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会考复习提纲(共8页).doc
《高中地理必修2会考复习提纲(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2会考复习提纲(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二会考复习(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人口的变动 人口的自然变动(由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 人口的机械变动(由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人口不断增长2、特点:持续性:不断增长;阶段性:古代缓慢、近代快速、现代迅猛。3、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变动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自然增长率高则人口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死亡率2、人口增长模式:模式基本特征分布原因人口问题解决措施出生率死亡率自
2、然增长率历史上目前高高低高高低工业革命前少数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体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高急剧下降增大广大发展中国家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压力较大大力发展经济,计划生育增长下降阶段下降较快下降缓慢下降有些发展中国家三低低低低目前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生育,接纳移民3、影响人口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2、人口问题: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等问题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
3、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2、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高收入地区)4、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农村城市、内地沿海、西部东部);其中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 例A经济因素(主要)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吸引人口迁入(如劳务输出、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我国民工进城务工)B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战争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国家政策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戍边, 20世
4、纪50年代黑龙江、新疆等地大批解放军就地复员成立建设兵团C 社会文化因素种族、宗教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犹太人散布在世界各地求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去海外求学D 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水灾、旱灾)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水灾引发饥荒,许多农户迁往美国,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干旱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美国很多老人退休后迁移到南方,三峡移民、图瓦卢被海水淹没全国迁移到新西兰E 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年龄青年比少年和老年迁移的比重更大三、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就迁入地而言:(1)有利:合理的迁移可以开发迁
5、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2)不利: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出现城市交通问题、住宅问题、社会问题等。2、就迁出地而言:(1)有利: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和当地的人地矛盾。 (2)不利:造成人才流失。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
6、口数量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的总量;2.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3.淡水资源已成为决定越来越多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4、科技发展水平5、人类文化水平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科技水平;4.地域的开放程度;5、消费水平人口合理容量与前四项成正比,与消费水平成反比。区别1.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人口合理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2.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人口合理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
7、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3.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人口合理容量”。4.人口合理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 城市主要功能区及特点城市功能分区占用城市土地面积主要影响因素区位特点功能区特点中心商务区小经济因素:租金最高市中心交通便捷、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大,人口昼夜差异大商业区小经济因素:租金高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或交通干道旁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住宅区大经济、交通、环境是城市最普遍的土地利用方式有配套的服务性设施,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工业区大经济、交通、环境
8、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地带。因协作关系而聚集,因环境要求而远离城市中心,形成片状工业区除此以外,还有行政中心区、文化区等其他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分界线。二、城市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1、城市的空间结构概念:也称地域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表现为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区域(功能区)有规律的结合。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1、历史原因:如北京的中心商务区(CBD)没有位于市中心。原因是市中心故宫,历史上是中国政治中心区,现在是文化游览区。2、经济原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
9、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的高低。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城市中心地区土地价格昂贵,一般为中心商务区、商业区(a),向外土地价格逐渐降低,为住宅区(b)和工业区(c)。如图:a区域商业付租能力最强,b区域住宅付租能力最强,c区域工业付租能力最强。3、社会原因:由于各种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如城市中的种族或宗教的聚居区(美国城市中的黑人区、北京的牛街);因收入不同而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好莱坞的高级住宅区)4、行政原因: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合理引导或明确划定不同的功能区。三、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0、1、城市规模与地域分化: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分化越明显。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1)一般以人口规模表示城市规模;(2)我国按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的多少把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3)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城市等级服务种类服务级别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彼此距离服务范围间的关系高等级城市多高大少远较高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包含多个较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低等级城市少低小多近(4)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大小或强弱不一定成正比。有些城市规模不大,但是某一方面的功能很强,服务范围较大,如桂林对旅游的服务功能远远超过的同等规模的非旅游
11、城市。第二节 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密度加大、表现: 每个城镇规模的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城市化的本质内容)二、城市化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三、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出现了巨大城市带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成因工业化导致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起步早晚城市化速度快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必修 会考 复习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