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共43页).doc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共4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共43页).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7.1内力组合各种荷载情况下的框架内力求得后,根据最不利又是可能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时,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增幅。分别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和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并比较两种组合的内力,取最不利者。由于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应取自支座边缘处,为此,进行组合前,应先计算各控制截面处的(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1)、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跨间可以近似取跨中的代替,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下,跨内最大弯矩采用解析法计算:先确定跨内最大弯矩的位置,再计算该位置处的。当传到梁上
2、的荷载为均布线荷载或可近似等效为均布线荷载时,按公式7-1计算。计算方式见图7-1、7-2括号内数值,字母C、D仅代表公式推导,不代表本设计实际节点标号字母。 且满足 (7-1)式中:作用在梁上的恒荷载或活荷载的均布线荷载标准值;、恒载和活载作用下梁左、右端弯矩标准值;梁的计算跨度。2)、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地震作用组合时,左震时取梁的隔离体受力图,见图7-1所示,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见图7-2。图7-1 框架梁内力组合图图7-2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图中:、重力荷载作用下梁端的弯矩; 、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的弯矩 、竖向荷载与地震荷载共同作用下梁端支座反力。左端梁支座反力:;由,可求得跨间的位置
3、为: ;将代入任一截面处的弯矩表达式,可得跨间最大弯矩为:弯矩最大点位置距左端的距离为,;最大组合弯矩值:;当或时,表示最大弯矩发生在支座处,取或,最大弯矩组合设计值的计算式为:;右震作用时,上式中的、应该反号。柱上端控制截面在上层的梁底,柱下端控制截面在下层的梁顶。按轴线计算简图算得的柱端内力值,宜换算到控制截面处的值。为了简化计算,也可以采用轴线处内力值,这样算得的钢筋用量比需要的钢筋用量略微多一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5.3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4、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7.1.1 框架梁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1、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弯矩设计值的组合。、基本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不考虑活载):;、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不考虑活载):;、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考虑活载):;、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考虑活载):;2、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弯矩设计值的组合。;。3、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剪力设计值的组合。、基本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不考虑活载):;、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不考虑活载):;、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考虑活载):;、风荷
5、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考虑活载):;4、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弯矩设计值的组合。;。内力未做调整前,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见表7-1 7-6。专心-专注-专业表7-1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6层)注:1、表中M以下部受拉为正,V以顺时针为正;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弯矩取0.75,对剪力取0.85;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剪力单位为kN 。表7-2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5层)注:1、表中M以下部受拉为正,V以顺时针为正;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弯矩取0.75,对剪力取0.85;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剪力单位为k
6、N 。表7-3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4层)注:1、表中M以下部受拉为正,V以顺时针为正;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弯矩取0.75,对剪力取0.85;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剪力单位为kN 。表7-4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3层)注:1、表中M以下部受拉为正,V以顺时针为正;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弯矩取0.75,对剪力取0.85;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剪力单位为kN 。表7-5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2层)注:1、表中M以下部受拉为正,V以顺时针为正;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弯矩取0.75,对剪力取0.
7、85;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剪力单位为kN 。表7-6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1层)注:1、表中M以下部受拉为正,V以顺时针为正;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弯矩取0.75,对剪力取0.85;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剪力单位为kN 。7.1.2 框架柱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1、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弯矩设计值的组合。、基本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不考虑活载):;、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不考虑活载):;、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考虑活载):;、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考虑活载):;2、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弯矩设计
8、值的组合。;。3、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剪力设计值的组合。、基本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不考虑活载):;、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不考虑活载):;、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考虑活载):;、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考虑活载):;4、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弯矩设计值的组合。;。根据上述公式,梁支座边缘控制截面的弯矩与剪力可由公式7-2求得。; (7-3)式中:,梁控制截面的剪力和弯矩;,内力组合得到的轴线处的剪力和弯矩;,作用在梁上的竖向分布恒载与活载。表7-6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A柱弯矩和轴力组合注:1、表中M以左侧受拉为正,N以压为正;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0.75;3、重力
9、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轴力单位为kN。表7-7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B柱弯矩和轴力组合注:1、表中M以左侧受拉为正,N以压为正;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0.75;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轴力单位为kN。表7-8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C柱弯矩和轴力组合注:1、表中M以左侧受拉为正,N以压为正;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0.75;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轴力单位为kN。表7-9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D柱弯矩和轴力组合注:1、表中M以左侧受拉为正,N以压为正;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0.75;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力 组合 调整 4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