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七》解读——敬业三境界(共5页).doc
《《论语·述而第七》解读——敬业三境界(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述而第七》解读——敬业三境界(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道德讲堂材料经典诵读2013年8月27日 圣人已远,精神永存!再请孔子上讲坛已是遥不可及的梦了,就让我来为大家诵读一段孔子关于敬业的经典名言,虽然隔腹传音,难免隔靴搔痒。权且当做道德讲堂为承传孔子儒家思想作的一丝努力。名人名言内容: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云尔。” 名人名言解释: 语出论语述而第七。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这个事情发生在公元前489年,当时孔子62周岁
2、,正处于仕途不顺,招人排挤后,周游列国推行儒家思想的第八个年头。叶公原名沈诸梁,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因其被楚昭王封到古叶邑(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旧县乡)为尹,故史称叶公。当时,孔子听说政绩显赫,特意拜访了叶公,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叶公主张“大义灭亲”,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叶公论政”。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伉直好勇,敢于批评”闻名,他全程追随孔子周游列国。这段话据考据是在孔、叶政见相左的情况下,叶公对子路的追问。当时,孔子仕途受阻,儒家思想难于推行,周游列国无人问津,可以说颠沛流离,处境相当尴尬。因此子路也不好回答:贬低孔子,是让子路违心的,毕竟推行儒家思想是自己坚定的信念
3、;褒扬孔子,又让子路担心(遭人贻笑),毕竟推行儒家思想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他,聪明的,回避了这个问题。孔子是个比较豁达的人,他与子路同样清楚处境的尴尬,但是他认为回避问题会使儒家思想的推广雪上加霜,因而呢采取了迂回的战术,我不跟你讲成绩,讲成绩你不服,因为当时儒家思想推广确实也没有多少成绩;我就跟你讲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你也没有事实可以反驳我。就这样,孔子讲了以上关于敬业精神的一段话,也为儒家经书注入了新的要义,丰富了儒家思想,这就是师傅比徒弟高明的地方。讲到敬业,我们首先就要搞清楚孔子的职业是什么,这个问题我先交代一下。历史给予孔子很高的评价,叫做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
4、家思想的创始人。这么多个“家”反而让人搞不清楚孔子到底是干什么事的人了,其实不然。只要稍观孔子生平,就可以知道孔子是一个爱国为民的人,在儒家“知行合一”的精神指导下,孔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当官治理好国家和社会,但是事与愿违,孔子作官屡遭不顺,虽然在52岁时官至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但因政敌破坏,为官时间不长,一生中加起来也仅仅是短暂的4年。因此,退而求其次,孔子只能为治国理政爱民做些对策研究,也就是后来他首创的儒家思想。当然孔子在思想界、教育界、哲学界、史学界、美学界乃至养生方面造诣很深,他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等等,被当世称为“天纵之圣”,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他围绕爱国为民的至高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述而第七 论语 第七 解读 敬业 境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