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贷款新规(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贷款新规(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起草动因和出台意义一、起草动因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贷款挪用现象普遍过度授信问题突出合同管理形同虚设贷后管理软弱无力“四假骗贷”现象堪忧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受限贷款管理“软约束”二、出台的意义1、有利于引导信贷资金合理配置和降低金融体系风险,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有利于规范和强化贷款风险管控,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银行贷款风险监管制度的系统化调整与完善,促进贷款业务的健康规范发展4、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贷款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公平竞争和科学发展5、有利于顺应国际金融监管不断强化的趋势,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第二节 新规出台过
2、程与实施措施一、新规的出台过程1、启动2、起草3、出国考察4、征求意见5、法律审查6、修订完善7、报批并颁布实施二、推动实施的措施1、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认识,准确理解贷款新规的监管要求2、严格要求各机构按照贷款新规开展业务,做好对客户的宣传和解释工作3、进一步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努力使贷款新规深入人心第三节 新规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一、内容二、核心要义1、强调全流程管理原则2、强调诚信申贷原则3、强调协议承诺原则4、强调贷放分控原则5、强调实贷实付原则6、强调贷后管理原则7、强调罚则约束原则第二章 信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节 信贷风险概述一、信贷风险的基本内涵二
3、、信贷风险的类型1、信用风险2、政策风险3、操作风险4、利率风险三、信贷风险的成因四、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第二节 信贷管理的发展历程一、国外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模式1、独立单项贷款管理2、贷款集中度管理3、贷款组合管理4、金融衍生工具管理5、进取的综合化管理二、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发展历程1、资金指令性管理阶段2、实贷实存管理阶段3、审贷分离阶段4、信贷管理开始向国际接轨阶段5、信贷全流程管理阶段第三节 信贷管理的主要策略一、预防策略二、分散策略1、贷款客户分散2、贷款产品多样化3、贷款行业分散4、贷款区域分散三、转移策略四、补偿策略第三章 信贷管理流程第一节 信贷管理流程概述一、信贷管理流程的概念和
4、特点1、信贷管理流程的概念2、信贷管理流程的特点二、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信贷管理流程欠缺前端风险控制,对贷款合同或协议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亟待提升2、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薄弱,信贷资金挪用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威胁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3、岗位制衡、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备,使得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管理“重贷前、轻贷后”,业务激励“重数量、轻质量”,风险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等现象普遍存在4、信贷管理法规不健全,不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流程三、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流程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规范和强化贷款风险管控
5、,保护贷款人的合法权益2、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贷款的全流程管理3、有利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强化贷款支付管理,保障贷款业务的健康、规范发展第二节 贷款新规的基本信贷流程一、新规下的基本信贷流程1、贷款申请2、受理与调查3、风险评价4、贷款审批5、合同签订6、贷款发放7、贷款支付8、贷后管理9、回收与处置二、新规对信贷管理流程的专项要求1、固定资产贷款业务专项要求2、流动资金贷款业务专项要求3、个人贷款业务专项要求4、项目融资业务专项要求第四章 贷款申请和尽职调查第一节 贷款申请一、贷款申请的含义二、贷款申请的法规要求1、“诚信申贷”的基本要求2、借款人的主体资格要求3、
6、借款人经营管理的合规合法性4、借款人信用记录良好5、贷款用途明确合法6、还款来源明确合法7、贷款申请材料的具体要求三、贷款申请在操作中的一般流程1、客户申请2、面谈3、借款人资格审查4、内部受理审核5、受理意见反馈6、申请资料准备与初步审查第二节 尽职调查一、尽职调查的含义和现实意义二、尽职调查的法规要求和重点环节1、基本要求2、尽职调查的方式3、尽职调查的人员4、尽职调查报告三、尽职调查的一般操作规程和尽职调查报告的写作要点第三节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一、流动资金需求量测算的含义和现实意义1、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的含义2、推行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的现实意义:是新规的要义和精髓,体现了
7、贷款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有利于规范和强化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控,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支持实体经济又好有快发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贷款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3、需求量测算的主要内容二、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的法规要求和重点环节1、法规要求2、重点环节三、需求量测算的一般程序1、流动资金占用量的影响因素2、测算的一般思路3、测算的参考方法第四节 项目融资中特殊风险问题一、项目融资特殊风险的主要内容1、项目融资的特殊风险2、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法律体系不完善,基本制度不健全金融体制不完善,金融衍生工具较少风险管理技术基础薄弱客观条件欠缺,限制风险管理的发展二、项目融资业务特殊风险管理
8、的法规要求和重点环节1、法规要求2、重点环节(1)界定了项目融资及其特殊风险的含义(2)项目融资业务特殊风险评估的原则(3)项目融资特殊风险管理的方法(4)特殊风险管理的要求三、项目融资特殊风险的管理规程1、项目融资指引体现全流程风险管理理念2、项目融资特殊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政策风险筹资风险完工风险产品市场风险超支风险原材料风险、营运风险及管理汇率风险环保风险第五章 信贷风险评价第一节 信用评级一、信用评级的内涵和方法1、 信用评级的内涵2、 信用评级方法的发展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信用评级的要求客户评级 债项评级二、信用评级的法规要求三、信用评级的操作要点1、要针对不通的客户类型分类构造
9、评级模型2、要建立信用风险IT系统3、要持续优化评级体系4、要保证信用评级工作的独立性5、要重视基础评级信息的审核和录入6、重视定性评价的准确性7、要规范对集团关联企业的评级8、要不断提高对影响评级的各种因素的分析能力9、要做好信用等级重评工作第二节 统一授信一、统一授信的基本含义1、 统一授信的定义2、 实行统一授信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利于加强对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积极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3、 评级与授信的关系二、统一授信的法规要求三、统一授信的操作要点1、 单一客户的统一授信2、 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3、 明确授信额度核定的业务操作流程第
10、三节 授信业务风险评价一、授信业务风险评价及其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授信业务风险评价体系要做到:建立适应本机构特点的信用风险文化建立完善风险评价的制度和方法建立对立的审贷体系和专业化的风险评价人员队伍二、授信业务风险评价的一般要求1、 要保持负责风险评价工作部门的独立性2、 全面评价固定资产贷款风险3、 全面评价流动资金贷款风险4、 全面评价个人贷款风险项目融资风险评价应以偿债能力为核心进行全面审查,主要包括:借款人及项目的股东情况项目的合法合规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及技术可行性项目产品市场及能源、原材料等主要生产要素的落实情况分析项目资金筹措项目财务效益分析项目担保及风险分担项目融资方案流动性
11、贷款风险评价主要关注:借款人主题资格及基本情况评价借款用途的合理性、合法合规性评价借款人业务交易的风险评价借款需求量合理性评价借款人财务风险评价担保评价个人贷款风险评价主要关注:借款人基本情况评价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及收入评价借款项下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评价第四节 风险限额管理一、风险限额的含义二、风险限额的法规要求三、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风险限额管理的实践第六章 贷款审批第一节 信贷授权一、信贷授权的含义1、信贷授权的定义2、信贷授权的分类:直接授权转授权临时授权3、信贷授权管理的意义二、信贷授权的法规要求1、建立健全内部审批授权与转授权机制,实行分级审批2、审批人员按照授权自主独立审批贷款3、
12、对超越、变相超越审批权限审批贷款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根据法律进行处罚4、 信贷授权的原则与方法1、 信贷授权遵循的基本原则:授权适度差别授权动态调整权责一致2、 信贷授权确定的方法3、 信贷授权的方式信贷授权的载体信贷授权的形式:按受权人划分、按授信品种划分、按行业进行授权、按客户风险评级、按担保方式第二节 贷审分离一、贷审分离的含义1、贷审分离的定义2、贷审分离制度出台的背景3、贷审分离的意义二、贷审分离的法规要求1、建立贷审分离的岗位制衡机制2、建立贷款调查岗和贷款审查岗的考核与问责机制三、贷审分离的一般操作规程1、贷审分离的形式岗位分离 部门分离 地区分离2、信贷业务岗与信贷审查岗的
13、职责划分业务岗:积极拓展业务搞好市场调查;对借款人业务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进行调查;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办理抵押等具体手续;审查岗:表面真实性审查;完整性审查;合规性审查;合理性审查;可行性审查3、贷审分离实施要点审查人员与借款人原则上不直接接触审查人员无最终决策权审查人员应真正成为信贷专家实行集体审议机制 “集体审查审议、明确发表意见、绝对多数通过”按程序审批第三节 贷款审查事项一、贷款审查事项的含义二、贷款审查事项的基本内容1、信贷资料完整性及调查工作与申报流程的合规性审查2、借款人主体资格及基本情况审查3、信贷业务政策符合性审查4、财务因素审查5、非财务因素审查6、担保审查7、充
14、分揭示信贷风险8、提出授信方案及结论第四节、贷款审批要素一、贷款审批要素的含义二、主要贷款审批要素的审定要点1、授信对象2、贷款用途3、授信品种4、贷款金额5、贷款期限6、贷款币种7、贷款利率8、担保方式9、发放条件10、支付要求11、贷后管理要求第七章 贷款合同管理第一节 贷款合同管理概述一、贷款合同概述1、贷款合同的定义2、贷款合同的内容3、贷款合同的分类 格式合同、非格式合同4、贷款合同的制定原则:不冲突原则、适宜相容原则、维权原则、完善性原则二、贷款合同管理的定义及模式1、贷款合同管理的定义2、贷款合同管理模式三、贷款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贷款合同存在不合规、不完备等缺陷2、合同签署
15、前审查不严3、签约过程违规操作4、履行合同监管不力5、合同救济超时第二节 贷款新规对贷款合同管理的要求一、协议承诺原则在贷款合同中的体现1、要求借款人通过签订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承诺申贷材料信息的真实有效2、要求借款人通过签订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承诺贷款的真实用途3、要求借款人通过签订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承诺贷款资金的支付方式4、要求借款人通过签订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承诺各方的权利义务二、贷款新规关于贷款合同管理的规定和要求1、总体性规定2、形式性规定3、常规性规定4、关于贷款发放和支付的规定5、关于承诺内容的规定6、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7、关于处罚的规定三、加强贷款合同管理的实施要点1、全面对照新规,
16、修订和完善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2、建立完善有效的贷款合同管理制度3、加强贷款合同规范性审查管理4、履行监督、归档、检查等管理措施5、做好有关配套和支持工作第三节 新规对贷款合同的修订要求一、贷款合同的修订1、增加提示性文字,凸显贷款合同的调整2、对借款用途增加约束性条款3、增加条款明确对贷款的发放与支付的有关约定4、详细约定借贷双方的承诺事项,力求全面完备5、详细约定借款人违约情形和贷款人有权采取的措施第八章 贷款发放与支付第一节 贷方分控一、贷方分控概述1、贷放分控的定义2、推行贷放分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防范贷款风险,保障贷款人资金安全;有利于建设流程银行,提高专业化操作质量和效率;二、贷放分控
17、的法规要求1、设立独立的放款执行部门2、将资本金到位审核、按项目进度放款把关和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作为贷款发放与支付的重要前提条件三、贷放分控的操作要点1、明确放款执行部门的职责2、明确岗位设置与业务流程3、建立完善对放款执行部门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第二节 实贷实付一、实贷实付的含义二、推行实贷实付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将信贷资金引入实体经济2、有利于加强贷款使用的精细化管理3、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管控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三、准确理解实贷实付的核心要义1、满足有效信贷需求是实贷实付的根本目的2、按进度发放贷款是实贷实付的基本要求3、受托支付是实贷实付的重要手段4、协议承诺是实贷实付的外部执行依据第三节
18、 贷款人受托支付一、贷款人受托支付的含义二、受托支付的法规要求1、坚持贷款人受托支付为主、借款人自主支付为辅的原则2、明确受托支付的条件3、规范受托支付的审核要件4、关于受托支付贷款资金在借款人账户停留时间三、受托支付的操作要点1、明确借款人应提交的资料要求2、明确支付审核要求3、完善操作流程4、合理确定流动资金贷款的受托支付标准5、要合规使用放款专户第四节 自主支付一、自主支付的含义二、自主支付的法规要求1、自主支付的标准2、自主支付的支付控制三、自主支付的操作要点1、明确贷款发放前的审核要求2、加强贷款资金发放和支付后的核查3、审慎合规地确定以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发放贷款资金的在借款人账户的
19、停留时间和金额4、审慎确定个人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的适用情形第九章 贷后管理第一节 贷后管理概述一、贷后管理的含义二、贷后管理的现实意义1、加强贷后管理是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用风险的需要2、加强贷后管理也是提升银行竞争力水平的需要三、贷后管理的主要内容1、贷后检查2、贷款质量分类与风险预警3、贷款本息到期收回4、不良贷款管理第二节 贷后管理的法规要求一、贷后检查二、账户管理三、固定资产贷款追加四、合同约束五、策略调整六、贷款展期七、不良贷款管理八、贷款核销管理第三节 贷后管理的操作要点一、贷后管理总体要求1、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体系2、完善配套的信息技术支持3、建立高素质的贷后管理人员队伍4、充分调动各种外部资源二、贷后管理的具体操作要点1、进行动态持续的贷后检查和检测2、及时进行风险分析与预警3、做好还款资金账户管理4、做好不良贷款管理5、贷款回收6、形成贷后管理定期报告7、信贷档案管理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