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共32页).docx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共3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共32页).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专题一 科学探究一、历年中考分析考点具体要求5年考查频率考查方式考查难度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10年(9)、11年(5)、12年(1)、13年(1)选择*二、核心概念1、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4、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5、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
2、交流和合作。三、基础梳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p12-14)专题复习一 科学探究知识脉络 1、 和 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的实验,叫做 实验。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做 实验。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作出假设 完成实验 表达交流 提出问题:是一个疑问句而非陈述句,以 结尾 ; 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以 结尾 ;4、注意事项 对照性:实验可包括 组和 组;设计实验 单一变量:两组对照装置中,只有 条件不同; 多个个体参与实验
3、:避免 性; 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取 值,减少实验 ; 规律: 组结果通过实验尝试才能知道;而 组结果是实验前预知的;探究的问题直接就是实验变量; 专题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显微镜与临时装片的制作一、历年中考分析考点具体要求5年考查频率考查方式显微镜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10年(13)、11年(1)、12年(3)选择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13年(2)选择二、基础梳理(请认真阅读教材七上第一单元 p211、p15-20) 1、显微镜结构1、 :有一定的放大倍数(无螺纹,倍数越大镜头越短)2、 镜筒:3、 转换器:安放物镜4、 :有一定的放大倍数(有螺纹,倍数越大镜头越长)5、 载物台
4、:安放装片6、 通光孔:7、 光圈:调节光线强弱8、 压片夹:9、 反光镜:光线强时用 面镜,光线弱时用 面镜。10、粗准焦螺旋:(粗调)能将标本快速移近或离开物镜,获得初步放大物象11、细准焦螺旋:(微调)观察到清晰地物象12、镜臂:13、镜座14、镜柱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10CM处;对光:(3“转”)转动 ,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转动 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 ,直到出现明亮的视野。安放装片:把制作的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 ;调焦:(3“转”)转动 ,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花粉粒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
5、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左眼向目境内观察,同时 逆向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 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观察和收镜:观察完毕后,提升镜筒取下装片,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外八字),将镜筒降至最低;转动反光镜使镜面 ;最后将显微镜放回镜箱。3、重要结论(1)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 目镜 和 放大倍数的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对观察物 长度和宽度同时 放大;(3)物像是与实物上下左右都 相反 的 像;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 ;(4)物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 ,看到细胞数目越 ,光线越 ;(5)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 ;物镜越短,放大倍数
6、越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玻片上;(7)光线依次通过反光镜、光圈、 通光孔 、玻片标本、 物镜 、镜筒、 目镜 ,进入眼睛。4、临时装片的制作(1)玻片标本的类型: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必须先将生物材料进行处理,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玻片标本有三种: :用生物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及个体微小的生物体制成。以上三种玻片标本都可以做成永久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2)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步骤:擦:用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撕:从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块表皮;展:将撕下的表皮放在水
7、滴中展平;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3)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步骤:擦:用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刮: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壁上轻刮几下;涂:将牙签上的材料涂抹到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4)生物绘图方法:1、用2H铅笔;2、用铅笔点上疏密不同的小点,表示颜色深浅和光线明暗;3、右侧注明结构,图下方写图的名称。专题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二)细胞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8、一、历年中考分析考点具体要求5年考查频率考查方式细胞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11年(3)12年(16)13年(7)选择、简答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10年(1)选择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10年(16)简答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13年(7)选择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13年(7)选择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12年(6)选择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13年(7)选择二、核心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
9、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3、相比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核细胞壁。4、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5、一些生物有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有多细胞组成。6、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三、基础梳理(七上第二章 p21-40)考点1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德国科学家 施莱登 和 施旺 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是生物体 和 基本单位;2、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 构成的,可分为单细胞生物体(如草履虫等)和多细胞生物体。3、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0、二者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无 。(1)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全部为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大肠杆菌;植物:螺旋藻。(2)真核生物: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有:动物:草履虫、疟原虫、绿眼虫等 植物:小球藻、衣藻等 真菌:酵母菌。常见的动物、植物都是多细胞的真核生物。4、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壁:成分:主要是纤维素,作用:保护和支持;无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2)细胞膜:控制 ,但这种控制不是绝对的(如糖醋蒜的腌制);(3)细胞质:液态,不停的流动,加速与外界 物质交换 ;内含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细胞器。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存在于植物绿色部
11、分;线粒体:进行 作用的主要场所,释放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供生命活动所需;称为“动力车间”。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 转换器。液泡:内有 ,有与颜色、味道等有关的物质;液泡对于维持植物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4)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 ;内含染色体,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5)动植物细胞共有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特有结构: 、 、 ;5、细胞分裂(1)过程: 复制; 分裂; 分裂,细胞一分为二。(2)分裂前后遗传物质无变化:分裂前染色体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3)结果:形成两个与母细胞相同的子细胞,使细胞 增多。(4)动植物细胞分裂区别
12、:植物细胞: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最后一分为二;动物细胞:在细胞中央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为两个子细胞。(5)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生物体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得速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6)生物体长大的原因: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的 增大。6、细胞分化(1)定义: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 、 和 发生改变,这个过程就是细胞分化。(2)分化的结果: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群,使细胞 增加。(3)组织: 定义: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细胞群,这些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组织的形成:各种组织是在细胞 、生长和 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组织的分类:l
13、组成植物体的组织: 组织:存在于芽尖、根尖等部位。能分裂产生新细胞,分化形成其他植物组织。 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功能,如叶表皮。营养组织:具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叶肉、果肉等。 组织:细胞呈管状,具有运输功能,如叶脉。l 组成动物体的组织: 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保护、分泌功能。 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具有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功能,如骨组织、血液等。 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神经元)构成,能产生和传导兴奋。考点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单细胞生物体由单个细胞构成,单个细胞就可以完成全部生命活动;细胞即个
14、体。2、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被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结构层次:细胞 植物体。构成被子植物体的器官:(a)根、茎、叶为 器官,花、果实、种子为 器官。(b)植物体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生长相互影响。(2)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结构层次:细胞 人体。人体比被子植物体多出“系统”这一层次。构成人体的器官,如:心脏、肝脏、肺、肾脏、皮肤等。构成人体的系统:9个。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这些系统既分工又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3)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命现象。本专题重要图示:七上
15、21页图2-5;24页图2-7;25页图2-9;27页图2-10、11;30页图2-16;31页图2-17;37页图2-25。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一、历年中考分析考点具体要求5年考查频率考查方式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0年(2)、12年(16)选择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4年(12、18)选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10年(17)、11年(17)12年(18)、13年(19)简答食物链和食物网10年(17)、11年(17)13年(19)、14年(18)简答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4年(18)简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害物质的富集作用11年(17)简
16、答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10年(17)简答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圈11年(12)、12年(18)、14年(15) 选择、简答二、核心概念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2、一个生志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3、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三、基础梳理 (八下第七单元 p79-124)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
17、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影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动物的活动,如鸟类的 、迁徙、哺乳类的换毛等。水影响生物的分布和形态,如沙漠中植被少、仙人掌的针状叶和发达的根系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和形态结构,如沙漠狐的大耳朵和北极狐的小耳朵、鱼类 、夏眠、冬眠等。2、生物因素: (1)种内关系:指 生物的个体之间关系,包括: (如:蚂蚁的蚁后、工蚁和雄蚁;蜂群中的蜂王、雄峰和工蜂)、 (如:同种个体间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2)种间关系:指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关系(如:兔子和草等)、 关系(如:杂草和水稻等)、 关系(如:菟丝子和豆科植物、蛔虫和人等
18、)、 关系(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牛、羊与盲肠内分解植物纤维的细菌等)。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都是适应环境的。如: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水);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水);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温度);旗形树(风)等。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性,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如:保护色(昆虫、北极狐、熊的体色、雷鸟的羽毛颜色变化等)、警戒色(毒蛇、黄蜂等),拟态(竹节虫、枯叶蝶等)。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如: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生物 知识点 梳理 3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