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概念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共4页).doc
《高中历史概念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概念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三.概念型选择题解题技法题型特点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含义是、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是、准确的理解是等。二是在题干给出的是阐释或现象,在选项中列出四个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反映了、目的是、实质是、性质是等。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解答此类型的选择题,一般采用如下的步骤:第
2、一步,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明确答题的方向;第二步,阅读题干或材料,把握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界定;第三步,除了运用排除法外,还要注意背景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史论结合法等方法的运用。常用的几种方法: 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的背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 定性分析法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的背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定性分析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定量分析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
3、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易错陷阱核心概念理解不到位例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现代化”这个概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方
4、面都有内涵,我们不难排除C项和D项;剩下A项和B项,我们就来看哪个更能体现这个趋向了:“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民主共和制度。两者比较,当然辛亥革命更符合题意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本题的陷阱是:对现代化理解不全面,不能理解现代化的程度,导致选项无法确定。例2.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解析】本题是当年正答率最低的一道题,是概念型选择题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材料信息是“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5、贵族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说美国反对世袭。四个选项中民主体现的是反对专制、独裁,自由体现的是反对束缚、禁锢,平等体现的是反对等级,共和是指国家元首等有选举产生,体现的是反对世袭制度,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本题的陷阱是对民主、自由、平等、共和等概念理解不准,导致选项无法确定答案。材料信息提取不准或以偏概全例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 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 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解析】题干给出材料进行阐释,选项给出四个概念,这种题型在概念型选择题中是最常见的。比较容易在材料的阅读和提取信息上设置
6、陷阱。本题的关键信息有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三个信息结合起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本题的陷阱是材料关键信息提取不准或不全,导致失误。例4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解析】材料关键信息“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体现的是“利益均沾”原则,由此可知这是针对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材料没有体现出司法、租地居住权利,因此A项和C项排除;而“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要求其他列强向其开放势力范围,使它
7、也得到侵略权益,可以说是“诸国所得,一国安享”,因此D项不符合信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本题的陷阱是:关键信息把握不准,误选门户开放。例5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 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2030年代苏联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由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 “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都不符合“向共产主义过
8、渡的最好形式”,排除A、B、C项;人民公社化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而且苏联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农业集体化,带来了农业的长期滞后,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小结:概念型选择题往往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的各方面相关知识。做此类选择题如果基础知识不过关,难度会很大。解题时一是要注意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或适用范围关键信息,二是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性质的界定,三是用排除法等方法。要注重第一印象。课堂突破1.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解析
9、从材料信息看,该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官员流动大,分封制的弊端(封建之弊)在于官员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A、C两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分封制实行时期,皇权还没有出现,分封制对王权不利,故D项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B项正确。2 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解析材料信息“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说明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和农产品商品化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概念 选择题 答题 技巧 专项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