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艺学》复习资料(共2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模具制造工艺学》复习资料(共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制造工艺学》复习资料(共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1章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基础知识1生产类型是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的分类,包括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大量生产三种类型。(1-1)2工艺规程是指规定产品和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 的工艺文件。(1-1)3在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必须保证质量、生产率、经济性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1)4制订工艺规程的最基本原始资料是零件图。(1-1)5工艺过程是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之成为成品、半成品的生产过程(1-1)6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如机床或钳工台等),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
2、的那部分工艺过程。(1-1)7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工作地(设备)、加工对象是否变动、加工是否连续完成。(1-1)8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1-1)9安装是工件在机床上正确地定位和夹紧。(1-1)10工位是指工件在一次装夹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1-1)11铰孔适用于中小尺寸的孔的精加工,而镗孔适用 大尺寸的孔的加工。(1-2)12铰孔、拉孔适用于直径较小的孔的精加工,淬硬的孔只能用磨削进行加工。13模具制造中,通常按照零件结构和工艺过程的相似性,将各种零件大致分为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盘环类零件、板类零件以及腔类零件等。(1-
3、2)14模具零件常用的毛坯主要有锻件、铸件、半成品件、焊接件、各种型材及板料等(1-2)15铸件毛坯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锻件毛坯适用于强度要求较高,而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1-2)16对阶梯式圆凸模,如果各台阶直径相差不大,可直接采用棒料作毛坯,使毛坯准备工作简化(1-2)17大型凸缘式模柄零件,宜采用锻件作毛坯,以节省材料和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1-2)18在加工时,为了保证工件相对于机床和刀具之间的正确位置(即将工件定位)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1-3)19在零件图上所使用的基准为设计基准。(1-3)20在工艺过程中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
4、准。(1-3)21基准重合即选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1-3)22机械加工的最初工序只能用工件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用已经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则称为精基准。(1-3)23.模具加工工艺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粗加工阶段;2).半精加工阶段;3)精加工阶段;4)光整加工阶段。 (1-4)24工艺过程划分阶段的作是能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和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时发现毛坯的缺陷。(1-4)25工艺过程分阶段进行,粗加工阶段可以采用功率大、刚度好、精度低、效率高的机床进行加工,以提高生产率。(1-4)26为提高零件硬度和耐磨性的热处理工序,如淬火、
5、渗碳等,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之前。(1-4)17粗加工的主要任务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使毛坯的形状和尺寸尽量接近成品。(1-4)28精加工的任务是完成各主要表面的最终加工,使各精度指标达到图样要求。(1-4)29加工平面一般采用铣削、刨削、车削的方法。(1-4)30机械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先粗后精;2)先面后孔;3)基准先行;4)先主后次。(1-4)31工件在机床上的装夹方法有找正法、夹具法。(1-4)32.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经验估计法、分析计算法和查表修正法,其中在模具生产中被广泛采用是经验估算法。 (1-5)33工序余量是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
6、1-5)二、 判断题1.如果每一个工件在同一台机床上钻孔后就接着铰孔,则该孔的钻、铰加工过程是连续的,应算作一道工序。()(1-1)3.划分工序主要依据,是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工作地点加工对象是否改变以及加工是否连续完成。如果不能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构成另一个工序。()(1-1)6.一个工序可以包含几个工步,也可以只有一个工步。()(1-1)7.模具生产为单件、多品种生产。在制造工艺上尽量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刀量具和仪器,尽可能地减少专用工具的数量。()(1-1)8.成批生产的基本特点是产品品种多,同一产品有一定的数量,能够成批进行生产。()(1-1)12.在编制工艺规程时,首先要对产品图样进行工艺
7、性分析。工艺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与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两个方面。()(1-2) 13轴类零件通常用圆棒料和锻件做坯料。()(1-2)14.当坯料材料已确定时,已知该材料的铸造性良好,则采用铸件作坯料。()(1-2)15.尺寸较大的钢制零件,当要求组织均匀、晶粒细小时,不宜直接用热轧型材作坯料,而应采用锻件。()(1-2)16.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方便地加工出来。()(1-2)17.模具零件的毛坯形式主要分为型材、锻造件、铸造件和半成品四种。()(1-2)18腔类零件上的孔则不宜采用拉削和内圆磨削加工。()
8、(1-2)19对于具有不加工表面的工件,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1-3)21一般情况下,同一尺寸方向上的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1-3)23如果要求保证零件加工表面与某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1-3)25采用浮动铰刀铰孔,圆拉刀拉孔以及用无心磨床磨削外圆表面等,都是以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1-3)26利用划线找正,位置误差较大,直接找正位置误差很小。()(1-3)27精细车特别适合有色金属的精加工。()(1-4)28零件的内孔表面加工,在精度要求相同的条件下,要比外圆加工困难。()(1-4)
9、29光整加工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被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一般不能纠正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误差。()(1-4)31铰孔通常是自为基准,对纠正孔位置精度很差。()(1-4) 35.单件、小批量生产宜选用工序集中原则。()(1-4)39在工艺尺寸链中,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1-5) 三、选择题 1轴类零件在一台车床上连续完成车端面、外圆和切断。此时工序为A一个 2.为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位置称为C、工位 3简要说明零件加工所经过的工艺路线的卡片是A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A )。 4制订工艺规程的最基本的原始材料是 ( B )零件
10、图5单件生产的基本特点是( B )。(1-1)B每种产品仅生产一个或数个别6大量生产的基本特点是( A )。A产品品种单一7在不同的生产下类型下,同一产品的工艺过程是(C 不同的)8.模具零件采用锻件锻造的目的可能是: A、充分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和使用寿命 9下列不属于平面加工方法的是( D )D铰削10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 C )基准。C装配11测量零件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所使用的基准为( B )B测量基准12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重合”是指( A )。 A、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13选择定位基准时,粗基准可以使
11、用( A )。(1-3)A一次 14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统一”是指( A )。(1-3)A 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 15.工件的安装方式有多种,其中直接找正法运用于(A) 。 A、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精加工中16铰孔主要用于加工( C )。(1-4)C 中小尺寸未淬硬孔17对未经淬火直径较小孔的精加工应采用( A )。(1-4)A 铰削 18为以后的工序提供定位基准的阶段是( A )。A 粗加工阶段19在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安排工艺顺序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是( B )。B精度要求高的工件表面加工问题 20对于精度要求较高,Ra为0.8um的滑动平面,其终了加工,应该采用( D
12、 )。D平磨21对于有色金属零件的外圆表面加工,当其精度为IT6,Ra为0.4um时,它的终了加工方法应采用( C )。C 精细车22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所切除的金属层深度称为( B工序余量四、问答题 1模具零件的毛坯主要有哪些类型?哪些模具零件必须进行锻造?(1-2)答:模具零件的毛坯主要有原型材、锻件、铸件、半成品件。对于模具结构中的工作零件,例如精密冲裁模和重载冲压模的工作零件,多为高碳高合金工具钢,毛坯形式应该为锻造件。 2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含义是什么?怎样判断零件结构工艺性的优劣?(1-2)答:零件结构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是
13、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方便地加工出来。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对零件结构的工艺性要求也不一样。3什么是精基准?试述选择精基准的原则?(1-3)答:用已经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选择精基准,应遵循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4什么是基准?基准一般分成哪几类(1-3)答:基准就其一般意义来讲,就是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基准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5如图所示为冲压模的下模座,试确定其加工的粗基准与精基准?(
14、1-3) 答:冲压模座,其上表面B是安装其他模板的基准面,要求其加工余量均匀。此时就需将上表面B作为粗基准,先加工出模座的下表面A,再以下表面A作为精基准加工上表面B,这时上表面B的加工余量就比较均匀,且又比较小。 6编制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划分加工阶段?(1-4)答:对于加工质量要求较高的零件,为了保证零件的保证加工质量、合理使用设备、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和保护已加工表面,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工艺过程应分阶段进行。在零件的加工要求特别低的情况下可以不划分加工阶段。7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各有什么特点(1-4)答:工序集中的特点是有利于保证各
15、加工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有利于采用高生产率的机床,节省装夹工件的时间,减少工件的搬动次数。工序分散的特点是可使每个工序使用的设备和夹具比较简单,调整、对刀比较容易,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 8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是什么(1-4)答: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是:l)先粗后精;2)先主后次;3)基面先加工;4)先面后孔。 五、计算题:1. 如图所示零件,各平面及槽均已加工,求以侧面K定位钻10mm孔的工艺尺寸及其偏差。 解:确定封闭环:在零件加工中直接控制的尺寸(400.05)mm和A,孔的位置尺寸(1000.2)mm是间接得到的,故尺寸(1000.2)mm为封闭环。绘出工艺尺寸
16、链图,自封闭环两端出发,把图中相互联系的尺寸首尾相连即得工艺尺寸链。 判断组成环的性质:从封闭环开始,按顺时针环绕尺寸良图,平行于各尺寸画出箭头,尺寸A的箭头与封闭环相反为增环,尺寸40mm为减环。 A的基本尺寸: 100=A-40 A=140(mm) A的上、下偏差: 0.2=ESA-(-0.05) ESA=0.15(mm) -0.2=EIA-0.05 EIA=-0.15(mm)验算:式(1-6) 0.2-(-0.2)=0.05-(-0.05)+0.15-(-0.15) 0.4=0.4 各组成环公差之和等于封闭环的公差,计算无误。2如图所示零件,。因A3不便测量,试重新标出测量尺寸及其公差。
17、(1-5) 解:因A3不便测量,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测量内孔大孔的深度尺寸A4和尺寸A1、A2来间接保证尺寸A3,所以尺寸A3为封闭环,作出尺寸链图: 从尺寸链图中知:A4为增环,A1为减环,A2为增环。 计算A4的基本尺寸及上、下偏差: A4的基本尺寸: A3=A2+A4-A1TA4=A1+A3-A2=70+20-60=30mmA4的上偏差: ES(A3)=ES(A2)+ES(A4)-EI(A1)TES(A4)=EI(A1)+ES(A3)-ES(A2)=(-0.07)+(+0.19)-0=+0.12mmA4的下偏差:EI(A3)=EI(A2)+EI(A4)-ES(A1)TEI(A4)=ES(A1
18、)+EI(A3)-EI(A2)=(-0.02)+0-(-0.04)=+0.02mm故: 3.如图该零件尺寸 ,不便测量,改测量孔深A2 ,通过 (A1)间接保证尺寸,求工序尺寸A2及偏差?(1-5)解:画尺寸链封闭环A0= ,减环A2, 增环A1= 计算封闭环基本尺寸: 10 = 50 - A2 A2=40封闭环上偏差: 0 = 0 - EIA2 EIA2=0封闭环下偏差: 0.36 = -0.17 -ESA2 ESA2=0.19 验算封闭环公差 T0=0.36 , T1+ T2 =0.17+0.19=0.36 计算正确第2章模架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一、填空题:1根据模架的技术要求,在加工过程中
19、要特别注意保证模板平面的平面度和平行度误差以及导柱、导套安装孔与模板平面的垂直度误差。(2-1)2修正中心孔可以采用磨、研磨和挤压等方法。(2-1)3.研磨导柱常出现的缺陷是 “喇叭口”(孔的尺寸两端大中间小)。(2-1)4导柱、导套可以直接选用适当尺寸的热轧圆钢做毛坯。(2-1)5由于导柱、导套要进行渗碳、淬火等热处理,硬度较高,所以导柱、导套的配合表面的精加工方法采用磨削。(2-1)6. 导柱外圆常用的加工方法有车削、磨削、超精加工和研磨加工等。(2-1)7在导柱加工过程中,外圆柱面的车削和磨削都是以两端面的中心孔定位,这样可使外圆柱面的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2-1)8.模座的加工主要是
20、平面和孔的加工。为了使加工方便和容易保证加工要求,在个工艺阶段应先加工平面 ,后加工孔。 (2-2)二、判断题1.为了保证良好的导向作用,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要求小于凸模、凹模之间的间隙。()(2-1)三、选择题1. 某导柱材料为40钢,外圆表面要达到IT6级精度,Ra.8um则加工方案可选(A)(2-1)A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2某导套的材料为40钢,内圆表面要达到IT7级精度,Ra0.2um则内孔,加工方案可选( A )(2-1) A钻孔镗孔粗磨精磨研磨 3下列不属于平面加工方法的是(C)(2-2)C铰削 四、简答题1加工导柱时常以什么作定位基准?为什么?(2-1)答:在导柱加工过程中,外圆柱
21、面的车削和磨削都是以两端面的中心孔定位,这样可使外圆柱面的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并使各主要工序的定位基准统一,易于保证外圆柱面间的位置精度和使各磨削表面都有均匀的磨削信余量。2导柱加工中为什么要研磨中心孔?(2-1)答:导柱加工中研磨中心孔目的在于消除中心孔在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和其它缺陷,使磨削外圆柱面时获得精准定位,以保证外圆柱面的形状精度要求。3机械加工中修整定位用中心孔的作用是什么?可采用哪些修整方法?(2-1)答:加工定位用中心孔的作用是以便为后继工序提供可靠的定位基准。修正中心孔可采用在车床上用磨削方法修正中心孔,用研磨法修正中心孔,用挤压法修正中心孔。*四、写出模具零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具制造工艺学 模具 制造 工艺学 复习资料 2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