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请君入瓮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
2、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注释:瓮(wng):大坛子。鞫(j ):审讯犯人。推事:研究事情。炙(zh ):烧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一、解释加点的词。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 正在,正当 ) 2、囚多不承( 承认 )3、当为何法 ( 应当 )4、因起谓兴曰( 于是,就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代词,代周兴 )2、以炭四周炙之( 代词,代囚犯 )三、翻译下列句子。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
3、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的方法。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
4、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注释: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一、解释加点的词。1、孔融被收 ( 逮捕 ) 2、冀罪止于身 ( 希望 ) 3、二儿
5、可得全不 ( 同“否” ) 4、寻亦收至 ( 不久 ) 二、翻译下列句子。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鲁人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6、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
7、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不可。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它。”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遂邑:今山东宁阳县。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快:快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来 )(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 在 )(3)曹沫三战所亡地( 失去 )(4)欲倍其约 (通“背
8、”,违背) (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答应 )2、翻译句子。(1)子将何欲? 你想干什么?(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3、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他们“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准则和守志不屈的人格魅力。(言之成理即可) 马价十倍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
9、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注释: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一天。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往见伯乐曰( 拜见 ) (2)愿子还而视之 ( 尊称对方,您 ) (3)去而顾之 ( 回头看 )(4)
10、伯乐乃还而视之 (于是)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
11、已如成人。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D“写”的意思)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欧阳修四
12、岁就成了孤儿惟读书是务。 译文:只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事情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与生活抗争。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把欧阳修培养成才。背道而驰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释:大行(hng):大路。方:正在。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奚为:何为,做什么。御者
13、:车夫。18、翻译下列句子。吾欲之楚。我想要去楚国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19、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20、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还:( 回去)21、句子中之字各指
14、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老妪 )2)学而时习之( 以前的知识 )2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23、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解】讴:这里是歌唱。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未穷青之技( 学尽 )秦青弗止( 不 )响遏行云( 遏止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薛
15、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先自度其足( )(长短 ) (2)吾忘持度(d)(尺寸尺码)(3)宁信度(d )(尺寸尺码 )9、翻译下列句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