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本部分问题(共1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2年新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本部分问题(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新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本部分问题(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本部分问题答案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P3想一想,议一议: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因为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不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同时,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P4旁栏思考题: 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吗?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植物也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P3观察与思考: 1、 生
2、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尽管生石花的肉质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还能结出种子,表明它能进行繁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和无机盐,等等。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生石花 是一种植物,因此,它就是生物。 2、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3、 怎样判断
3、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 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 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 P8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2)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3)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 传现象。() (4)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2、(略) 3、(1)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
4、吗?请说明理由。 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动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可以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 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P12想一想,议一议: 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及陕西西南部。大熊猫以箭竹等为食, 食性单一,这些地区的环境适于大熊猫生活的
5、特点主要是有竹类植物和水源。P13旁栏思考题: 1、 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施肥?这说明农作物还受到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如 氮、磷、钾等。由于年年耕种,人们在收获大量农产品的同时,也将土壤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带走了许多,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因此,为保证农产品持续生产,必须给农作物施肥。 给农作物施肥说明农作物的生长还受到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P14探究: 1、光2、如何保证实验动物的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将动物分成两组,除了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在两个组都要相同。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 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6、?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P15旁栏思考题: 在河流中生长的鱼类能否在海洋中生活呢?在河流中生长的鱼,有些终生只能在淡水中生活,如草鱼、鲤鱼等;有些能在海洋中生活,如在淡水中生长的鳗鲡,要洄游到海洋中产卵。P17资料分析: 1、 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骆
7、驼排尿少,出汗少,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缺水环境。另外,骆驼一次能喝大量的水,并且能将水储存在胃里,这也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这样可以更多地吸收水分; 它的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具有保温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2、 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此外,蚯蚓吞食土壤,排出的蚓粪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P18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2)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
8、、温度和水。()(3)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4)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诗 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 的桃花,4月就已经凋谢,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捣毁土蜂的巢;猫捕食田鼠,因此养牛的农民爱养猫。这是达尔文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1) 请用图解表示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2)假如猫减少了, 对三叶草有什么影响?(1) (2)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
9、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靠土蜂传粉,土蜂减少后,影响三叶草的传粉,从而影响三叶草的繁殖后代,三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三叶草是牛的食物,三叶草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牛的食物缺乏。 4、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样它就 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生存下去的机会。 5、 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织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 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大量饲养山羊, 如果管理不当,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第
10、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P20资料分析: 1、 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昆虫的幼虫吃树干中的有机物,啄木鸟吃昆虫的幼虫。 2、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会。树干中的有机物会被真菌、细菌等分解成无机物(水、二氧化碳、无机盐)。P21旁栏思考题: 有人说,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现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已经形成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消费者已经成为这个统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能说是可有可无的。 例如,许多植物要靠动物传粉或传播种子,如果没有动物, 许多植物就不
11、能繁殖;消费者能够加快动植物遗体的分解,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等。 P22观察与思考1.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下图。9条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2.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P23资料分析1. 这些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2. 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P24练习: 1、判断下列
12、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 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2、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D) A.阳光草牛虎B.鼠蛇鹰C.鹰蛇青蛙昆虫D.草兔鹰 3、有些人爱吃青蛙,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 这种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野生青蛙以昆虫为食,而大多数昆虫如蝗虫、蚱蜢等都是以植物为食的,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因此,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4、生物实验室的水族箱里生活着水生
13、的植物和动物,还有其他小生物。这样的水族箱能否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它大体上符合生态 系统的特征,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5、完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略)第二章第三节 P31技能训练: 父亲小时候村边的小河里有许多鱼、虾,稻田中也有不少黄鳝和泥鳅。现在河里和稻田中几乎没有鱼、虾了。这与环境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与环境的变化有关系。人们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河流和稻田中的水,不利于鱼、虾等动物的生存。 P32练习: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地球上所
14、有生物生活的地方D.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2、画线将每种生物与它所在的生态系统连接起来。 猞猁: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扬子鳄、疣鼻天鹅、鸬鹚、鳗鲡:河流生态系统鳗鲡:海洋生态系统扬子鳄、疣鼻天鹅、鸬鹚、黑斑蛙:湿地生态系统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P39实验: 想一想,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向左移动玻片标本,则物像向右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正好相反。 1、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物
15、镜与玻片标本碰撞。同样,观察时只能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上移镜筒也是这个道理。 3、 请说出你看清玻片标本上的上字时,光线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线? 当我们通过显微镜看清标本时,光线要经过反光镜的反射,通过光圈、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最后进入人眼。 P40练习: 1、判断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1) 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 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 b () (3) 观察时,用一只眼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的目 的是便于画图。() (4) 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2、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时,视野
16、有时会变暗,这是为什么?周围的同学遮挡了进入反光镜的光线。 3、 如果将写有上字的玻片换成写有上字的不透明纸,请问,此时在显微镜下能看清上字吗?为什么?当不透明的纸很厚时是看不清的,因为不透明的纸阻断了反光镜反射的光线。 4. 小熊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再将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正中央,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下降。接着小熊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小熊的操作有几处错误?请帮助他改正。熊的操作有四点错误:不能用纱布擦拭目镜,一定要用擦镜纸擦拭;先对光再观察;在双眼注视下,将镜筒下降至与玻片标本距离很近时方可停止;调焦观察时,应先转动
17、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待看清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5.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是几号显微镜?为什么?各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号200 倍,2号400 倍, 3号40 倍,4号125 倍。视野中细胞最多的显微镜是3 号镜。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被观察的细胞在视野中就越大,在同样大小的视野中细胞的数目会少,反之会多。6、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目镜上还是在玻片上? 最简便的方法是转动一下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跟着移动了,则污点在目镜上,反之在玻片上。(移动玻片时,如果污点反向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
18、)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P45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要想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切片进行观察。()(2)制作临时装片时中,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到 细胞。() (3)绿色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4)用钢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粗线表示图中 较暗的地方。()2、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视野中气泡呈圆形,具有较黑、较宽的边缘。细胞则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之分,形态多样。 2、 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一般来说,给临时装片标本中的细胞染色,大都会使细胞
19、失去活性,但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对观察有帮助。当需要被观察的细胞保持活性或所要观察的结构较明显时,可不用染色。 3、 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的哪一部分?挤压水果所得到的果汁来自于细胞中的液泡。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P46实验1、 在生理盐水中,人的细胞的形态功能可保持正常;若在清水中,人的细胞会吸水胀破2、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扁平,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呈无色状态,不易观察其内部结构。稀碘液染色后,可见较清晰的细胞核。3、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P49练习: 1、请用线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各自具有的结构连接起来。 动物细胞
20、: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线粒体 液泡 2、如果你得到一份生物样品,但从外形上分辨不出该样品是取自植物还是动物,你会怎样进行鉴定?可将样品制成细胞临时装片交用显微镜观察,如发现有叶绿体或液泡,则是该样品为植物。因为动物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一般也没有液泡。若没有发现叶绿体(由于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则可将生物样品放置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制成临时装片并观察,若仍看到有细胞存在,则说明该样品细胞有细胞壁,应为植物。 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在蒸馏水中会吸水胀破。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P53资料分析多莉的长相与B羊十分相像,说明控制生物发
21、育和遗传的物质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因此多莉有少部分性状与A羊相似。)P54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细胞中的物质都是由细胞自己制造的。()(2)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细胞膜。() (3)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它们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2、请将细胞的不同结构与其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能量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3. 医生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注射葡萄糖溶液。请你解释医生这样做的原因。 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能量转换时,需要利用氧将细胞中的营养物质
22、(主要是葡萄糖)分解,才能将营养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变成人体细胞能利用的能量,供人体细胞生命活动所需。危重病人的各器官、系统功能减弱,因此危重病人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获得的氧、营养物质减少。医生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注射葡萄糖溶液,就是在给病人补充氧和营养物质,以便细胞中的线粒体能正常工作,使病人尽快康复。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P57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 ()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到两 个子细胞中。() (3)多细胞生物体内有很多体细胞,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数目各不相同。()2、请用恰当的
23、图表形式表现细胞、细胞核、染色体、 DNA 之间的层次关系。 3、试描述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说说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 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新版 生物学 年级 上册 课本 部分 问题 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