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方案(共54页).doc
《高支模方案(共5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方案(共54页).doc(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南通邮政速递物流邮件互换中心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南通华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审 批 人:黄树培 编 制 人:陈会中日 期:2012年5月15日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南通邮政速递物流邮件互换中心由江苏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工程地点位于港闸区幸福街道通刘公路西侧,幸余路北侧。其中邮件互换调度中心为五层,建筑高度25.80m,建筑面积6332;邮件分拣区为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轻钢屋顶结构,仓储区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柱轻钢屋顶结构,檐口高度10.7 m,建筑面积10350。本工程由南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由南通华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邮件互换调度中
2、心大厅在3-12/A-E轴部位有高支模,梁跨度为8m,梁截面250X700,板厚120mm,模板支撑高度7.94m,楼面标高8.06m。邮件分拣区在7-18/A-J部位有大梁跨度7.5m,梁截面350X800,沿梁跨度设五根立杆排架,排架间距为600mm,分别设置于梁两侧,两侧各两根,详见计算。二、编制依据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三、施工工艺技术1、对于承重架扫地杆、纵横水平杆及剪刀撑均按方案和JGJ
3、130规范要求设置。2、对于直角扣件的紧固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要求班组质量员、安全员进行自检,配备力矩扳手,现场对扣件随机抽取5%扣件进行检查。3、对于已浇筑完成的框架部分,要求在每一结构层及水平间距6-9m之间,设置固结点采用纵横牵杆用钢管抱箍把承重体系与已浇筑完的主体结构柱连接整体,在二层框架边梁处的水平杆件与框架梁顶紧。4、模板支撑排架外围四周连续设置垂直剪刀撑,在7.94m支撑的中间部位设置纵横向各设一道垂直剪刀撑,7.94m支撑中间设一道之字撑,同时立杆在楼层部位与主体结构采用水平杆件硬拉接。四、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承重架所用钢管、扣件必须有租赁方或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合格证,现场验收
4、合格后方可使用。2、模板和承重支撑体系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楼板、梁承重立杆必须与墙柱的支撑连接成整体。承重立杆设水平拉杆、扫地杆,设置斜撑和剪刀撑以确保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3、垂直度控制:每一根柱相邻面要挂统高线锤,以便垂直度校正和固定。承重架搭设过程中,每隔5m左右挂统高线锤作垂直校正和固定。4、轴线、平面位置控制:柱、梁每一区段必须拉、弹通长线进行轴线、平面位置校正。5、先浇筑二层结构框架柱,拆除模板后用钢管抱箍与承重体系连接牢,以增加整个体系的刚度。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楼板上不可堆积过高混凝土,以防承重架局部变形起翘。框架梁砼采用分层浇筑。7、在浇捣混凝土时,必须安排专人配
5、备对讲机,对承载架的受荷情况进行随时监控,防止受荷不均造成事故发生。8、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家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9、在进行模板承重架施工前,必须对班组进行严格的安全技术交底,要求班组严格按本方案执行,把方案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施工中去,确保结构的安全。在搭设的施工过程中,项目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必须及时跟踪巡检,发现未按方案执行的必须及时整改,确保满足方案要求。五、模板支撑的拆除1、模板的拆除,除了非承重侧模应以能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大于1N/mm2)方可拆除外,承重模
6、板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2、模板拆除的顺序的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和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拆除的模板和配件,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3、对于框架柱模板及剪力墙侧模板,可在砼终凝,并养护24小时后,砼强度不小于1.2Mpa后拆除。侧模拆除后,柱墙面上立即围盖湿麻布袋,加强砼的养护。4、对于一般结构板,在板的砼强度达设计的强度的50%后,可拆除大部分模板及其支撑,而留置狭窄板带的模板支撑,待板的砼强度达其设计强度的7 0
7、%后拆除。5、对于一般结构次梁,在梁的砼强度达设计强度的80%后即可拆除。6、框架主梁模板支撑的拆除:一般需待砼强度达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亦可在主梁的砼的强度达75%以下,拆除梁的部分模板支撑,而留置临时支撑格构柱支撑,待梁的砼强度达设计强度后拆除。六、应急预援预案6.1成立应急安全小组领导小组成员:项目经理、生产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组长: 黄艾先 电话号码: 副组长: 吴金华 电话号码:现场救援人员: 成员: 陈会中 急救电话: 马 杰 急救电话: 陈佳锋 急救电话:6.2 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事故目击人在第一时间向离事发地最近的领导报告项目领导及相关人员迅速赶赴事发现场
8、,立即开始抢救工作,同时用电话联系项目经理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险救援信息反馈事故过后现场安全检查,并总结应急小组进行对事件决策项目应急小组启动应急预案拨打报警电话现场处置、送医院抢救急救中心:120医院:(理工地最近)视严重程度报上级机构图6.1 应急流程图6.3 指挥机构及职责6.3.1 应急组织机构图协调联络组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副经理副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后勤保障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 图6.2 应急组织机构图6.3.2 人员职责6.3.2.1 当事人:当发生作业人员高处坠落、模板支撑出现失稳的趋势、模板坍塌时等意外情况时,除了高声呼救外,在可行时,对受伤害者提供救援。6.3
9、.2.2 目击者:第一时间进行高声呼救,并在安全状态下进行救援,同时拨打或要其他目击者拨打应急电话。6.3.2.3 各专业小组组长:第一时间按应急预案展开救援行动。6.3.2.4 技术负责人:及时赶往现场,对现场情况进行评估,给现场的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或为防止二次伤害提供处置方案。6.3.2.5 项目副经理:及时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当项目经理不在或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时承担起应急总指挥的职责。6.3.2.6 项目经理:即时承担起现场救援的总职责。6.3.2.7 现场参与救护工作的人员,应积极参与紧急救护工作,服从指挥员的指挥与调度,有救护经验的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参加对伤员的救护,其他人员应保持现
10、场的秩序,配合救护人员的工作,并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事后配合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6.4 信息报告程序6.4.1 应急报警机制应急报警机制由应急上报机制、内部应急报警机制、外部应急报警机制和回报程序四部分组成。它的形式为由下而上、由内到外,形成有序的网络应急报警机制。6.4.2 应急上报机制通过危险辨识体系获取危险源突显特征后,第一时间报告项目经理部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6.4.3 内部应急报警机制应急预案启动后,项目部应急反应组织启动,并拉响应急反应警报,通知现场全体人员进入应急反应状态,应急反应组织进入应急预案及应急计划实施状态。6.4.4 外部应急报警机制内部应急报警
11、机制启动的同时,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立即启动外部应急报警机制,向已经确定的施工场区外部的邻近项目部应急反应体系、周边已建立外部应急反应协作体系,社会公共救援机构报警。6.4.5 汇报程序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将事故情况上报公司应急办公室,并接受上级指示。按地方政府的事故上报规定和行业事故上报制度,依照程序向上级相关主管部门汇报。6.4.6 主要应急电话应急电话在项目的工地大门口、办公室等醒目位置各挂一块,包括120、119、110等电话,并简单说明何种情况下打何人的电话,公布的电话严禁关机或停用,如相关人员变更电话号码,必须及时公布和相互告知。主要岗位人员电话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
12、师、技术负责人、技术支持组组长、现场抢险组组长、医疗救治组组长、后勤保障组组长、协调联络组组长。6.5 应急处置6.5.1 响应分级当现场发生高处坠落时,应立即启动级响应。6.5.2 响应程序现场发现高处坠落危险源 召开会议启动应急预案 进行准备工作(如搬运物资、清理场地、物资采购、生活用品采购) 检查高处坠落应急救援物资完成情况 实施救援 事故过后现场安全检查 总结、完善应急预案。6.5.3 处置措施呼救当发现有人从高处坠落时,首先要呼救,救人是第一原则,首要任务是救人,在保证自己不被再次伤害的情况下,一边救人一边大声呼叫,呼叫内容要明确,地点或部位发生的情况,并将信息准确传出。现场听到呼叫
13、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高处坠落情况报告给与其最近的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抢救小组成员,使消息迅速报告项目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立即通知项目各应急响应小组,组织现场抢救工作。抢救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二次伤害,抢救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危险物。为了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治安保卫组实施警戒工作保证抢险道路畅通。报警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如果有施工操作人员受伤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并将工程所在位置、工程名称、联系人、事故种类、伤害情况等通知医务人员前来救护,特殊情况可拨打110报警求助,同时必须告知工程附近醒目标志建筑物,以利急救中心迅速判断方位使受伤人员得到及时的医治。自救高处坠落因
14、为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通常由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受到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高空坠落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和表情淡漠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发生损伤,为了确保在抢救时按伤者受伤的情况进行抢救,防止由抢救产生的二次伤害,应遵循以下原则:由于坠落事故可能引起出血,出血量大(达到总血量的40%),就有生命危险。现场急救时首先应采取紧急止血措施,然后再采取其他措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加垫屈肢止血和止血带止血。包扎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作用,有利于转送和进一步治疗。常用方法有绷带包扎、
15、三角巾包扎。 为了使断骨不再加重,避免加重断骨对周围组织的伤害,减轻伤员的痛苦并便于搬运,常用夹板的方法来固定。搬运时注意:1)下肢骨折需用担架;2)脊柱骨折,用门板或硬板担架,使伤者面向上。有34人分别用手托起头、胸、骨盆、腿部,动作一致平放在担架上,用布带将伤员绑在担架上,以防移动;如高处坠落造成受伤者呼吸短促或微弱,胸部无明显呼吸起伏,应立即给其作口对口人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416次;如脉搏微弱,应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心脏按摩,在心脏部位不断按压、松开,频率为60次每分钟,帮助窒息者恢复心脏跳动。如高处坠落者掉落在不易救援的地方时,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之后才能接近进行救援,避免救援者或坠落者
16、的二次坠落等事故。保护现场 应急救援指挥长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应派人保护现场,防止事情扩大。安全保卫组在现场维持秩序,在现场周围设置警戒范围,劝阻无关人员离开现场,防止其他相关事件的发生。在医护人员来到后,项目应急救援人员应协助救治伤员并派专人随救护车前往医院(提供受困人员方位、协助抢救),项目应急救援人员应保护好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由专人负责,做出标志、汇出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中要痕迹、物证,并按规定移交有关人员处理)。应急指挥长在报警的同时,应将事故情况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并组织有关人员调查分析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初步原因
17、,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在事故调查组长同意后开始清理事故现场,消除安全险情。6.6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为准备应急,合理组织现有资源和排除危险,需对施工现场及其周围或本地区及临近区域的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资源分析应分人力资源及应急设备设施两大类,人力资源分析包括: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质量安全人员、医疗保卫、消防保卫、外援等人员,设备设施分析应包括:通讯联络设施、医疗、检测、个人防护、消防、交通、事故控制等。项目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基本应急设备及物资通讯对讲机、手机、专用报警电话、传真机等交通汽车、电动车、材料运输车、面包车防护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鞋、绝缘棒、应急灯专用设备及物资医疗血压计、止血带、体
18、温计、消毒棉纱、急救药品、担架、急救箱等。地图图表材料储存及安全设施设置图城市交通图电话联系表七、邮件互换调度中心大厅计算书及附图梁模板(扣件式)计算书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梁段:L1。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 B(m):0.25;梁截面高度 D(m):0.70;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0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
19、(m):0.10;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00;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3.30;梁两侧立杆间距(m):0.90;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1;采用的钢管类型为;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75;2.荷载参数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50;钢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7.8;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
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3.材料参数木材品种:柏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9000.0;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2):16.0;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7;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20.00;面板弹性模量E(N/mm2):6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45.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95.0;梁底纵向支撑根数:2;5.梁侧模板参数主楞间距(mm):500;次楞根数:4;主楞竖向支撑点数量:2;固
21、定支撑水平间距(mm):500;竖向支撑点到梁底距离依次是:300mm,500mm;主楞材料:圆钢管;直径(mm):48.00;壁厚(mm):3.00;主楞合并根数:2;次楞材料:木方;宽度(mm):45.00;高度(mm):95.00;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t12V1/2 F=H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支模 方案 5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