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培训状况和效果-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共9页).doc
《劳动力转移培训状况和效果-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转移培训状况和效果-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雨露计划”的做法与成效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案例中国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组1.“雨露计划”提出的背景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从事非农就业,已逐步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制造业发达的东部地区劳动力市场需求巨大,用工单位招工难。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有大量文化程度低、没有经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1.2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
2、2010年)明确提出: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是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必须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积极稳妥地扩大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和引导劳动力健康有序流动。1.3 据统计分析,中国贫困农村尚有1300多万剩余劳动力。此外,每年新增劳动力250万左右。如何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已越来越成为扶贫开发工作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1.4 2003年,中国农业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并实施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转移培训规划,即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与之相呼应,
3、从2006年开始,国务院扶贫办把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以来专门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统称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 2.“雨露计划”的宗旨、对象和目标2.1宗旨: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2.2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扶贫工作建档立卡的青壮年农民(1645岁);二是贫困户中的复员退伍士兵(含技术军士,下同);三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村干
4、部和能帮助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致富骨干。 2.3目标:“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500万左右经过培训的青壮年贫困农民和20万左右贫困地区复员退伍士兵成功转移就业;通过创业培训,使15万名左右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干部及致富骨干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3.“雨露计划”的主要做法3.1摸清底数,制定规划。2004年以来,各级扶贫部门结合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贫困人口中劳动力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到2010年的贫困地
5、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要求 “十一五”期间每个贫困家庭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3.2加强示范,完善网络。为推动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认定了30个国家级培训基地作为试点示范,加上省、市、县认定的培训机构,各级扶贫系统认定了2323个培训基地,基本形成了覆盖贫困地区的培训网络。国务院扶贫办基地省级基地数量市县基地数量合计河北129101131山西176977内蒙124238263辽宁11819吉林112830黑龙江17879江苏2013浙江16245252安徽135108144福建11江西1264471山东178河南134281316湖北1106980湖南15118124广东
6、11011广西146065海南111820重庆1333872四川281140223贵州155965云南18485西藏11陕西14344甘肃1207192青海12223宁夏110516新疆178合计30600169323233.3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工作和投入力度。我们要求,各地用于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资金原则上要达到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10以上。2006年,各地用于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达到近10亿元。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信贷资金、社会资金等多渠道投入方式。“贷款参训,就业脱贫”培训方式由于财政补助规模小、参训人员多,目前的补助力度尚
7、难以满足贫困劳动力培训期间的所有费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湖北省宜昌市、河北省承德市等地探索了“贷款参训、就业脱贫”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方式。为使更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有机会接受技能培训,实现非农转移,宜昌市扶贫办会同财政、银行等部门,制定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贷款办法,从2005年起由市级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作为贫困劳动力贷款培训的担保资金。由培训学校向2000名贫困学员转贷,借款期2年,扶贫办安排贴息。学员与培训学校签订贷款协议,学校根据协议从学员就业后的工资中收回贷款。贷款回收率在93以下的损失,由培训学校承担;回收率超过93的损失,由担保资金弥补。此外,为奖励培训学校提高贷款回收率,当贷款回收
8、率超过95时,政府和银行对培训学校给与一定奖励。贷款培训具体办法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三难”:一是解决了贫困劳动力经济困难、无钱参训的问题;二是解决了职业学校招生困难、无米下锅问题;三是解决了扶贫贴息贷款“难找项目、难到户、难回收”的问题。这种“贷款培训,就业脱贫”的培训方式,深得培训学校、银行和贫困家庭的欢迎。基层干部群众这样评价这种方式:“贷款到位是前提,培训技能是基础,派遣就业是手段,家庭脱贫是目的”。 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培训方式的形成和推广,推动了扶贫培训体制的创新和扶贫项目管理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推广和示范作用,但实践过程中仍需要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3.
9、4 严格制度,规范管理。对招生、培训、就业、资金管理和补助等各个环节都制定规章制度,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全过程由五个步骤组成,既招生、培训、安置就业、后续管理和资金拨付。整个过程的参与方有受训者本人,各级扶贫部门及乡政府、村委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受训者本人根据招生要求报名参加培训后,由培训机构安置就业。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招生(主要由县扶贫办、乡政府、村委会负责)、资金拨付和对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受训者的培训以及安置就业以及就业后的后续管理;用人单位通过培训机构录用受训者。确定培训对象坚持贫困瞄准机制。招生工作主要由省、市、县扶贫办及乡政府、村
10、委会共同完成。具体的培训招生工作由市县两级扶贫办负责,通常市扶贫办制定培训和招生计划,县扶贫办按照下达的招生指标和招生简章进行宣传,将招生简章通过电视广告、海报或电话通知等方式下达到乡政府和村委会,此外还有负责学员的报名、面试、集中入校报到等工作。在一些地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也会参加招生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为学员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如贫困证明等。选择培训机构坚持多元选择机制。培训机构的选择需要认定,基本原则是:一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这是搞好转移培训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资质;三是有承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应的场所、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四是有相对稳定的介绍就业的能力和
11、渠道;五是有比较完善的劳动力转移的管理体制;六是要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扶贫部门对选认的实施“雨露计划”培训机构进行动态管理,明确责任、任务与期限。对认定后不积极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或违反有关政策、规定的,取消资格。确定培训内容坚持用工需求机制。大部分培训机构以“订单培训”为主,培训内容以适应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目前,重点培训家政、餐饮、保安、酒店、建筑、园林绿化、制造、电子装配等用工量大行业的职业技能。同时,要适当安排法律知识、行为规范、权益保障等内容。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内容确定,一般在3个月至6个月,一般不超过1年。就业安置。培训机构安置培训后的贫困劳动力主要有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力 转移 培训 状况 效果 中国国际 扶贫 中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