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共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共14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主备人:王怡 同备人:侯书静教学目标:1、了解并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准确理解诗歌常见语言风格特点 2、掌握高考对诗歌语言风格考查的方式及答题要领 3、掌握高考对诗歌关键词考查的方式及答题要领 教学重点: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式及答题要领。 课时安排:三课时 考查方向: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炼字; 2、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赏析;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与理解;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鉴赏炼字型一、何为炼字所谓炼字是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选出最精确、最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达情感。赏析炼字,就是品位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
2、感或品位其生动的效果。二、值得注意的字词炼字(结合优化方案教师用书p277-p278)1、炼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所以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不仅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浩瀚,更表现了它的壮阔与活力,从而表现诗
3、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也可写出征夫处境的孤危。例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
4、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3、炼数量词。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4、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5、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
5、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6、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7、 含有修辞手法
6、的词 “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注意: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炼字题型总结: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答题范式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 明修辞(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 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4、 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练习: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
7、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答:穿是穿行(1),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3),“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4)。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3)。“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空”徒劳,白白地。(1)“空”字写出了主人公独自在台阶伫立
8、等待的场景,(3)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4)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描写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3)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4)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1)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3)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4)练习:优化方案P423 1、2、4 第二课时:鉴赏诗
9、眼型 一、什么叫“诗眼”?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体现主旨的字词句。 v 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v 诗眼分为两类: (一)是表现为一着诗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叫篇中眼。 (二)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叫句中眼。 二、寻找诗眼的方法: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江楼感旧 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诗眼:思思的原因是独上江楼 物 思念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在 惆怅思的
10、对象是去年同来的望月人 人 落寞思的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 非 凄清(二) 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诗眼: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三) 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A、“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闹用了拟人的手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B
11、、“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弄字而境界全出。风弄花影,词人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弄字化静为动,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充满生机与情趣。 (四) 抓词类活用 A、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 绿写活了春风,隐隐传出了江南春来早的讯息,令人赏心悦目。 B、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周邦彦) 老和肥,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可以想作风已老,莺正年轻;也可以想为雏莺从昂首待哺的娇憨,在风中慢慢丰羽、展翅离巢、婉转鸣叫的情景。而一个“肥”字,可以想见梅子成熟、果肉鲜圆,悬挂枝头,诱人馋涎欲滴的情况。这两个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人。雏莺在风
12、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C、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五) 抓典型词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空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的主旨抒写愤懑之情。 提问方式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提问变体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范式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13、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17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
14、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练习:优化方案p432-3第三课时:鉴赏诗歌的炼句专题讲解一、何为炼句所谓炼句就是赏析字词或整首诗想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也不完全相同。二、掌握技巧 注意赏析四个角度:1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他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2 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
15、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3 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就是要找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4 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镜,尤其是以景结情句,又含蓄隽永之妙。总之,要关注句子的位置,联系全片赏析。
16、提问方式请对这首诗的某联进行赏析。提问变体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答题范式解内涵(结合语境概括诗句内容)抓特点(抓住写法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进行分析)点情境(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整答案(按要求整合答案,细心检查)示例: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解析:叙事特色可以从详略、视角、手法、铺
17、垫、照应、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对于这两首诗来说,从表达方式看,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从视角上看,以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从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修辞,增强了情感的表达。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答案:(1)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
18、月下山林图景。练习:优化方案对点练习题组。第四课时: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专题讲解一何为风格“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二、掌握技巧 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因此我们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时,注意使用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这就需要掌握常见的八种语言风格:1. 豪迈奔放
19、:此种风格的作品,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 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3. 言近旨远:此风格的作品,语言浅近,意旨深远,常于平常的景、物、事中寄托深意。如,朱熹观书有感4. 朴素自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华丽,显示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深意。如,陶渊明饮酒5. 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腻,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6. 含蓄蕴藉: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
20、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7. 清新明快:这种风格常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杜甫绝句8. 幽默讽刺:诗中多用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陆龟蒙新沙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答题范式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
21、梦,不得到辽西。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 练习:1.听夜筝有感 白居易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忍闻。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一任君。问:此诗写自己中年与暮年的对于挫折的不同感受。感情极为悲凉沉痛,而语言风格却旷达超脱,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答:此诗写自己中年与暮年的对于挫折的不同感受。元和十年,诗人因激于义愤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年四十四岁。初遭打击,
22、新生白发,自然感到理想受挫,时不我与,夜不能寐之际,听到忧怨的筝声,不禁为之愁肠百结,难以承受,因而不愿再听。暮年饱经忧患,霜雪满头,相比之下,先前的挫折简直算不了什么,可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正因为他饱尝了太多的痛苦,所以能够对忧怨的筝声无动于衷,听之任之。此诗写得辞浅意深,在看似旷达超脱的诗句中含蕴着的,是极为悲凉沉痛的心情。 2.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明特色)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例例证)烘托出一个
23、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析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 这首诗选择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秋景? 这首诗选取了八个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秋景:急风、高阔的天、哀啸的猿、清渚、白沙、在急风中盘旋的海鸟、无边的落木、滚滚的江水,这些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共同组成了一幅深沉苍凉的秋景图。(2) 结合诗的形象和情感品味其风格特征。 这首诗选择了苍凉恢弘的带有深秋特点的物象来表达自己因国家动荡而飘泊异乡,羁旅在外的愁思与孤独。诗人以自然之秋,写出了人生之秋和国家之秋,充满了强烈的身世感和深沉的家国之思,慷慨悲凉,动人心弦。 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在语言上含蓄蕴藉的特色。答案:本诗借眼前景,想象出重聚之日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全诗表意明白如话,自然质朴,而语言却又含蓄蕴藉,余味无穷。练习:优化方案对点练习题组。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