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共9页).doc
《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15例一、“以为”、“以为”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如:1.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2.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3.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5.至丹以荆轲
2、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二、“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如:1.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2.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3、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 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4.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5.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三、“如何”、“奈何”、“若何”古汉语中,“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而这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用,组成凝固结构。“如何(若何)”、“奈何”,可译为“怎”、“怎么办
4、”、“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如:1.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2.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果将“如何”(或“奈何”、“若何”)二字拆开,当中夹进名词或代词,就形成表示疑问的凝固格式“如何”、“奈何”、“若何”,这种格式可用“对(拿、能)怎么样(怎么办)”来对译。4.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5. 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回头(看大家)说:“巫婆、三老不来回话,对这事怎么办呢?”6.若先生与百姓何?(国语周语)对先生与百姓怎么样?有时,“如何”、“若何”又变作“何如”、
5、“何若”的形式,可以作为疑问形容词用,译作“怎么样”。7.(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项羽本纪)问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四、“何以为”文言中,“何以为”也是表示疑问的一种格式。其中“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用现代汉语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2.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现在人家正处在宰割者的地位,我们处在被宰割的地位,还告辞做什么?3.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何以为”中的“何”字,有时换作“奚”、“恶”;“以”字有时
6、换为“用”字,这样便形成“奚以为”、“何用为”等形式,意义不变。如: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向南飞呢?五、“何之有”“何之有”式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或 “有什么的呢”。如:1.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这好比是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一样,有什么功效呢?2.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有什么满足呢?3.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宋国有什么罪过呢?4.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六、“不亦乎”“不亦乎”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
7、的反问(含有探问)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乎”字与前面的“不亦”呼应,构成反问句式“不亦乎”,可以用现代汉语“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对译。如: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七、“无乃乎”“无乃乎”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揣测。“无乃”,表示“不是”的意思,与疑问语气词“乎”相呼应,构成“无乃乎”的凝固结构,这一凝固结构可以用“恐怕(只怕、大概)吧”对译。如: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文言文 固定 句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