的凝视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文化准则。中国人则对紧盯着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2.3姿态动作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美国人
9、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却表示“情人”。在美国,人们用挥手来表示再见;而在南美,人们见到这种动作时不但不会离去,反而会向你跑过来。在美国,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则表示“OK”一词;在日本,这种手势则表示钱;在阿拉伯人中,这种动作常常伴以咬紧牙关,表示深恶痛绝。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边转圈儿,中国人表示动脑筋,美国人和巴西人则表示发疯。俄国人把手指放在喉咙上表示吃饱了;日本人用此动作表示被“炒了鱿鱼”。美国人、日本人抿着嘴吃东西才算得体,而印第安人却以张口大嚼为礼貌。不同文化在姿态动作上的这些微妙的差别常常容易导致交往失当,甚至会使
10、交际完全中断。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对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互相理解,避免误会,对于填平文化沟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4面部表情相对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辨别对方心情、态度的线索。面部表情对于交际的重要性是众所公认的,但表情中的多种文化内涵却难以估量。微笑,是最有益于人际交往的面部表情。笑脸不只是快乐和友好的表示,也能传递道歉与谅解的信息。中国人习惯用面部来遮掩感情,而不是显露感情。3如何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对于如何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我国著名学者毕继万老师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提出一些看法: 因为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工作复杂,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我们只能探索适合我国
11、国情的有效方法。比如: 西方国家主要采取分析录像的方法对非语言表现进行分析,但这种方法费用较高,但我们可以选用分析电影和电视剧的方法。也可以选用一些规范的文学作品进行实力定量分析, 但是必须要注意非语言交际的可变性、时代性和规范性要求。对于有条件者还可以进行中外交往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表现调查,或是调查和分析外国人对中外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评论。但最重要的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时应全面研究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重此轻彼或顾此失彼都是片面的。总之应探索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完善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使交际能够顺利
12、进行。4跨文化沟通中非语言交际必须遵守的准则在言语交际中,Levinson 修改了Grice 的合作原则,提出了交际活动要遵守的三个准则:量的准则(Quantity Principle)/信息准则(Information Principle)和礼貌准则(Manner Principle)。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言语行为应包含一定的信息量,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同时,还要有礼貌;而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听话人会对所接收到的信息作最大量的推理。5结束语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必要对不同文化下的非言语交际进行研究探讨。了解人们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和意义,可以解决跨文化交
13、际中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有助于我们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彼此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在政治上从对抗转向对话,交往日益频繁。这都表明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非语言交际的目的是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传递信息,让对方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辅助、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要注重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参考文献1吴为善,严慧仙. 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石定乐,彭春萍.商务跨文化交际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3张默.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J.东北财经大学,2011(1).4黄漫宇.商务沟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翟艳霞.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7).6Larry A.,Richard E1and Lisa A.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7鄂玉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文化意义探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