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专题复习专题四中东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极地地区(共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专题复习专题四中东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极地地区(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专题复习专题四中东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极地地区(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专题复习专题四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极地地区1. 中东的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中东处于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2. 西亚与中东的区别:中东=西亚-阿富汗+埃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埃及地跨亚洲和非洲,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地跨亚洲和欧洲。3. 说明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与地中海,是黑海及其沿岸地区与世界海上交通运输的“咽
2、喉”要道。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是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最短通道,是波斯湾石油输出欧洲的主要通道。4. 世界石油宝库: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由于自身对石油的消费量很少,中东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5. 中东重要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6. 中东石油输出的路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东亚;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欧洲西部和北美洲;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洲西
3、部和北美洲。7. 中东输出的石油,绝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出、管道运输。8. 匮乏的水资源:中东绝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沙漠广布,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的分配与争夺,成为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又一个原因。9. 沙特阿拉伯是中东面积最大的国家。10. 多元的文化:中东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11.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数量最多的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波斯人主
4、要分布在伊朗,土耳其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他们都多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12. 归纳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民族、宗教矛盾突出。13.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占欧洲的一半左右。14. 欧洲西部: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工业中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欧洲西部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生产水平高,多用机械,自动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欧洲西部的服务业体系完善,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欧洲西部是
5、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15. 在欧洲西部,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这里多数国家的农业以畜牧为主,畜牧业产值占50%以上。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16. 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牧草多汁,畜牧业发达。17. 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因而畜牧业发达。18. 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及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的影响:地形以平原为主,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地势低平,海拔较低。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和山脉的走向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范围广大的海洋性气候。19. 受
6、海陆位置的影响,欧洲西部从沿海到内陆,距海越来越远,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降水量逐渐减少。20. 欧洲西部的地形区:西欧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21. 欧洲西部的河流:多瑙河、莱茵河。全年降水均匀,流量季节变化小,河流水量平稳,冬季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可终年通航。22. 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条件:自然资源丰富: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引人入胜;中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是登山和滑雪的理想场所。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欧洲西部世界文化遗产地约占全球的40
7、%,文化灿烂,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址和博物馆众多,各地风土人情独特。23. 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挪威峡湾风光、英国伦敦白金汉宫、荷兰风车、波兰华沙肖邦雕像、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场、意大利罗马古斗兽场、西班牙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希腊奥林匹克遗址公园。24. 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旅游资源丰富,居民收入高,休闲时间较多,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跨国旅游方便,交通发达,旅游服务设施完善。25.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本区绝大部分地处热带,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非洲的气候分布特征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
8、分布(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地形以高原为主(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因此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和“高原大陆”。26. 刚果河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沛,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7.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该区域的黑种人占总人口90%以上。28. 快速发展的经济: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9. 茅草屋是非洲典型的民居。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地区地处
9、热带草原气候,当地人建房充分考虑气候的影响,就地取材,搭建房屋。房屋通风凉爽,遮风避雨,既适应了气候,也满足了当地人们居住的需要。30.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原因: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建议: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旅游业。31. 肯尼亚发展花卉业和旅游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32. 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商业的发展,消费的增长,成为推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33. 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
10、的三大问题是:人口、粮食与环境,人口问题是最主要的。34.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撒哈拉以南非洲更高。35. 长期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普遍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常受旱灾威胁的热带草原地区的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36. 如何协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地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37. 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38. 澳大利亚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由于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袋鼠和鸸鹋是国徽上的
11、特有动物。39.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南回归线大致从中部穿过,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与亚洲隔海相望。40.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41. 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养羊业。从东南和西南沿海向内陆依次为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和粗放牧羊带。42. 澳大利亚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43. 二战前,澳大利亚的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战后,工矿业、服务业发展迅速,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但是,澳大利亚养羊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依然重要。44. 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三大
12、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澳大利亚大盆地),东部山地(大分水岭)。45.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分布,分布最广的是热带沙漠气候。46.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47. 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草场广阔,地下水丰富,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沿海城市,人口集中,对外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农牧业机械化程度高。48.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49.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澳大利亚发展了采矿业和冶金业。50. 澳大利亚的矿产分布:东部沿海煤矿集中,西部沿海铁矿集中,位于沿海,交通便利,便于出口。51. 澳大利亚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生产的矿产品80
13、%以上用于出口,主要销往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由于矿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5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53. 西半球的国家:美国和巴西。54. 美国的地理位置:北半球,西半球,地跨寒、温、热三带,跨两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但大部分在温带。55. 美国:民族大熔炉。美国是西半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增长较快,移民是主要原因。本土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北、南分别与加拿大、墨西哥相邻。除本土外,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的夏威夷。56. 农业地区专业化:美国幅员辽阔。耕地广大,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 地理 中考 专题 复习 中东 澳大利亚 美国 巴西 极地 地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