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观测方案.docx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沉降观测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铁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经理部五分部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编制: 复核: 审核: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2006)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5、新建成都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文件6、新建铁路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二、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
2、、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2)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3、观测点
3、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2)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3)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松软土地段观测断面布置图(4)沉降板设置应严
4、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对路堤填高小于3m且压缩层厚度小于5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200m;对压缩层厚度大于20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50m;其余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断面间距为50100m;地面横坡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1:5时,横断面布置两处沉降板,一处位于路基中心,另外一处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布置。(5)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6)路堑地
5、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2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7)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土层地段、软土地段的桥路过渡段及不同地层结构附近设置。采用机动钻孔(108mm)引孔埋设PVC管(49mm)和沉降磁环,利用电磁式深层沉降仪进行观测。分层设置,厚度大于3m时,每3m增设一组,地层界面和加固底面设置磁环。具体布置断面和布置位置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8)路堤基底设置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仪或沉降磁环进行全断面沉降观测时,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4、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6、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三、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技术要求1、沉降观测桩:选择20mm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2、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底板、金属测杆(4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75 PVC管)组成。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30cm,厚0.8cm。路基沉降板埋设布置图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
7、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3、位移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边桩埋置深度在地
8、表以下不小于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4、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十字导槽内,从一端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路基剖面沉降管埋设布置图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
9、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 m0.5 m1.0m。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区间每2.0m测量一点。5、单点沉降计: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108或127,钻孔垂直,孔深应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基 沉降 观测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