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传送网(PTN)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技术细则(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组传送网(PTN)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技术细则(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分组传送网(PTN)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技术细则(修正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广东分公司二零零九年七月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总则第1.0.1条 本暂行技术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是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分组传送网(PTN)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依据。适用于中继网、接入网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 第1.0.2条 本细则仅涉及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有关部分,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的 YD/T 1276-2003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及YD/T 5150-2007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本地光缆传输工程验
2、收规范进行编制。PTN设备及网络功能测试部分参考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IP化试点测试规范(试行稿)和IETF RFC2544建议之规范进行编制。 第1.0.3条 本细则测试项目中涉及到测试的建议参考值若与其它通信行业标准有矛盾,以通信行业标准为准。 第1.0.4条 工程所用器材的程式、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部颁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不得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 第1.0.5条 施工单位制订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细则的要求。第1.0.6条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颁有关工程质量检查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做好随工检验。 第1.0.7条 竣工验收工作应按工程验收的法定程序进行;竣工验
3、收的内容和要求应按本细则执行;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1.0.8条 完整验收程序应包括出厂检验和工程验收两个阶段。出厂检验主要是对单个设备的指标进行测试及室内数字段联试。工程验收是所有设备配置在预定位置后在现场实际运行条件下的验收测试工作,其中工程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后且最重要的关卡。 第1.0.9条 本细则未列入的内容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办理。 第1.0.10条 以下所有连接图中,若测试对象为光接口,则连接线是精密测试光纤,且所有光口环回处均省略了光可变衰耗器(以使图例简洁、通用);若测试对象为电接口,则连接线是满足接口技术要求的测试线。 第1.0.11条工程验收时应按表1.1.1
4、 所列的项目进行,具体工程测试项目可由验收小组视情况商定,出厂检验还应包括工程验收的内容;工程验收还应包括随工检验的内容。第1.0.12条 本细则的解释与修改权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广东分公司。表1.1.1验收项目及内容电缆布放及成端 1、敷设电缆及光纤连接线(1)布放路由和位置 (2)槽道内布放工艺要求2、编扎光纤连接线(1)分线及编扎工艺要求 (2)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的保护3、布放以太网线(1)布放路由和位置 (2)槽道内布放工艺要求4、布放数字配线架跳线(1)路由及走向 (2)跳线使用的规格程式(3)布放工艺5、电缆成端和保护(1)电缆端头余留长度宜统一 (2)芯线焊接工艺要求(3)同轴
5、电缆端头处理附件安装 附件安装 (1)附件安装正确(2)外导体或屏蔽接地良好(3)设备标识设备检查及本机测试1、光接口检查与测试(1)光接口测试项目:(线路板所有端口全测;每块 GE 支路板工程时所有端口全测,工程验收抽测12个): a)平均发送光功率(S点) b)接收机灵敏度(R点) c)接收机最小过载功率 2、设备级保护功能测试主控单元的1+1保护测试电源板的1+1保护测试系统性能及功能检查1、以太网性能测试1、吞吐量2、时延3、过载丢包率4、长期丢包率5、背靠背2、业务承载测试1、CES业务a) SAToP的CES业务测试b) 不同报文装载时间的CES业务时延测试c) CES业务时钟同步
6、2、E-LINE业务a) E-LINE业务创建测试b) 混合业务测试3、网络管理维护(OAM)能力测试1、传送层OAM测试-信号丢失(LOS)2、TDM端口误码测量4、生存性功能测试1、TMPLS APS倒换11和1:1测试5、QOS功能测试1、QoS业务流量的带宽控制能力测试2、 QOS业务基于IP地址流分类测试3、 QoS拥塞控制能力测试8、网管功能测试1、开局阶段端到端的业务配置管理功能验证2、保护倒换阶段端到端业务故障定位管理3、网络长期性能管理维护能力测试4、业务OAM管理功能验证5、网管功能测试第二章 设备安装第一节 槽道、列柜安装第2.1.1条 槽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槽
7、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平面设计,偏差不得超过 50mm。 2、列槽道应成一条直线,偏差不应大于 30mm。 3、连固铁与上梁、槽道与上梁的接续应牢固、平直、无明显弯曲;电缆支架的安装应端正,距离均匀。 4、列槽道两侧的侧板宜分别与机架顶部前后面板相吻合,侧板间缝隙宜均匀,盖板、零件安装齐全。 5、主槽道盖板、侧板和底板的安装应完整,零件齐全,缝隙均匀。 6、列间撑铁的安装应保持一条直线,两端对墙加固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7、吊挂件的安装应牢固,保持垂直。 8、铁件的漆面应完整无损。如需补漆,颜色应与原漆色基本一致。第二节 机架安装第2.2.1条 机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第
8、2.2.2条 机架安装应端正牢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 1 。即对于2.2 米高机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 2.2mm;对于 2.6 米高机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 2.6mm。 第2.2.3条 列内机架应相互靠拢,机架间隙不得大于 3mm,列内机架面平齐,无明显参差不齐。 第2.2.4条 机架应采用膨胀螺栓(或木螺栓)对地加固,机架顶应采用夹板与列槽道(列走道)上梁加固。 第2.2.5条 所有紧固件必须拧紧,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宜一致。 第2.2.6条 光纤分配架(ODF)和数字配线架(DDF)端子板的位置、安装排列及各种标志应符合设计要求。ODF 架上法兰盘的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方向一
9、致。 第2.2.7条 设备的抗震加固应符合原邮电部通信设备安装抗震加固要求,加固方式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第三节 子架安装第2.3.1条 子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面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子架与机架的加固应符合设计装配要求。 3、 子架的安装应牢固、排列整齐、插接件接触良好。 4、 网管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第三章 线缆布放及成端第一节 敷设电缆及光纤连接线第3.1.1条 布放电缆应按原邮电部 YDJ44-89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中有关标准执行。 第3.1.2条 光纤连接线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书的
10、要求。 第3.1.3条 光纤连接线的路由、走向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第3.1.4条 光纤连接线两端的余留长度应统一并符合工艺要求。 第3.1.5条 槽道内光纤连接线拐弯处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 3840mm。第3.1.6条 架内尾纤布放规范要求:(1)尾纤保护套管应进入机柜内部,且套管应绑扎固定。(2)尾纤保护套管切口应光滑,否则要用绝缘胶布等做防割处理。(3)机柜内的过长尾纤应整齐盘绕于盘纤盒内或绕成直径8-10cm的圈后固定。(4)尾纤连接点应干净,无灰尘。(5)信号电缆标签填写正确、粘贴可靠,标签位置整齐、朝向一致。标签粘贴在距插头2cm左右处。标签要求统一制作,采用机打标签,不得手写。
11、第二节 编扎光纤连接线第3.2.1条 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应加套管或线槽保护。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扎带不宜扎得过紧。 第3.2.2条 编扎后的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应顺直,无明显扭绞第三节 布放以太网线第3.3.1条 所有连线都要有标签,并注明该线的起点和终点。 第3.3.2条 所有与设备相连的线缆要求接触良好,不能有松动现象。 第3.3.3条 对于不在机房、线井和天花吊顶中布放的线、缆应套用 PVC 管。 第3.3.4条 以太网线的布放要整齐、美观,不能有交叉、扭曲、裂损的情况;要求所有走线管布放整齐、美观。第四节 布放数字配线架跳线第3.4.1条 跳线电缆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文件或技
12、术规范书的要求。 第3.4.2条 跳线的路由、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3.4.3条 跳线的布放应顺直,捆扎牢固,松紧适度。第五节 电缆成端和保护第3.5.1条 射频同轴电缆的端头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余留长度应统一,同轴电缆各层的开剥尺寸应与电缆插头相应部分相适合。 2、 芯线焊接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不带尖、不成瘤形。组装同轴电缆插头时,应配件齐全,位置正确,装配牢固。第3.5.2条 屏蔽线的端头处理要求如下:剖头长度应一致,与同轴接线端子的外导体接触良好。 第3.5.3条 剖头处需加热缩套管时,热缩套管长度宜统一适中,热缩均匀。第六节 设备电源线安装和布放第3.6.1条
13、 设备的电源线、地线连接正确可靠。第3.6.2条 电源线、地线一定要采用整段铜芯材料,中间不能有接头。第3.6.3条 地线、电源线连接至一次电源或列头柜时,余长要剪除,不能盘绕。第3.6.4条 电源线、地线与信号电缆分开布放。第3.6.5条 电源线、地线颜色应负荷移动规范。第3.6.6条 电源线及地线现场压接线鼻时,应焊接或压接牢固 。第3.6.7条 配线设备DDF、ODF架体应可靠接地,架间可靠互连。第3.6.8条 电源线、地线标签填写正确,粘贴位置整齐、朝向一致,标签粘贴在距插头2cm左右处,标签要求采用统一制作的机打标签,列头柜配电开关标示明确。第四章 设备检查及本机测试第一节 光接口检
14、查及测试第4.1.1条 光接口检查项目 (一)、 平均发送功率测试 测试光接口平均发送光功率。 在S参考点测得的平均光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在 ODF 架上测试时,允许引入不大于 0.5dB 衰耗。测试连接如图5.2.1-1 所示。图4.2.2-1 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连接图(二)、 接收机灵敏度测试 测试光接口接收机灵敏度。 工程中,在R参考点测得的平均接收功率的最小可接收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测试连接如图 4.2.2-2 所示。图 4.2.2-2接收机灵敏度测试连接图接收机灵敏度定义为在 R 参考点为达到BER110-10所需的平均接收功率的最小可接收值。测试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 精确测试
15、时应扣除活动连接器的衰减,并准确测量各点的功率。 (2)、 测试观察时间与速率有关。对于某一误码率,速率越低,所需的测试时间越长。通过标准:百兆光口:100BASE-FX接收灵敏度=0dBm) (IEC9314-3-1990:最小-31dBm,最大-14dBm)千兆光口:1000BASE-LX为=-19dB,1000BASE-SX为-3dB,1000BASE-SX为0dB)(三)、 接收机过载功率测试 测试光接口接收机过载功率。 在 R 参考点测得的接收机过载功率应符合设计要求。测试连接如图5.2.1-2。 接收机过载功率定义为在 R 参考点为达到BER110-10所需的平均接收光功率的最大可
16、接收值。测试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 当改变衰减器衰减时,观察到的 BER 值应尽量一致。 (2)、 动态范围即指接收机最高接收功率与最低接收功率(即接收灵敏度)的差值。 (3)、 动态范围测试的准确度取决于两次光功率测量的准确度。第二节 设备级保护测试第4.5.1条 主控单元的1+1保护测试l 测试目的:验证设备主控单元11备份功能。l 测试步骤:(1) 查询主控单板11保护状态。(2) 在主备状态正常情况下发出主控板主备倒换指示,检查网管是否能监控设备。(3) 在主备状态正常情况下人工下发主备倒换命令,使备主控单元倒换到主主控单元,检查网管是否能监控设备。(4) 在主备状态正常情况下拔
17、插主主控单元,使主主控单元倒换到备主控单元,检查网管是否能监控设备。(5) 在主备状态正常情况下拔插备主控单元,使备主控单元倒换到主主控单元,检查网管是否能监控设备。l 预期结果:所有操作过程中现网业务正常,网管能正常监控设备第4.5.2条 电源板的1+1保护测试l 测试目的:验证电源输入单元11备份功能。l 测试步骤:(1) 在割接现网的情况下,确保设备主备电源模块输入正常。(2) 断开一块电源板的输入电源,然后再恢复输入电源。(3) 断开另一块电源板的输入电源,然后恢复这块电源板的输入电源。l 预期结果:所有操作过程中现网业务正常。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及功能检查第一节 以太网性能测试第5.
18、1.1条 统计计数(RMON)l 测试目的:验证以太网设备对端口接收和发送的以太网帧的各种情况的统计与计数功能。如接收帧总数等。l 测试步骤:(1) 按图6.1.1-1建立测试配置。(2) 创建一条从NE1至NE4的E-LINE业务。(3) 从数据网络分析仪向NE1节点设备发送流量,观察仪表由NE4节点设备接收的数据。(4) 查询被测设备接收和发送的各种情况帧的统计数据。图6.1.1-1测试组网方案图l 预期结果:能够统计接收的以太网帧总数等情况第5.1.2条 吞吐量(Throughput)l 测试目的:测试被测设备不丢包的最大速率。l 测试步骤:(1) 按图6.1.1-1建立测试配置。(2)
19、 创建一条从NE1至NE4的E-LINE业务。(3)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吞吐量测试设置。(4) 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128,256,512,1024,1280,1518。(5) 测试允许的丢包率设置为0%,分辨率设置为1%。(6) 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7) 执行吞吐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l 预期结果:满足RFC2544建议之要求。第5.1.3条 时延(Latency)l 测试目的:测试被测设备不丢包的最大速率。l 测试步骤:(1) 按图6.1.1-1建立测试配置。(2) 创建一条从NE1至NE4的E-LINE业务。(3)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时延测试设置。(4) 测试采用
20、7个典型字节:64,128,256,512,1024,1280,1518。(5) 测试的流量设置为80%吞吐量。(6) 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7) 执行时延测试,记录测试结果。l 预期结果:满足RFC2544建议之要求。第5.1.4条 过载丢包率(Oversubscription Frame Loss)l 测试目的:测试被测设备在一稳定的流量下,由于设备的资源缺乏等原因,导致不能被转发的流量所占的百分数。l 测试步骤:(1) 按图6.1.1-1建立测试配置。(2) 创建一条从NE1至NE4的E-LINE业务。(3)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丢包率测试设置。(4) 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
21、128,256,512,1024,1280,1518。(5) 测试的流量以吞吐量为起点,递增到100流量,步长为10%。(6) 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7) 执行丢包率测试,记录测试结果。l 预期结果:满足RFC2544建议之要求。第5.1.5条 长期丢包率(Longturn Frame Loss)l 测试目的:测试被测设备在正常负荷(吞吐量的90%)的情况下,设备长时间(12小时)运行下的丢包性能。l 测试步骤:(1) 按图6.1.1-1建立测试配置。(2) 创建一条从NE1至NE4的E-LINE业务。(3)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丢包率测试设置。(4) 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128
22、,256,512,1024,1280,1518。(5) 测试的流量以吞吐量为起点,递增到100流量,步长为10%。(6) 测试时间设置为12小时。(7) 执行丢包率测试,记录测试结果。l 预期结果:满足RFC2544建议之要求。第5.1.6条 背靠背(Back-to-back frame)l 测试目的:测试长度固定的数据包以最小间隔的速率(即对应介质的最大速率)向被测设备发包,不丢包的最大数目.l 测试步骤:(1) 按图6.1.1-1建立测试配置。(2) 创建一条从NE1至NE4的E-LINE业务。(3)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背靠背测试设置。(4) 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128,25
23、6,512,1024,1280,1518。(5) 测试的流量设置为线速。(6) 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7) 执行背靠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l 预期结果:满足RFC2544建议之要求。第二节 业务承载测试第5.2.1条 CES业务(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测试内容包括:1) SAToP的CES业务测试:l 测试目的:验证SAToP封装的CES业务的正确性。l 测试步骤:(1) 搭建如下图的试验环境,在NE4进行业务端口E1电缆自环。(2) 创建一条从NE1至NE4的CES业务,封装类型为SAToP。(3) 通过仪表验证业务是否正常。l 预期结果:业务均正常,没有告警
24、和误码, SATOP报文符合RFC4553。2) 不同报文装载时间的CES业务时延测试:l 测试目的:测试不同的报文装载时间下的CES业务端到端时延是否符合标准l 测试步骤:(1) 搭建如下图的试验环境,在NE4进行业务端口E1电缆自环。(2) 创建一条从NE1至NE4的CES业务,封装类型为SATOP。(3) 配置报文装载时间(默认1ms)和抖动缓冲时间(默认8ms)。(4) 通过仪表监测业务,记录业务端到端的时延。(5) 删除CES业务,重新创建一条新的CES业务,封装类型为SATOP,将报文装载时间依次设置为1ms、2ms、3ms。(6) 通过仪表监视业务,记录不同的报文装载时间下的业务
25、端到端的时延。l 预期结果:端到端的时延正常。第5.2.2条 E-LINE业务测试内容包括:1) E-LINE业务创建测试: l 测试目的:验证创建的E-LINE业务的正确性l 测试步骤:(1) 搭建如下图的试验环境;(2) 创建两条E-LINE业务,一条从NE1的port1到NE4的port1。另一条从NE1的port2到NE4的port2。为2条业务分配独立的带宽。(3) 从数据网络分析仪向NE1的port1和Port2分别发送流量,观察仪表由NE2接收的数据。l 预期结果:NE4节点的Port1和Port2接受正常。发送数据包中的VLAN、MAC地址等均正确传送到对端,数据报文没有任何改
26、变。在带宽满足的情况下,两条业务互不影响。2) 混合业务测试: l 测试目的:验证SAToP封装的CES业务与E-LINE业务共存;l 测试步骤:(1) 按照下图搭建测试组网。(2) 创建两条E-LINE业务,一条从NE1的port1到NE4的port1;另一条从NE1的port2到NE4的port2。为2条业务分配独立的带宽。(3) 从数据网络分析仪向NE1的Port1和Port2分别发送对应VLAN ID 的流量,观察仪表由NE4接收的数据。(4) 创建一条从NE1到NE4的CES业务,封装类型为SAToP。(5) 通过仪表验证业务是否正常。l 预期结果:三条业务均正常,没有告警和误码第三
27、节 网络管理维护(OAM)能力测试第5.3.1条 传送层OAM测试:l 测试目的:以太接口LOS告警测试;l 测试步骤:(1) 分别断开NE1上某10GE链路光纤及NE4上某GE链路光纤,查询告警。(2) 恢复NE1及NE4断开的光纤,查询告警。(3) 恢复断开的光纤,查询告警l 预期结果:1NE1、NE4都上报ETH_LOS告警2ETH_LOS告警结束3. LOS告警结束第5.3.2条 TDM端口误码测量l 测试目的:进行TDM端口误码率测试;l 测试步骤:(1) 配置NE1到NE4的TDM仿真业务(2) 使用SDH测试仪表向TDM端口插入误码,网管查询误码计数l 预期结果:设备TDM端口误
28、码统计与仪表下插的值相同第四节 网络保护测试第5.4.1条 MPLS APS倒换11和1:1测试l 测试目的:测试MPLS APS 1+1和1:1保护倒换功能;l 测试步骤:(1) 配置NE1到NE4的工作Tunnel,路径NE1-NE2-NE4。配置保护Tunnel,走与工作Tunnel相反的路径。(2) 配置NE1到NE4的E-LINE、CES业务。都使用步骤1中创建的工作Tunnel,仪表验证业务正常。(3) 配置工作Tunnel和保护Tunnel之间的APS保护组。1:1/1+1。(4) 断开工作Tunnel所在路径上的一条光纤。记录业务倒换时间。l 预期结果:2所有业务正常。4业务倒
29、换时间小于50ms第五节 QoS功能测试第5.5.1条 QoS业务流量的带宽控制能力测试l 测试目的:验证流分类的带宽控制能力;l 测试步骤:(1) 配置NE1到NE4的E-LINE业务。VLAN是100,业务路径NE1-NE2-NE4,NE4端口自环,NE1仪表发送VLAN100的报文验证E-LINE业务正常。(2) NE1上创建1个流分类,匹配规则VLAN 100。 (3) 仪表发送VLAN100流量千兆,验证E-LINE业务正常。(4) 配置流分类的带宽控制 QoS策略,限制带宽为10M,查看NE4收包情况。l 预期结果:1. 业务正常。3业务正常,收到VLAN100的流量1000M。4
30、只能收到10M的流量。第5.5.2条 QOS业务基于IP地址流分类测试;l 测试目的:验证基于IP地址的流分类能力;l 测试步骤:(1) 配置NE1到NE4的E-LINE业务。VLAN100,NE4端口自环,NE1仪表发送VLAN100的报文验证业务正常。(2) NE1上创建一个流分类,匹配规则是VLAN 100,SA IP 1.1.1.1,设置匹配动作为通过。(3) 仪表发送VLAN 100,SA IP 1.1.1.1的流量。(4) 仪表发送VLAN 100,SA IP 2.1.1.1的流量。l 预期结果:1业务正常。3业务正常。4. 业务不通。第5.5.3条 QoS拥塞控制能力测试;l 测
31、试目的:验证QOS业务尾丢弃能力;l 测试步骤:(1) 配置NE1的GE端口1和GE端口2到NE4的GE端口1和GE端口2的E-LINE业务。VLAN100-101,NE4端口自环,NE1仪表发送VLAN100-101的报文验证业务正常。(2) NE1上配置QOS尾丢弃策略,PRI为0的绿包个数200,黄包个数100,红包个数100。将该策略应用于GE端口1。 (3) NE1上仪表发包验证尾丢弃策略是否正常。l 预期结果:1业务正常。3NE4上收到PRI为0的绿包个数200,黄包个数100,红包个数100,业务正常。第八节 网管功能测试第5.9.1条 开局阶段端到端的业务配置管理功能验证序号测
32、试项目测试说明测试结果1.网络图形化界面管理导航功能图形化网管检查网管系统是否支持图形化界面网管。支持网络拓扑导航功能,不同的管理视图之间相互转换,便于操作。2.业务拓扑关联功能通过业务路径可查询底层相关的服务层路径,通过服务层路径可查询业务层路径信息。3.端到端业务配置支持客户层业务的配置管理,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CES业务、以太网业务(EPL)配置。第5.9.2条 保护倒换阶段端到端业务故障定位管理序号测试项目测试说明测试结果4.端到端业务故障定位管理故障定位功能支持端到端告警管理: CES业务第5.9.3条 网络长期性能管理维护能力测试(1)端到端业务性能管理5.业务性能监测功能支持端到端
33、性能管理: CES业务第5.9.4条 业务OAM管理功能验证序号测试项目测试说明测试结果6.OAM故障功能验证OAM参数配置1) OAM初始配置管理,包括MEP和MIP点的配置,OAM参数的配置管理。7.连通性验证1) 是否支持OAM连通性验证的禁止和使能功能。2)支持连通性验证的结果查询。 可查询连通性发现的结果。 故障情况下,支持上报OAM告警管理。 支持未期望的MEG层、误连接告警、以及未期望的周期告警第5.9.5条 网管功能测试序号测试项目测试说明测试结果1拓扑管理11拓扑管理支持拓扑的创建、修改、删除。1.2支持图形化拓扑界面1)支持物理光纤拓扑视图管理2)支持客户业务层路径的拓扑视图管理3)支持网络服务层路径的拓扑视图管理2配置管理2.1网元配置2.1.1网元的配置支持对网元的创建、修改、删除和查询操作,包括各单元盘信息的查询和修改操作。2.2子网配置2.21子网的配置管理支持对子网的创建、修改、删除和查询操作。2.3路径及业务的配置和管理(路径包括:隧道、伪线)2.3.1单个网元的路径配置和管理支持在网元上创建、删除、查询和修改隧道和伪线的相关参数。2.3.2端到端的路径配置和管理端到端地创建新的路径, 并将创建结果通知用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