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阅读20052007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共5页).doc
《公开阅读20052007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阅读20052007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20052007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的比较分析与思考 翟荣俊江苏省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淡而有味,不落俗套,小题适中,大题偏难”。试题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坚持重点内容重点考,特别是考试说明中的C级要求在试题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在“知识的交叉处命题”有新的突破,且没有片面追求知识及基本思想、方法的覆盖面,试卷很好的反映了高中新课程的理念,试卷注重常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通性、通法的考查,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化归法、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方程思想等,试卷注重认识能力的考查,对审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要求较高,运算量适中。试题注重创新意识,不少题目较新,
2、就连编排顺序也有新意,没有照搬前几年试题的格式,不落俗套。与2006年试卷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在于两点,一是在难度上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小题部分,选择题未出现很难的问题,有利于考生进入状态;二是在考查的知识层面上,今年加大了对高中数学主干知识函数内容的考查,2006年在前面80分的小题部分几乎未出现函数问题,这是很反常的情况,今年得以调整,这也有利于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把握。下面就近三年的高考试卷情况作一些分析和思考。一、整体情况对照分析1、选择题部分:内容2005年2006年2007年题号难度题号难度题号难度集合(1)集合的运算易(7)集合的运算易(2)集合的运算易函数(8)对数函数(10)导数
3、最值(12)函数单调性易易难(未出题)(6)函数的对称性(9)导数与不等式易中三角函数(2)三角函数周期易(1)三角函数奇偶性(4)三角函数图象变换易易(1)三角函数周期性(5)三角函数单调性易易不等式(未出题)(8)不等式性质中(8)解对数不等式中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3)排列组合计数(7)二项式定理易易(5)二项式定理易(7)二项式定理易统计与概率(6)统计易(3)平均数与方差易(未出题)(9)等可能事件概率易(10)等可能事件概率难立体几何(4)球的体积易(9)多面体体积难(4)线面关系易解析几何(5)圆锥曲线易(2)直线与圆易(3)圆锥曲线易(11)直线关系中(6)轨迹方程易(10)线性
4、规划中2007年试卷的第1题到第10题是选择题,每个小题5分共50分。涉及到集合,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其中最后三道对一部分考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第9题涉及跨知识点的结合(导数与不等式),第10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灵活变换运用。 整个选择题起点较基础,没有出现偏题、怪题,总体比较适中、平稳,对于大多数考生是可以顺利完成的。选择题与去年最大的变化是函数部分。2006年的50分选择中未出现函数的选择题,整张试卷在小题部分对函数的考察明显偏少,而2007年对函数的考察加大了分值,但又不苛求难度和技巧,这种命题有利于高中教师对整个高中数学体系的把握。2、填空题
5、部分:内容2005年2006年2007年题号难度题号难度题号难度函数(13)二次函数及性质易(未出题)(13)导数最值问题易(16)构建函数模型难三角与平面向量(16)向量的运算易(11)正余弦定理运用(14)三角函数求值易易(11)三角函数变换易数列(15)数列性质易(15)数列求和中(未出题)不等式(未出题)(16)解不等式难排列组合(未出题)(13)排列组合计数中(12)排列组合计数易立体几何(未出题)(未出题)(14)点面距离问题中解析几何(14)直线与圆易(12)线性规划易(15)圆锥曲线易2007年高考第11题到第16题是填空题,每个小题5分共30分。第11题直接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
6、公式展开整理就可以得到结果;第12题是一道常规的排列组合问题也较容易(2006年的一道排列组合试题,是相同元素的排列与组合,是中学不研究的问题,命题超纲);第14题是立体几何中的点到面的距离问题,思维量不大,但计算有些麻烦;第15题是圆锥曲线与三角问题想结合的研究背景,在变化中寻求不变量,本题采用特殊位置分析可以使本题很容易解决,第16题是一道构建函数模型的问题,能紧扣教材,联系三角函数,问题情境新但是考生也并不是不可以下手。小题总结:10道选择题和6道填空题,涉及集合、函数、三角、立几、解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导数、不等式等高中数学的绝大部分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但并不
7、刻意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突出对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考查。同时试题多为常见题型,都可用一些常用方法得以解决,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与2006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是今年高考加大了对函数的考查,而函数是整个高中数学体系的支撑内容,所以这种变化是科学和合理的,与2005高考相接近,但是在考察要求上又有所提高。3、解答题部分:题号2005年2006年2007年考查知识点难度题号难度题号难度1解析几何求轨迹方程易解析几何求曲线方程易独立事件的概率易2独立事件的概率易导数应用题(立几背景)易立体几何线面关系易3立体几何线面关系中立体几何线面关系中解析几何中切线问题中
8、4三次函数及导数的运用中二次函数及其性质难两种特殊数列综合运用难5等差数列递推及不等式难等差数列递推及不等式难三次与二次函数综合运用难2007年高考解答题共5大题,共70分,与前两年保持一致。在难度上与2006年相当,但比2005年要难一些。主要反映在后三题上,其中解答题的第三题(解析几何)的后两题,学生因为缺乏导数在解析几何中的灵活运用能力,可能会出现比较多的丢分。最后两题都起点比较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读不懂题目,不能理解问题的本质,所以最后两题的得分情况估计与2006年的最后两题情况相似。解答题具体的分析:解析几何试题:2005年是第19题12分,要求是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本题的起点不高
9、,考生只要能建立起合适的坐标系就不难得到结果。作为一道很好的试题,它把几何的基本元素和性质转化为代数符号表示,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006年是第17题12分。有两个小题,第1问5分,根据已知条件求一个椭圆方程,第2问7分,根据一个对称的条件求出一个双曲线的方程,此题难度不大,大多数考生都可以完成。本题紧扣圆锥曲线的定义入手,紧密联系教材与考纲,也是一道很不错的考题。2007年是第19题(位置后移)14分,三个小问,其中第一问求值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第二、三小问是捆绑式的充要条件的证明问题。后两个小问与函数中的导数的运用相联系,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在思维灵活性的考察上有一定的要求,估计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开 阅读 20052007 江苏 高考 数学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