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分析讲解(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分析讲解(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肩负着大规模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力资源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已迫在眉睫。回顾我国二十多年来的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从经验教训总结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对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简要的历史回顾 从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大背景下开始发展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职业大学兴起阶段(19
2、80年1990年)。1980年,一批以“收费、走读、不包分配”为特点而明显区别于当时一般普通高校的地方职业大学诞生,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正式起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待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有力地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职业大学的数量由起步时的13所增加到1980年代末期的126所。 2多种类型的高职院校兴起阶段(1990-1998年)。这一阶段以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现有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职教育,并
3、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专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即“三改一补”的基本方针为主要标志。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正式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走上了依法治教的新阶段。至1998年底,经国家教委批准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高校(包括高专、高职和成人高校)共有1394所。 3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蓬勃发展阶段(1999年 2005年)。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随着当年开始的全国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高职教育以独立设置高职院校迅速增长为主要标志得到了
4、蓬勃发展;同时,教育部将原有的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合称为“高职高专教育”进行统筹,以形成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合力。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2005年国务院又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更进一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要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到2005年,独立设置的高职(专科)院校达到了1091所,短短6年间院校数增长了25倍,在校生数增长了42倍,毕业生数增长了43倍,招生数增长了 36倍,显示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1东起西随:高职教育发展呈
5、现区域梯度推进。从前述的三个发展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是以发达地区兴办职业大学为主要特征,高职教育的发展重点在东部地区。因为当时是一些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率先提出急需一批下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职业大学这一新生事物才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开始了最初的起步。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三改一补”,强调多种类型院校共同办高职。此时在高等教育结构不断调整下,东部发达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而因原有的成人高等学校和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基数较大,转制为高职院校的数量也就相应较多;同时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西部地区相当一些省市也开始举办或改办高职院校,高职教育从东部向西部逐步拓展开来。而第三阶
6、段是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发展最快的阶段,特别是2002年以来经过规模调整,除西藏外已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从各地区院校扩张数量来看,近三年内全国有14个地区高职院校数量的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其中云南、福建、山西、江苏四省的年增长率达到40以上。此外,还有60赊所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已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机构。 2从无到有:高职教育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在职业大学起步时期,我国尚没有专门针对高职教育的法律,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都是伴随着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进程而逐步出台并完善起来的。首先是几部确立高职教育地位的国家法
7、律,包括 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0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其次是一些重要的国家政策文献,包括从1986年到2005年二十年间先后6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文件,特别是近几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及其保障体系作出了规定;第三个层面是教育部及其会同其他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有关高职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办法”等;第四个层面则是各省市的一系列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 3由“公”及“民”:高职教育办学出现多样化局面。198
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各种非学历培训考试以及文凭考试不断涌现,但真正的民办高职教育还没有出现。随着1997年国务院颁发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及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多样化发展确立法律依据之后,民办教育进入了相对规范的发展时期,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使之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了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据统计,2005年全国民办高职院校为225所,占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总数的206;2006年,民办高职院校又达到247所
9、,比2005年又增加了22所。 4先慢后快:高职教育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第一和第二阶段,高职院校数量增长的速度一直是比较缓慢的。从1980年到1998年近二十年,全国普通高校中独立设置的高职和高专院校仅发展到432所;而在其后的7年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数量却以每年20-40的速度迅猛增长, 2002年达到767所,2003年升为908所,2004年又增至 1047所,到2005年已达1091所之多。从1998年到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的高职教育招生数从43万人增长到268万人,增长了5倍多,年均增长率为28,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长到713万人,增加了5倍,年均增长率为2
10、95。 5自“外”而“内”:高职教育发展重点逐步转向注重内涵建设。高职教育从萌芽到扩张的三个发展阶段,都不同程度地打下了“扩展外延”的印记。从 1980年到2000年的二十年间,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所出台的文件和政策,都比较关注高职院校数量的增长,如1994年的“三改一补”、1999年的允许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办高职等政策,都是强调要增加高职教育的机构数量,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数量的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各省市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也不断推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开始初见成效。首先,从办
11、学条件看,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生均占地面积达到929平方米,生均固定资产总值323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5650元;从师资队伍情况看,共有专任教师2678万人,其中博士生1700人、硕士生34179人、本科学历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从专业设置看,2004年教育部首次修订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将原有的1500多个专业规范为19个专业大类、78个二级专业类别、共532个专业,使专业设置更加突出职业特色。另外,从扩大外延向注重内涵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就业率的逐步提高,高校扩招初期高职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仅在40-50左右,此后虽然高职毕业生连年猛增、市场压力持续加大,但就业率却在稳步提升,到
12、2005年已超过60。 6走向多元:高职教育功能开始得到全面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分析,高等院校应具有育人、科研与服务三方面的主要功能。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前两个发展阶段由于尚未形成规模和辐射能力,而更为强调培养专门人才的功能,其他功能则相对薄弱;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及规模扩大,高职教育的功能也逐步趋向多元化。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通过自身在师资、设备、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科研与服务方
13、面,一些优秀的高职院校逐步发挥了服务社区经济和引领发展文化的作用。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崇尚“研究高深学问”,强调“理论科学的独特作用”,而高职教育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其与传统高校具有的不同属性强调应用和为社会经济服务,这一特性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第三阶段凸现出来。虽然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较普通本科院校还有一定差距,但也有一些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已在经济建设第一线得到实际应用,推动了整个高职教育科研开发领域的发展。 三、启示与展望 启示之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性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
14、以及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需求基础之上,才会有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启示之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教育要得以健康发展,就必须不断调整现有的或者制定新的法律政策,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着的新形势及其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启示之三:鼓励与扶持民办院校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民办院校和公立院校的共同发展,繁荣了高职教育的办学局面,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这也是今后持续发展中必须借鉴的重要经验。 启示之四:质量始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院校生存的生命线。只有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社会所急需的质量过硬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15、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20世纪后半叶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提升,它直接导致了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广泛和迫切需求,高职教育的应运而生正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科学家们在展望 21世纪的科技发展时,都认为技术在新世纪中会有难以预料的发展,尤其是高技术的产业化将给技术应用性人才创造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政策变化中最重要的就是鼓励高等教育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是我国政府对发展趋势的把握,其深层动力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来面对21世纪的科技挑战。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这是我国经济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这将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新发展。从总体上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应用性研究和开发功能将逐步强化,师资水平尤其是实践能力将有较大提高,管理体制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由此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