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共13页).doc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 何 宁 编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 二00四年三月 实验一: 时间表调度一、实验目的1、 掌握时间表的调度及工作原理。2、 熟悉T接线器(时间接线器)的控制方式。3、 掌握周期级程序的调度过程和各种信号音的测试。二、实验要求熟练掌握C语言编程,编写一时间表调度程序,能用示波器进行相关波形的测试。三、实验原理周期级程序由时间表调度、启动。本实验用到的五个周期级程序是: 模块名 执行周期 puls_8ms() 8ms; 8ms扫描 dtmf() 16ms; 双音多频收号 p_96ms() 96ms; 96ms扫描 p_192ms() 1
2、92ms; 192ms扫描 tmup() 192ms; 超时处理 本实验系统的时钟中断周期为8ms,周期级程序计时均以此作为基本单位。所编时间表中每一行代表时间,其值由计数器决定,每行中的每一位对应所调度的周期级程序,当该位为“1”时将执行程序,为“0”时不执行程序。根据这一规则,再加上程序的执行周期和周期级程序的个数可以列出时间表。时间表存储在 static short int bit_tab245这样一个整数型数组中,时间表调度程序的作用是根据时间表依次调度周期级程序,每次扫描时间表一行,再分析该行中为“1”的位,并执行对应的程序,数据结构如下: static short int bit_
3、tab245; 时间表。 时间表的初值应在此程序中设置,具体结构见附表。 在数字电话通信中,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作为时分复用技术的信号传输,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PCM的基本帧结构(基群)是高次群复接的基础,它由32个时隙组成一帧结构,其传输速率为2.048Mbit/s,时分复用是以时间顺序来区分不同用户,所以在时隙位置上是有区别的。四、实验步骤1、 启动计算机,在DOS状态下运行DEMO 2002.EXE,进入演示程序;2、 对用户进行操作(按用户电话号码拨号、通话),观察系统工作过程;3、 根据实验界面用户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的时隙位置,分析两个用户的控制方式和时隙关系(双方摘机后)
4、。4、 用示波器测量时钟及频率,测量信号音的波形和频率参数(拨号音、忙音、回铃音)。5、 退出演示程序返回DOS;6、 运行DOEXP.EXE,选择实验“2” ;7、 编写实验程序,并运行进入系统工作界面;8、 对用户进行操作,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后将编写正确程序进行分析、记录。五、实验设备 数字程控实验系统一台 SR8双踪示波器一台 计算机一台六、实验报告1、 将正确程序及测试波形参数写入实验报告。2、 说明周期级程序的功能和分析T接线器的控制方式。附表:时间表时间指针 puls_8ms() dtmf() p_96ms() p_192ms() tmup() t0 1 0 0 0 0 t1 1
5、1 0 1 0 t2 1 0 0 0 0 t3 1 1 0 0 0 t4 1 0 0 0 0 t5 1 1 0 0 0 t6 1 0 0 0 0 t7 1 1 0 0 0 t8 1 0 0 0 1 t9 1 1 1 0 0 t10 1 0 0 0 0 t11 1 1 0 0 0 t12 1 0 0 0 0 t13 1 1 0 0 0 t14 1 0 0 0 0 t15 1 1 0 0 0 t16 1 0 0 0 0 t17 1 1 0 0 0 t18 1 0 0 0 0 t19 1 1 0 0 0 t20 1 0 0 0 0 t21 1 1 1 0 0 t22 1 0 0 0 0 t23 1
6、1 0 0 0注:编程说明 根据时间调度表的工作过程,设计一长度为192ms的时间表,用多分支选择语句实现以上给出的5个功能调用,当switch后面括弧内的整型表达式等于某分支表达式时则执行该功能,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进行逐行逐位的扫描,从而完成时间表的调度。实验二: 脉冲拨号号码识别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1、 加深对脉冲拨号号码识别原理的理解。2、 理解脉冲识别和位间隔识别两个作业的过程。3、进一步理解周期性扫描和外部中断的含义。4、要求熟悉汇编语言、数字逻辑电路、微机接口技术等相关知识。二、 实验原理与功能脉冲拨号话机送来的拨码信号是脉冲信号,反映在用户线上的状态是“断”、“续”状态,即“0
7、”或“1”,根据所拨号码与脉冲之间的关系,计算机必须周期性地读取用户状态信息,用户状态送计算机打印口,地址为:378H(数据),379H(状态),37AH(控制),通过下面两个作业,计算机可完整接收电话号码。第一步脉冲识别,即8ms作业,完成脉冲间隔识别,以实现一位号码接收;第二步位间隔识别,即96ms作业,完成脉冲串间隔识别,以区分每一位号码;脉冲识别和位间隔识别是协调工作的,只有完成这两个作业,才能正确接收用户所拨号码,实验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电平转换电话机脉冲开关分析处理显示号码DB25针 打印口 中断信号 图(1)通过对用户状态进行周期性扫描来判断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周期信号(中断
8、信号)由外部硬件产生,周期为8ms,送到计算机打印口的状态端口,计算机每隔8ms读取一次状态端,并通过逻辑运算来判断用户是否摘挂机或所拨号码,程序由汇编语言编制,判断结果在显示器上显示。功能就是用硬件和软件的方法完成对用户脉冲拨号号码的识别。三、 实验框图和编程说明 各部分功能:101141312音频信号中断信号 音频信号电路产生450Hz的单频信号 拨号音送用户(电话机)。 中断信号电路产生8ms周期窄脉冲信 号向计算机请求中端。 用户电路提供用户状态及电平转换, 即非标准TTL电平转换为TTL电平, 用户状态送打印口的12和13脚。用户1用户2 当用户摘机时由打印口1和14脚控制 继电器的
9、触点接通,将拨号音送给用 户,拨第一位号码后或用户挂机又控制继电器触点断开切断拨号音。 图(2)25针打印口寄存器介绍:端口地址 数据口为378H,状态口为379H,控制口为37AH。本实验只使用状态口和控制口,每个寄存器均为8位。端口各位含义 状态口只用D4和D5两位,分别对应用户1和用户2。通过对该位“0”和“1”的变化次数,从而确定用户所拨号码。 控制口只用D0和D1两位,分别控制用户1和用户2。为“0”时接通,为“1”时断开,寄存器与引脚间有反向器。程序流程实验只要求完成脉冲识别(即8ms作业),图(7)为两个用户的程序流程图。 8ms有用户拨号? 启动计时器 N 读这次结果 取前次结
10、果 Y是用户1拨号? N 暂存这次结果 Y 用户1计数 这前=变化识别是用户2拨号? N Y 用户2计数首次变化变化识别 首次变化=96ms ? N变化识别前 Jm11 Y Jm4 图(3) 脉冲识别编程变量说明: scn这次结果 ll前次结果 ap首次变化 ap11前次首次变化 time计时 data1话机脉冲计数 data2话机2脉冲记时 dataa号码存储 datab话机2号码存储 四、实验步骤与要求按实验框图要求设计连接好测试系统,并开启电源。用示波器观察外部中断信号是否满足扫描要求,若正常请将信号送到用户接口板对应信号点。启动计算机到DOS状态,运行编辑软件(QEDEXE),打开TE
11、L2.ASM脉冲拨号源程序,按程序任务设计要求(前沿识别或后沿识别)编写程序。将你所编脉冲识别程序段插入适当位置,编写完后存盘退出,然后进行编译、连接。运行你自己编写好的脉冲识别程序,验证你所拨的号码是否正确。调整位间隔时间观察用户拨号情况:a 使其大于号盘话机规定位间隔时间的一半;b 使其小于最长脉冲周期最大断时间的一半。 五、实验报告与思考题 将设计的时钟脉冲电路及测试波形参数写入报告中。将正确拨号后的脉冲识别程序段写入报告中,并进行分析。请解释当位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时,拨号出现误码的原因。 附录:脉冲拨号识别程序清单 PRINT MACRO P PUSH CX LEA DX, WOR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交换技术 现代 交换 技术 实验 指导书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