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管理应对《劳动合同法》变化的风险和策略(下)(共10页).doc





《HR管理应对《劳动合同法》变化的风险和策略(下)(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R管理应对《劳动合同法》变化的风险和策略(下)(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HR管理应对劳动合同法变化的风险与对策(下) -新法背景下企业民主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实施前,已经给用人单位的管理理念和用工模式带来很大影响,许多用人单位已经着手全面修订有关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本文拟从用人单位角度,针对劳动合同法的重大变化深入分析,以亟用人单位能够凭借劳动合同法及其细则实施的契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避免劳资冲突,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同时也尽可能减少企业管理成本和用工风险。一、 规章制度的制定慎防程序“陷阱”。【相关法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
2、、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
3、劳动者权益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第八十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专家解读】1、劳动合同法除重申原劳动法规定外,还增加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实体方面: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定额管理等)。(2)程序方面: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上述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过以下程序: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单位内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2、规章制度发生
4、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三大要件,即内容合法、民主程序和公示程序。劳动合同法明显加大了工会、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员工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的权利,强化了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民主程序。民主程序成为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制定和修改的必经程序,否则规章制度无效。如果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即便是内容完全合法的规章制度,也不能约束劳动者。对于违法的规章制度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动者还可以要求赔偿。【HR对策】1、尽快修改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还没有修订审核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在新法实施后的一定时间内,首先要审查原来规章制度内容的合法性,即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能与现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相背离。
5、其次,对新修改的规章制度尤其要严格按照民主程序和公示程序通过。2、保留规章制度民主程序的相关证据。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在修改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应履行民主程序,HR应保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协商的书面证据。3、规范规章制度告知义务的履行。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公示。常用的制度公示方法有以下几种:、员工手册发放法;、会议宣传法;、劳动合同约定法;、考试法;、传阅法;、职工入职声明法;、意见征集法等。在公示规章制度时,要考虑到企业日后的举证,HR需要保留书面证据,如发放员工手册
6、时以员工签字的方式确认为好。【案例分析】案例1 员工手册未按法定程序制定被判无效案某纺织有限公司2007年12月31日以前实施的是旧版员工手册,该手册规定员工的病假工资是其基本工资的70%。而2008年1月1日后实行的新员工手册规定:当年病假累计超过十天,病假工资待遇按员工工作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员工刘女士于今年2月21日开始至今一直在家休病假。纺织公司按照新的员工手册扣发了刘女士今年1-4月份的工资。刘女士不服公司的决定申请仲裁。仲裁机构判定纺织公司补发刘女士今年1-4月份的工资差额,纺织公司向法院起诉。案件审理中,纺织公司告知,已将经民主程序制定的新员工手册用电子邮件向全体职工公
7、布。而刘女士说没有收到公司新的员工手册的电子文本,也不知新员工手册的详细内容。评析:用人单位制定的员工手册应当在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公示后,在本单位内颁布施行。纺织公司新的员工手册虽经民主程序制定,但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员工公示的,如果员工否认收到则导致员工手册对该职工不产生约束力。企业的规章制度应当合法公示,职工只有在知晓制度内容的情况下才能控制、预测自己的行为。在职工不知情的情况下,企业是不能拿此作为执行标准的。所以应按照旧员工手册的标准向刘女士支付工资。据此,判决纺织公司支付刘女士今年1-4月的工资差额3800余元。规章制度制定后,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并不会当然的作为处理依据,还
8、必须经过公示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四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规章制度是否公示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影响极大,直接关系到劳动争议案件的胜败。根据实践经验,从便于用人单位举证角度出发,规章制度的公示需注意以下操作细节:发放员工手册必须有员工签收记录,规章制度培训必须保留培训人员的签到记录,规章制度考试应当将试卷作
9、为员工档案资料保存。另外,还可在入职登记表或劳动合同中约定:本人已经充分阅读公司规章制度,愿意遵照执行。从举证角度考虑,不推荐网站公布法、电子邮件通知法、公告栏张贴法,因为这三种公示方式都不易于举证。二、依法组建工会,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相关法条】第四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合同法 HR 管理 应对 劳动 合同法 变化 风险 策略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