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共46页).doc
《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共4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共46页).doc(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前 言滁州地处皖东丘陵岗原区域,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生态良好,交通区位优越,素有“江淮保障”、“金陵锁钥”之美誉。作为“安徽粮仓”,滁州不仅是大明文化的摇篮,还是新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更是江淮区域的旅游资源大市。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滁州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尽快把滁州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合理、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产业强市,这就迫切需要制定一个适合长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前瞻性的旅游规划来指导滁州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滁州市旅游局委托南京必得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课题组于2009年3月
2、始开展工作,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多时间,经多次的现场考察、广泛的资料收集、深入的市场调查、大量的室内分析和反复的专家论证并多次征求滁州市相关部门的意见,于2009年7月完成了规划初稿的编制工作,通过多轮的汇报修订后,于2010年7月完成最终评审稿。本次规划的编制工作着重强调了以下事项:对滁州旅游产业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策划重点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线路;提炼滁州的旅游形象,拟定市场营销战略、措施及具体方案;合理地规划旅游产业要素和实施保障体系;制定旅游产业发展的近期行动计划。本次规划成果由规划说明、规划文本、规划图件、专题
3、策划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是对本规划的概要说明,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滁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旅游资源、市场基础条件,并对滁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第二部分就滁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区域旅游空间布局、旅游产品与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城镇与市域旅游定位、旅游形象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实施保障体系进行系统的规划;第三部分就规划的实施制定分阶段建设时序、近期重点行动计划,并提出了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专题策划是课题组对滁州旅游产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策划和研究的成果汇编,是规划成果的补充和延伸,可为滁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主要包括以
4、下两项策划专题: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振兴战略策划与提升计划与滁州市旅游形象规划与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整个规划是在滁州市旅游局的关心和指导下进行的。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滁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及滁州所属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景区景点领导与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1条 规划目的提出新形势下滁州旅游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滁州旅游的产业地位,并结合现有的市场需求,打造具有高度市场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旅游新产品,构筑旅游发展的新格局,为促进滁州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同时也为申报国家、地区、省市级相关旅游品牌和重点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奠定基
5、础。第2条 规划范围本次战略规划范围为滁州市行政区划所辖范围,含琅琊、南谯两区,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及明光、天长两市,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第3条 规划期限本次战略规划的规划期为2010-2020年,共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近 期:2010-2012年,建设实施阶段中 期:2013-2015年,提升完善阶段远 期:2016-2020年,持续发展阶段第4条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8中华人民共和
6、国水土保持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国家旅游局 1999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0 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2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2006滁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2008滁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998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划成果第5条 规划方法与原则通过对滁州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7、,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级分类与评估,找准特色、优势和潜力资源,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方案;采用系统控制论的思想方法建立系统模型,进行因子关联分析,研究发展趋势,形成战略思想目标系统任务系统方案系统比较和优选方案政策和策略系统以及通过管理系统进行实施监测信息反馈规划调整的系统路线,指导并贯穿于规划研究。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多种效益并重原则(2)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创新为动力的原则(3)旅游发展与城乡规划相结合的原则(4)整合资源,创造名牌原则(5)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的原则(6)近期要求与长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 旅游发
8、展条件第6条 滁州市旅游资源评价滁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把握资源、市场的基础上,获取相关配套产业的支持,并且把握好政府政策和外部机会,从而塑造滁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1.资源丰富,组合良好滁州旅游资源类型广,组合良好;城际轻轨及高速铁路的建设,使滁州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休闲度假旅游资源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城市旅游资源及经济活动紧密联系的商务会展(会议)旅游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2.市场广阔,潜力巨大滁州市现有的本地客源市场和苏皖临近各市依然是今后的主要客源市场,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和市场促销力度的加大,将会有一些新兴的客源目的地。国内旅游者除了原先的
9、优势市场以外,客源由长三角、东部沿海地区向华北、东北乃至全国延伸,将来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会成为重要的增长极。滁州海外客源中以港澳台、韩国和日本人数最多,属于客源市场中的第一集团;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加拿大等人数次之,属于第二集团;印尼、越南、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人数较少,属于第三集团。3.区域联动,合作共赢滁州的主要竞争与合作者包括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圈层暨最重要的竞合对象为南京市与合肥市,以接受产业渗透,分流市场为主要战略;第二圈层竞合对象为周边邻近城市包括淮安、扬州、蚌埠、淮南、巢湖,以旅游产品互补,共享市场为主要战略;第三圈层竞合对象包括安庆、六安、镇江、宿迁、,以旅游项
10、目竞争,争夺市场为主要战略。4.政策优化,机遇良好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扩大内需及中部崛起带来发展机遇;长三角一体化、泛巢湖国家旅游区、南京都市圈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京沪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使滁州旅游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大滁城的建设可以带动旅游的发展;2014年南京青奥会带来会展经济影响;以及今后“文化旅游”产品系列良好的开发契机。第7条 深层问题剖析1. 滁州旅游正步入关键转型期滁州旅游正步入以量的扩张为主的阶段,同时还存在以质的提升为特征的关键转型。2. 旅游景区景点之间行政破壁旅游景区景点之间行政壁垒的存在,使得相互之间存在着同质化开发与恶性竞争,缺少相互之间的合作联系。3. 现代旅游营销
11、理念有待加强旅游业整体营销理念陈旧,营销手段落后,营销措施不到位,制约了滁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4. 齐全旅游服务体系有待建立旅游服务体系尚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展经营中各环节的配套、协调工作不够,没有达到协助、互补的效果。5. 旅游的个性与特色有待加强旅游的个性与特色有待加强,高标准景点管理、良好的规划设计、有效资金投入、高素质管理人才是当前滁州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内容。第三章 旅游发展目标及战略思想第8条 旅游发展目标定位1.总体目标根据滁州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并结合长三角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滁州市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态势,滁州市旅游发展定位为:中国江淮休闲旅游的经典城市泛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琅
12、琊会都” 南京都市圈休闲度假基地滁州市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未来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阶段目标近期目标(2010-2012年)总体目标:江淮旅游经典区,南京旅游后花园具体目标:强化量的扩张,逐步向质的提升转型。全力打造旅游业在全市服务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建设成为安徽旅游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塑造鲜明旅游形象,打造滁州旅游品牌;重点围绕“依托南京,双心驱动,三大组团,四轴牵引”布局,引导传统观光旅游向以观光、休闲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转变,力推自驾车为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利用“山水资源”,开发文化生态型旅游产品。继续推进南京都市圈旅游市场的稳定增长,以长三角地区为近期核心市场,并进一步
13、扩展目标客源的城市地域范围。优化旅游管理体制,健全旅游法制;对接南京“青奥会”的举办提升建设皖东旅游集散中心;加强区域合作,以“立足皖东、融入苏南、联动苏中、辐射江淮”为总体思路,初步树立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的地位。中期目标(20132015年)总体目标:皖东旅游核心区,长三角花园旅游城具体目标:保持旅游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着重进行质的提升。保持第三产业支柱产业的稳定地位。利用南京“青奥会”使得滁州旅游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结构明显优化,构建以观光、会展、休闲、度假为主体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产品、营销与服务达到国内一流水准,提供结构合理、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
14、;旅游管理体系得到优化,旅游法制化基本健全;国际国内市场消费初步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继续增加;初步建成为长三角地区极具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江淮休闲旅游名城、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产业成为“大滁城”建设重要支撑。远景目标(20162020年)总体目标:琅琊会都,休闲名城具体目标:实现旅游业质的飞跃,全面完成旅游业的整体转型。旅游业成为滁州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城市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以观光、休闲度假和会展为主导、其他产品为支撑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基本消除旅游产品的结构性矛盾;在旅游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游客
15、平均停留时间与游客人均消费继续增加,旅游业完全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旅游法制化体系更加完善,管理体系更加优化。最终将滁州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安徽省旅游强市和全省构建“旅游休闲天堂”的重要板块,华东重要的山水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城市。3.经济目标表 31 2010-2020年滁州市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表项 目单位2010年2012年2015年2017年202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外国人和港澳台)万人次3.5712152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9002000350050007000旅游商品出口创汇万美元12001500200025003000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500800120015
16、002000国内旅游收入亿元30486080100旅游业总收入亿元10.914.114.9522.8528.8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份额6%7%8%9%11%预测值依据: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滁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4.社会目标改善滁州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提高滁州的知名度,增强滁州人民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提高居民的素质,创造就业机会。到2013年滁州旅游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6-4.5万人,2016年为5.2-6万人,2020年为7-8.4万人。5.品牌目标旅游景区与旅游线路发展目标:重点筛选810个规模大、吸引力强、特色突出、有轰动效应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重点建
17、设1个在长三角有较大影响力的省级旅游度假区,重点申报1-2个国家AAAAA级旅游区,4-6家AAAA级旅游区和一批AAA级旅游区,3-5个旅游经济开发区;积极争取一批国字号旅游品牌落户滁州。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推出25条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能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旅游线路产品。旅游企业发展目标:着力支持一批旅行社、旅游交通、宾馆酒店、旅游商品企业,或政府牵头协调,以资产重组、企业联合等形式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最终形成23家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使旅游企业组织结构得以完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符合国际规范的旅游企业运作机制。6.文化目标 保护滁州的历史文化遗产,积极“创造未来世界文化遗产”,
18、进一步挖掘滁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和强化滁州的特色文化,树立“大明摇篮 中国醉乡”的品牌形象,开发富有滁州特色和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成为全国文化旅游名城。7.环境目标通过点线面的环境营造,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区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主要景区白天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0分贝以下,晚上在30分贝以下,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率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9条 旅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皖东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为蓝图,立足实现滁州旅游的总体目标,着眼大旅游,营造大环境,开发大产品,实施大营销,发展大产业,有效整合人文、自然旅游
19、资源,深度挖掘滁州文化内涵,努力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以项目工程构建产业平台,不断调整和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升级,塑造“大明摇篮,中国醉乡”的旅游品牌形象,不断扩大滁州的城市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实施旅游集约化、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滁州旅游国际化、优质化步伐,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在规划中远期将滁州建成现代化旅游强市,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重要动力产业。1. 国际化品牌战略产品国际化:旅游产品转型再升级战略营销国际化:以城市品牌战略提升滁州旅游的国际知名度服务国际化:“软旅游”战略提升滁州旅游服务品质和国际竞争软实力2.区域旅
20、游联动战略立足皖东:加强区域合作,重点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和省内合肥、巢湖、蚌埠等城市的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重点打造皖东旅游集散中心,形成东倚南京、北联蚌埠、西接合肥、南引巢湖的区域合作格局。融入苏南:加强与以南京为首的苏南城市旅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将是未来实现旅游强市目标的重要条件。通过交通、产品、管理、人员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如建设“滁宁休闲新干线”,“休闲直通车”, “滁州休闲营销中心”等措施,合力打造“滁宁旅游同城化”。联动沿海:贯彻落实省、市提出的“东向发展战略”, 加强与沿海地区旅游业的合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推进旅游业与长三角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逐步实
21、现旅游体制接轨、旅游市场融合、旅游产业东向带动。辐射江淮:发挥安徽省东向桥头堡的作用,一方面对外辐射南京浦口、六合等临近地区,扩大旅游影响力争取客源;另一方面,将2-3日游的旅游流有效分流至巢湖、淮南、蚌埠等地,形成对省内临近地区的辐射带动,积极融入区域旅游经济圈。3.产业互动战略加强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将特色农业、食品加工、物流贸易等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延展一、二产业,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同时也还要做到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结合。树立大旅游发展观 营造大旅游环境开发大旅游产品 实施大旅游营销 发展大旅
22、游产业 第10条 旅游战略措施1.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实施“一号工程”,强化组织领导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旅游投入力度3.切实抓好“五大旅游工程”,实现旅游产业“五个提升”4.强化城乡旅游功能,实施旅游开发与城乡建设一体化5.加强区域协作,实施区域旅游的一体化发展第11条 旅游发展模式滁州市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安徽省建设“旅游休闲天堂”和滁州市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皖东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依托“大滁城”建设总体部署,联动南京都市圈及长三角旅游开发,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发达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战略机遇,提升“86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滁州市 旅游 产业 发展战略 规划 4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