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采煤生产标准化解读(共12页).doc





《2017版采煤生产标准化解读(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采煤生产标准化解读(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解读一、基础管理(15分)(一)监测(3分)采煤工作面实行顶板动态和支护质量监测,进、回风巷实行顶板离层观测;有相关监测、观测记录,资料齐全【解读】观测内容包括日常支架(支柱)支护质量动态监测、巷道变形离层观测、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工作面观测方法通过安设矿压观测仪器、仪表,或利用在线监测仪器,或收集顶板动态观测记录仪的存储数据来完成,规程中应说明矿压仪器的安设位置、观测方式、观测时段,生产过程中有记录、有分析。两巷的顶板观测:架棚巷道以观测为主,锚杆支护巷道在掘进时必须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回采过程中记录观测数据(二)规程规范(5分)
2、1.作业规程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等要求。采煤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技术措施;2.矿总工程师组织人员定期对作业规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复审,且有复审意见;3.工作面安装、初次放顶、强制放顶、收尾、回撤、过地质构造带、过老巷、过煤柱、过冒顶区,以及托伪顶开采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4.作业规程中支护方式的选择、支护强度的计算有依据;5.作业规程中各种附图完整规范;6.放顶煤开采工作面开采设计制定有防瓦斯、防灭火、防水等灾害治理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进行审批和验收【解读】1作业规程是指导采煤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基础性文件,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各煤炭企业应
3、根据本矿区、本企业的开采条件和工艺水平,制定适合本企业技术管理特点的作业规程编制细则,指导基层作业规程的编制工作。作业规程应在采煤工作面试生产10天前审批完毕并贯彻到每个职工,试生产前考试完毕并签字留存。2作业规程的复审是确保作业规程能否有效指导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是否需要及时增补安全技术措施的关键。作业规程的复审每2个月至少1次。当工作面开采条件出现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复审,并根据复审情况决定是否编写补充安全技术措施。3安全技术措施是对作业规程的有效补充。采煤工作面处于安装、初次放顶、收尾、回撤、过地质构造带、过老巷、过煤柱、过冒顶区,以及托伪顶开采时,如原作业规程中没有相关内容,需制定专项安
4、全技术措施。当采煤工作面开采条件出现重大变化,作业规程无法有效指导安全生产时,应及时编写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程序、权限应符合有关规定。 4作业规程中工作面支护设计一般采用顶底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或经验公式进行设计,选择支架的支护强度应大于采场最大压强,支架的工作阻力应满足要求。5.放顶煤开采的工作面要有上级集团公司(市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的设计批复和验收文件。依据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 130号),在此基础上有修改(三)管理制度 (3分)1.有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有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有支护质量检查
5、、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有变化管理制度;3.有采煤作业规程编制、审批、复审、贯彻、实施制度;4.有工作面机械设备检修保养制度、乳化液泵站管理制度、文明生产管理制度、有工作面支护材料设备配件备用制度等【解读】按煤矿安全规程第四条规定,煤矿企业生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必须建立各种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并做好记录。煤矿企建立技术措施审批、培训,安全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等。结合采煤专业特点,明确以上制度名称,以规范生产活动行为(四)支护材料(2分)支护材料有管理台账,单体液压支柱完好,使用期限超过8个月后
6、,应进行检修和压力试验,记录齐全;现场备用支护材料和备件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五)采煤机械化(2分)采煤工作面采用机械化开采【解读】综采机械化程度直接反映了矿井的工艺水平、管理水平和安全可靠程度。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是煤矿的主要发展方向。工作面采用机械化开采就达100%,否则就是零。这项是对工作面的考评,不是对企业的考评二、岗位规范(5分)(一)专业技能(2分)管理和技术人员掌握相关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技术措施,作业人员掌握本岗位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相关内容和安全技术措施【解读】管理人员是指班组长以上的采煤专业管理人员,修改以后的标准更便于执行和考核(二)规范作业(2分)现场作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岗位安
7、全生产责任制,掌握本岗位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操作规范,无“三违”行为2.作业前进行安全确认;3.零星工程施工有针对性措施、有管理人员跟班【解读】 1修改后的标准条款,对作业人员要求更加明确,具有操作性,有利于执行;检查考核也方便。2.零星工程施工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点,为避免出现安全管理的死角,对于零散工程应做到有现场措施,有跟班,责任到人,监督检查到位三、质量与安全(50分)(一)顶板管理(28分)1.(4分)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额定值的80%,有现场检测手段;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解读】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是保证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安全的关键,必须坚持“
8、初撑力第一”的观点,并落实到位。综采工作面必须装备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系统;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必须建立单体液压支柱阻力监测制度2. (4分)工作面支架中心距(支柱间排距)误差不超过100mm,侧护板正常使用,架间间隙不超过100mm(单体支柱间距误差不超过100mm);支架(支柱)不超高使用,支架(支柱)高度与采高相匹配,控制在作业规程规定的范围内,支架的活柱行程不小于200mm(企业特殊定制支架、支柱以其技术指标为准)【解读】本项主要检查综采(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架的布置质量。支架中心距(支柱间排距)过大容易造成架间窜矸,达不到设计的支护强度;过小容易挤死支架。架间间隙的要求比旧标准高,提高了
9、要求。增加了支架活柱行程要求是为了防止压死支架;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的使用也类似于支架3.(2分)液压支架接顶严实,相邻支架(支柱)顶梁平整,无明显错茬(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支架不挤不咬;采高大于3.0m或片帮严重时,应有防片帮措施;支架前梁(伸缩梁)梁端至煤壁顶板垮落高度不大于300mm。高档普采(炮采)工作面机道梁端至煤壁顶板垮落高度不大于200mm,超过200mm时采取有效措施【解读】接顶严实是发挥支架支护性能的关键,顶梁平整可保证支架有良好的受力状态。明确规定了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错茬不大于侧护板高的2/3,不得出现挤架、咬架现象。 增加了工作面支架前梁梁端(机道梁端)至煤壁冒落
10、高度的要求,也是为了保证接顶严实,防止空顶,造成漏顶、冒顶现象4.(2分)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最大仰俯角不大于7;支架垂直顶底板,歪斜角不大于5;支柱垂直顶底板,仰俯角符合作业规程规定【解读】工作面支架仰采、俯采对顶板管理不利,支架仰俯角、垂直度的偏差保持在合适范围,有利于支架(支柱)安全支护。采用高档普采的工作面,支柱的仰俯角(迎山角)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5.(4分)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柱顶梁)端面距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工作面“三直一平”,液压支架(支柱)排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超过50mm。工作面伞檐长度大于1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薄煤层不超过150mm,中厚以上煤层不超过200mm;伞檐长度在
11、1m及以下时,最突出部分薄煤层不超过200mm,中厚煤层不超过250mm【解读】采煤工作面煤壁是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合适的端面距可有效地控制煤壁顶板,防止顶窜矸,明确规定了采煤工作面支架端面距偏差不大于50 mm,严格控制伞檐可防止片帮伤人和砸坏设备、线,明确规定了不同采高的采煤工作面允许出现的伞檐尺寸6.(2分)工作面内液压支架(支柱)编号管理,牌号清晰【解读】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采用编号管理,有利于明确责,方便隐患处理,提高管理效率,是采煤工作面管理的有效形式7.(2分)工作面内特殊支护齐全;局部悬顶和冒落不充分的,悬顶面积小于10m2时应采取措施,悬顶面积大于10m2时应进行强制放顶
12、。特殊情况下不能强制放顶时,应有加强支护的可靠措施和矿压观测监测手段【解读】该项主要检查采煤工作面对采空区悬顶的管理。采空区悬顶或冒落不充分是采煤工作面的重大安全隐患,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保证采煤工作面的支护安全。采煤工作面内特殊支护是指综采工作面的过渡支架,端头支架、超前支架等也包括煤壁片帮漏顶对应采用的超前架棚;单体支柱工作面的两巷超前支护、挑棚,木垛等8.(2分)不随意留顶煤、底煤开采,留顶煤、托夹矸开采时,制定专项措施【解读】一次采全高的采煤工作面留顶煤、托夹矸开采极易造成漏顶、空顶,支护失效甚至引发顶板安全事故。当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或因其他原因必须留顶煤、托夹矸开采时,必须制定专项安
13、全技术措并落实到位9.(2分)工作面因顶板破碎或分层开采,需要铺设假顶时,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执行【解读】作业规程明确铺网质量标准,按标准检查10.(2分)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不大于100mm/m;底板松软时,支柱应穿柱鞋,钻底小于100mm;工作面顶板不应出现台阶式下沉【解读】本项是对采煤工作面支护系统支护顶板有效性的考查只有当采煤工作面支护能有效地控制顶底板移近量时,才能保证采煤工作面顶板完整性,实现顶板有效的支护管理。同时对松软的煤层底板提出了穿鞋的要求明确规定单体支柱钻底量应小于100 mm11.(2分)坚持开展工作面工程质量、顶板管理、规程落实情况的班评估工作,记录齐全,
14、并放置在井下指定地点【解读】采煤工作面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作业场所,开展班评估,做好相关记录,能真实反映实际生产情况,记录变化因素,为管理人员指导下一循环的安全生产提供依据;班评估放到现场更便于记录(二)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护(11分)1.(4分)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8m,综采(放)工作面安全出口高度不低于1.8m,其他工作面不低于1.6m。工作面两端第一组支架与巷道支护间距不大于0.5m,单体支柱初撑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解读】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是巷道与工作面衔接的重要地点,也是矿压显现强烈和事故易发地段。该项对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的宽度、高度做出了明确规定,保证出口通道畅通;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采煤 生产 标准化 解读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