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第一章(共21页).docx
《2015年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第一章(共2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第一章(共21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A.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A.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B. 利润=总收入-总费用 正值“越大越好”负值“越小越好”三、劳动力市场A.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组成
2、部分,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B. 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企业由于生产要素的使用须向居民支付要素报酬(工资)。C. 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是供给者。居民向企业支付货币交换商品和服务。D. 在劳动力市场中,居民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工资量。从生产要素投入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劳动资源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工资E.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与其他市场是相似的,即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
3、源配置。不过,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客观性)A. 是认识客观现象,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B. 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C. 特点:目的在于认清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结论具有客观性,根据经验和事实可检验。D. 步骤:确定对象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二)规范研究方法A. 是规范研究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B. 特点:某种价值观判断为基础,结论具有主观性。目的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C. 障碍: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总结: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观
4、,规范研究方法以价值观为基础 规范研究方法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 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A.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B.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别(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C. 不是影响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的因素,知识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D.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
5、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即ES=(SS)/(WW),其中,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E. 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1)供给无弹性,即ES=0(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女性劳参率上升趋势,总体上仍较男性劳参率低。(3)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2555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1. 附加性劳动假说经济下降,二级
6、劳动力寻找工作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2. 悲观性劳动假说经济下降,一级劳动力失业,二级劳动力悲观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二、劳动力需求A. 劳动率需求: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B. 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C. 劳动力需求的理论是关于生产的理论D. 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需求减少,工资降低,劳动力需求正价E. 劳动力需求公式:即Ed=(DD)/(WW),其中,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F.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G.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大类:(1)需求无
7、弹性(线A),即Ed=0(2)需求有无限弹性(线B),即Ed(3)单位需求弹性(线C),即Ed=1(4)需求富有弹性(线E)即Ed1(5)需求缺乏弹性(线F)即Ed1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A. 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B. 生产要素不变时,劳动投入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1)边际产量递增(2)边际产量递减(3)总产量绝对减少C. 设总产量为Q,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为L,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即AP=Q/L MP=Q/L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A. 完全竞
8、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设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为MR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产品的价格为P,即MRP=VMP=MPP。B.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市场要素为劳动投入,由于增加单位劳动而给企业增加的收益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它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乘以价格。C.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成本也就是工资。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D.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E. 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四、劳动力市
9、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A. 广义: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B. 狭义: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C. 狭义是广义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D. 劳动力市场性质: 社会生产得以进行条件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等价交换。劳动交换决定劳动力市场的价值工资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结合E. 劳动力市场本质属性表现:产权边界界定清晰产物调节劳动力配置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A. 均衡的含义:经济所处的状态分析的方法B. 局部均衡分析:A
10、马歇尔C. 一般均衡分析:瑞士洛桑学派L瓦尔拉 主旨:研究任何一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的关系D. 静态均衡分析:抽掉时间因素E. 动态均衡分析:经济变量在不同时间变动情况(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2.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 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 人口规模: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如果劳动需求不变,必然是均衡工资率下降。2. 人口年龄结构: 第一种情况:劳动年龄组范围内人口比重大,劳动力供给充分。 第二种情况: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一定的情况下,内部年龄不同,供给有差异。3. 人口城乡
11、结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使劳动力供给弹性趋向增大。(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影响A. 资本存量增加,均衡工资率提高B. 生产率提高引起劳动需求增长将会产生反作用,作用的程度取决于产品需求弹性,生产率增长,最终导致整个经济劳动的需求增加(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所以其结果是均衡工资率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A. 定义:通过商品的供给和商品的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B.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C. 均衡价格的决定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
12、律共同的结果D. 均衡价格论运用供求理论说明局部价格形成,而非价值理论E. 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F. 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的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G. 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要受到社会的,历史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二、工资形式A.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B. 各自报酬: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C. 工资形式即劳动的计量和工资支付的方式(一)基本工资1. 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1)工资率为计量标准的情况下,基本工资高于工资率乘以时间单位数(夜班,加班)(2)工资率既与制度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人力资源 基础知识 第一章 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