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共5页).doc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西江月 秋兴 程馞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5.(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5分)6.(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6分)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这首诗的颔联和
2、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子规:杜鹃鸟;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宿云梦馆欧阳修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8、这首诗抒写了
3、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6分)答:9、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5分)答:4、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回答诗后问题.南 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注: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若个,哪个。马 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络脑,马笼头。(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
4、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注】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桨,也指船。8这首诗前三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6分)答: 9指出这首诗尾联用典的出处。该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89题。 春寒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陈与义 元好问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注】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人曾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此诗写于南宋
5、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金亡不仕,隐居故里,潜心编纂著述。8.请分析陈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5分)9.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6分)15.(1)山翁是一个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1分)通过“招”与“笑”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从“笑指菊花开遍”中,可以看出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2分)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分)6(2)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
6、迷蒙之境。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1)热爱自然、思乡。 (2)对比、动静结合拟人、比喻喧染(色、味)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3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
7、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4.答:(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8(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8这首诗的前三联即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对日暮江岸宁静恬美的景色与自由飞翔的鸥鹭形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含蓄地表现了诗人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隐约心曲。(言之成理即可)9“勾践灭吴”或“范蠡泛五湖”。尾联抒发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诗歌 鉴赏 习题 答案 技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