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14:识字与写字2.ppt
《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14:识字与写字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14:识字与写字2.ppt(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识字与写字2,文言文比较阅读从选文内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示个性、为人处世、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等。显而易见,在考查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关注着人文精神的濡染渗透,山水游记不多,且以课内为主。从选文篇幅看,以短小精悍的经典故事、名家名篇选段为主。从选文数量看,以两个居多,偶有三个。从选文与教材关系看,有三种组合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组合;二是课内与课外组合;三是课外与课外组合。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
2、;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从2013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来看, 文言文比较阅读在中考阅读中的比重较大。从选材上看,命题选材特点是:(1)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2)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3)与同一位历史人物相关的不同作品;(4)主题内容相似的不同作品。目前,比较阅读出现了两种新的走势:(1)文言文与诗词曲比较阅读,如2013年湖北省荆州市试题;(2)文白比较阅读,如2012年山东的枣庄、湖北的宜昌等地就是这样。,第14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真 题 例 析,解析此题是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考查,是直接解释型题型。“斯”,代词,这;“调”,动词,调弄,这里要根据语言环境做出解释
3、,是指弹(琴); “鲜”是一个多义词,这里是“少”的意思;“众”也是一个多义词,如伤仲永中的“泯然众人矣”的“众”就是“普通”的意思,“宜乎众矣” 的“众”是“多”的意思。,这,调弄这里指弹(琴)。,多,少,第14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是直接翻译型题型,主要考查句中的词类活用和倒装句。在翻译时,只要把握词类的活用及句子的正确语序,抓住关键词,就能准确地翻译出句子。如第(1)小题“上”“入”活用为动词,“爬上”“映入”的意思;第(2)小题只要把“莲之爱”的语序改为“爱莲”即可。
4、,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第14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_,解析本题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刘禹锡借“陋室”言志,表现了他不贪恋荣华富贵,不同流合污,抒发了他高洁恬淡、安贫乐道的情怀。阅读中要抓住文章主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或者从“孔子云:何陋之有?”中理解出作者认为陋室不陋所表现出的情怀。,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第14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_,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第14课时 文言文
5、比较阅读,解析本题考查对比的写作手法,是一道举例说明题。陋室铭融情理、事人、景物为一体,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衬托、比喻对偶等多种艺术手法和修辞方法。文中对比句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等等。爱莲说的作者在文中着意写莲花,但他不是静止孤立地描写,而是通过对比映衬,烘云托月般展现莲花高洁傲岸的品格。如文章开头,以陶潜爱菊、世人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了“予独爱莲”,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第14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2013河南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中 语文 专题 复习 PPT 课件 14 识字 写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