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2课时)(共14页).doc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2课时)(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2课时)(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广西民族大学10化学教育教师技能理论与实训教学设计 设计题目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学校专业 : 广西民族大学10级化学本科 学生姓名 : 石月霞 指导教师 : 刘 宝 老师 2013年 6 月 10 日本页要求内容熟知后可删除要求说明:、本模版框架不能改变,包括:封面页、页眉设计、本文的页面设置、左右边距各为1,水印等内容,均不能改动。、本模版除开“教学过程”外,其余的大标题不需改变,因为己经较为完美了,除非你有把握做出的比现在的更好。、关于“教学过程”本模版是表格式教案,可根据你自己的内容来确定是否采用,也可采用提纲式教案,提纲式教案要注意加入“设计意图”内容
2、。4、上交文件名的格式:一定注意了!学号后两位 教案序号_姓名_教案课题名(第几课时).doc01 3 _刘宝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例如:011_刘宝_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012_刘宝_胶体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013_刘宝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014_刘宝_离子反应方程式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015_刘宝_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016_刘宝_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胶体教学设计广西民族大学10级化学本科石月霞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12.年级: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
3、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5.教学时间:40分钟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1)了解常用的物质分类方法和分散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理解胶体的概念(3)知道丁达尔效应是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胶体所特有的性质(4)掌握Fe(OH)3 胶体的制备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能初步应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常见现象。.根据.制备,学生学会简单实验设计方法,进一步掌握应用实验探究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分散系和胶体的概念
4、;Fe(OH)3 胶体的制备方法;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他性质系。了解分类法的重要意义及胶体性质的广泛应用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物质的分类可以使学生在同类事物相似性方面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能做到由此及彼,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对此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分散系这一部分内容,首先要突出分类的方法,教科书已经列举了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可以产生9种组合方式,但没有具体的例证。教科书要求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活动来完成,这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学生无法理解合金属于固体分散质和固体分散剂组成的分散系,空气属于气态分散质和气态分散
5、剂组成的分散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从分类的角度加以积极引导与完善。对于丁达尔效应,要把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悬(乳)浊液、溶液的有关知识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有关事实、现象等联系起来。通过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把胶体与溶液作对比,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认识胶体本身的特殊性。为避免学生从氢氧化铁胶体(红色)和硫酸铜溶液(蓝色)颜色不同去思考丁达尔效应,可以补充食盐溶液和淀粉溶胶的对比实验。观察丁达尔效应时,可以同时把溶液和胶体都放在入射光的“通道”上,比较哪一种液体有丁达尔效应。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抓住粒子直径大小这个关键,正确认识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特征。关于胶体
6、的聚沉,教科书以“科学视野”的方式呈现,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介绍。首先应让学生认识胶体具有介稳性,主要是因为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要使胶体聚沉,就要克服排斥力,消除胶粒所带的电荷。然后可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消除胶粒所带电荷的方案,从中肯定合理的方案。研究胶体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如果空气中没有气溶胶,我们的环境将会是什么样?”等问题组织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互相争论,最后得出:“光照下无丁达尔效应空间变得一团漆黑人类难以生存”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2.教材内容相互联系分析:初中已
7、经知道溶液和浊液性质的区别,但不知道二者在微观本质上的不同。3.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胶体的性质。需突出胶体这一个知识点,实验易于开展且现象丰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体现化学思维方法分类法和价态观的运用。鉴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本节课难点是胶体的性质.4.教材知识的价值的分析和挖掘本节课所学内容与人类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从例举现实中常见胶体的实例,体现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节课讲授的许多内容与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从.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化学学科更加关注。本课内容对化学课程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它.化学知识。学情分析:
8、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分析:学生是高一重点班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自学能力较强,属于原理原则型,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归纳原理原则,寻找信息间相互联系。高中生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有强烈的表现欲、探求欲和成就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学生原知识分析:这一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相关知识,并对.有一定的认识且在实际生活中见过,能提起对本课时的学习兴趣。学生认知结构分析:学生可以应用第二章学习的简单分类法和氧化还原的方法,去认识所属的物质类别,从碱的通性的角度去认识.所具有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从化合价角度对.进行分类,去预测并通过实验探究的途径。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知识尚不能熟
9、练运用,对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不熟悉,加上实验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在时会遇到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设计思路:本节课在设计理念上以学为主体,注重学生活动,注重知识间的整合和联系,注重已有知识的应用,注重从内容上分层教学,注重实验设计和应用。 设计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1.巧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和练习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引入混合物的学习。2.做好三个探究实验:以学生自学为主,以离子方程式为载体,通过列表对比法,学生掌
10、握方法。3.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堂进行“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通过教师关系。本课设计拟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提高:通过学生分组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调节教学方式,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三、教学过程0.课堂导入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环节2分钟【多媒体导入】创设情景(课件展示图片)清晨,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你知道这美丽的景象是如何产生的吗?大家一起来,让我们走进这背后的科学!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 分类 教学 设计 课时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