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共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教学课题高中地理必修一 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获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基本知识;2.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了解不同季节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特点,以及明白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并说出各气压中心的名称和地理位置;3懂得分析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亚洲气候产生的影响并说出亚洲季风的成因、特点。(二) 过程与方法1结合海陆风的形成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并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运用于生活实践中;2. 运用世界简图,并指导学生读图,得出不同季节南北半球的气压带的分布特点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
2、心形成原因和名称。3. 结合课本38页活动的亚洲季风图,分析不同季节亚洲季风的风向。(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2.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所在位置、名称与亚洲冬夏季风的关系教学难点亚洲(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及内容导入在上一节课的内容中,我们在探究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时都在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而实际上地球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
3、均匀的表面,因此大气在不均匀的地球表面又会形成什么样的环流呢?我们首先来考虑海陆分布对大气的影响。那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之前学习的海陆风,白天和夜晚海洋和陆地分别形成什么样的环流?结合上节课所学的海陆风示意图进行讲解,引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热),再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进行生活化,让学生说出夏天去北海的亲身体会,感受海洋和陆地的温度不同。过渡:那好,我们就这幅图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将这里的陆地扩大,扩大到全球的大陆,而同样将海洋扩大到全球的海洋,白天改为夏季,夜晚改为冬季,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讲授新课1.画出世界简图,结合37页活动,让学生口述复习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和热力环流原理,做一做活动思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 夏季 气压 中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