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共31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共3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共31页).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教学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难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二、纪年纪时(一)、古代纪年
2、方法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2、帝王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二)、古代纪月的方法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
3、四月花。采草药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庾信哀江南赋3、时令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三)、古代纪日法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姚鼐登泰山记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
4、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四)、纪时法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1、 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2、 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
5、更、五更。如: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文言文。三、姓名字号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一)、称谓名称。1、直呼姓名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3、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6、。4、称谥号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5、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6、称官名或官地 如唐代诗人孟称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7、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
7、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8、敬称9、
8、贱称(二)、姓名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自称时,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三)、字1、字的来历。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2、字与名间的关系。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如:文天祥,字宋瑞,“祥
9、”与“瑞”意思相近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四)、号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2、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3、绰号。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如春秋时的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
10、五羖大夫。将绰号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80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五)、称斋名。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四、作业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2、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称谓“讳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及原因。3、,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的文字。五、总结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白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
11、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对中国古代文化基本了解过程与方法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美,人情美【教学重点】古代授官称谓【教学难点】天文历法【教学关键】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教具】电脑【教学过程】一、古代授官称谓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辟:招聘授官。选:量才授官。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举:选拔。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简:任命。补: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二
12、、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领:常指兼任。摄:兼理,尤指暂兼。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行: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知:同“判”权:暂代官职。假:同“摄”。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三、天文历法【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
13、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
14、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四、礼义制度1、 吉礼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2凶礼: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如:古代的“五服”制度古人对“死”的讳称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等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佛道徒之死:
15、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等3军礼4宾礼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二为“时揖”;三为“天揖”。5嘉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礼节。婚冠礼: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成为婚冠礼。座次:见课本P96四、课堂练习1、完成书上的相关练习。2、给自己起一个“字”,并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为自己的成年献礼。2018
16、高考语文最可能考的古代文化常识题!高一高二也要看!古代文化常识,为高考新课标卷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之一,该题涉及面非常广,且无明确的出题范围,是考生备考中的一大难题。(注:选项后带红色字体解释的选项为正确选项。)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17、。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在农历的每
18、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 以示褒宠。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
19、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
20、是深得民心的官员。(“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左迁”必是降职。)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
21、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皇帝的庙号。)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
22、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古代 文化 常识 教案 3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