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控管理(共2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风险预控管理(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预控管理(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风险预控管理风险管理程序NLRK -A-I-1-11 目 的通过风险评估,全面辨识煤矿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制定并实施本程序。2 适用范围矿属各单位。3 职 责3.1 矿属各单位成立各自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生产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检查监测。3.2 驻矿安监处、体系办负责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方法的培训,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给予相应指导。3.3矿井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危险源辨识及分级分类结果的审核。3.4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危险源,各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到相关的作
2、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各相关业务部门、安监处进行跟踪监管,使其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3.5体系办根据各单位职责合理划分井下责任区,明确危险源管理责任。3.6各业务部门和驻矿安监处必须熟悉本部门监管的所有危险源,负责对危险源的检查监测。3.7 各业务部门和驻矿安监处在生产过程中负责督促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完善和补充。3.8安监处、体系办每年年初要组织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评价,负责危险源的增减和升降级管理。3.9各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员工岗位风险辨识计划,充分利用班前会组织当班人员进行本岗位风险辨识。4 执行程序4.1准备工作4.1.1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
3、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4.1.2成立矿井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矿领导、安监员、内审员、健康协调员、有关科室、区队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同工种的现场员工等。矿属各单位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4.1.3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下列素质:4.1.3.1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4.1.3.2熟悉各工种的所有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的作业工序。4.1.3.3熟悉各作业工序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后果,危险源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4.1.3.4熟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4.1.3.5工作认真踏实、态度端正,有较强的语言表
4、达能力和沟通能力。4.1.4对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以下能力:4.1.4.1熟练掌握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方法。4.1.4.2熟悉煤矿八大事故类型及其内涵。4.1.4.3能正确使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4.1.5收集危险源辨识依据4.1.5.1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4.1.5.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4.1.5.3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4.1.5.4煤矿事故发生机理。4.1.5.5其他相关资料。4.2危险源辨识4.2.1分单位组织危险源辨识工作。4.2.2确定危险源辨识方法
5、。危险源辨识基本方法为工作任务辨识法和事故机理分析法。为了保证辨识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在辨识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访谈、观察、交流、询问、查阅有关资料。工作任务分析法用于辨识煤矿现有工作条件下所有工作任务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源。事故机理分析法用于辨识煤矿重大危险源。4.2.3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辨识危险源首先需要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单位所有的工作任务及每项任务的具体工序,并组织相关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审核、完善。4.2.4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4.2.4.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4.2.4.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4.2.4.3人、机、环、管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1)人员的不安全
6、因素a.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b.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c.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d.决策失误; e.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f.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g.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2)机的不安全因素a.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b.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c.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d.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e.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f.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g.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h.机的其他不安全因素。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7、矿井不良或危险的自然地质条件;二是不良或危险的工作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具体是指:a.水的威胁;b.顶帮的威胁;c.瓦斯煤尘爆炸威胁;d.火的威胁;e.瓦斯突出威胁;f.其他自然地质威胁;g.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h.工作地点照明不足;i.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j.采掘设计缺陷(包括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工作面布置不合理);k.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l.巷道运输轨道质量差,标识不齐全、不正确; m.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n.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置位置不齐全、不合理;o.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4)管理的不安全因素a.组织结构不合理;b.组织机构不健
8、全,机构职责不明晰;c.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d. 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e. 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f.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g. 岗位职责不明,设置不合理;h. 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 ; i. 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效的本质安全文化;j. 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4.2.4.4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1)瓦斯事故: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瓦斯窒息(中毒)等。2)顶(底)板事故:指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等。3)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
9、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4)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5)水灾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溃水、溃沙导致的事故。6)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7)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8)其它事故: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4.2.5按照事故机理分析法对上述各类事故进行事故机理分析,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找出控制事故的关键因素及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或应急预案。4.3危险源分级分类4.3.1 危险源的风险分析根据工作程序各个步骤中辨识
10、出的危险源,描述出各种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及其后果,确定事故类型。4.3.2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风险的大小由风险值来衡量,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具体的衡量方式和赋值方法见风险矩阵表。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可将风险分为5个等级(见下表)。4.4危险源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4.5危险源审核与发布4.5.1各单位将修改后的危险源辨识及分级分类初稿提交审核小组审核,进一步修订完善,对危险源进行归类总结,形成各单位风险概述,体系办在各单位风险概述的基础上形成矿井风险概述。4.5.2本质委员会组织矿井风险管理小组对危险源
11、辨识及分级分类修改稿进行最终审核,定稿后各单位组织本单位员工贯彻学习。4.6危险源增减与升降级管理4.6.1各单位根据生产组织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随时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危险源的增减与升降级管理由安监处、体系办负责监督、控制。4.6.2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4.6.2.1矿方针发生变化;4.6.2.2矿活动发生变化;4.6.2.3管理审批、内外审核的要求发生变化;4.6.2.4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4.6.2.5发生事故、事件或不符合整改要求;4.6.2.6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4.6.2.7作业环境发生变化;4.6.2.8其他。4.6.3每年年底由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险 管理 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