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数据帧的解析报告(共8页).docx
《以太网数据帧的解析报告(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太网数据帧的解析报告(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802.3 以太网数据帧解析一:实验要求及目的 1、 读取文件ch03_mac_frame_data中的数据帧,通过解析解析已封装好的以太帧,了解以太帧结构及各个字段的含义以及帧的接收过程,从而加深对数据链路层协议的理解,进而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协议执行过程以及网络层次的结构。 2.通过编程实现CRC-8校验,掌握帧CRC校验算法原理。二:实验原理1. 以太网数据帧: 网络结点间发送数据都要将它放在帧的有效部分,分为一个或多个帧进行传输。Ethernet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因此本次实验是解析Ethernet。 “以太网”是指符合DIX Ethernet V2
2、 标准的局域网。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交付,即尽最大努力交付。当目的站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帧时就丢弃此帧,差错的纠正由高层来决定。如果高层发现丢失了一些数据而进行重传,但以太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重传的帧,而当做一个新的数据帧来发送。Ethernet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基于802.3协议,通过MAC地址(物理地址)实现主机间通信。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 :DIX Ethernet V2 标准及IEEE 的 802.3标准。DIX Ethernet V2 是先于IEEE标准的以太网版本。Ethernet V2通过在DLC头中2个字节的类型(Type)字段来辨别接收处理。类型字段是用来
3、指定上层协议的(如0800指示IP、0806指示ARP等),它的值一定是大于05FF的,它提供无连接服务的,本身不控制数据(DATA)的长度,它要求网络层来确保数据字段的最小包长度(46字节)。IEEE802.3把DLC层分隔成明显的两个子层:MAC层和LLC层,其中MAC层主要是指示硬件目的地址和源地址。LLC层用来提供一些服务: 通过SAP地址来辨别接收和发送方法 兼容无连接和面向连接服务 提供子网访问协议(Sub-network Access Protocol,SNAP),类型字段即由它的首部给出。MAC层要保证最小帧长度不小于64字节,如果数据不满足64字节长度就必须进行填充。 以太网
4、的帧格式如图1 所示: 图1. 以太网的帧格式前导码和帧开始符:一个帧以7个字节的前导码和1个字节的帧开始符作为帧的开始。目的/源地址:48位(6B),是物理地址,又称MAC地址,如00-13-d3-a2-42-a8单播地址:目的地址第一位为0,只被该地址节点接收多播地址:目的地址第一位为1,被一组节点接收广播地址:目的地址为全1,被所有节点接收类型字段:16位(2B),表示网络层协议类型,0x0800,表示网络层为IP协议0x8137,表示网络层为NetWare的IXP协议2. CRC循环冗余校验 在数据后面添加上的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 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5、循环冗余检验 CRC 和帧检验序列 FCS并不等同。(1)CRC 是一种常用的检错方法,而 FCS 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2) FCS 可以用 CRC 这种方法得出,但 CRC 并非用来获得 FCS 的唯一方法。 CRC是一类重要的线性分组码,编码和解码方法简单,检错和纠错能力强。CRC检错的原理:根本思想就是先在要发送的帧后面附加一个数(这个就是用来校验的校验码,这里的数也是二进制序列的),生成一个新帧发送给接收端。这个附加的数不是随意的,它要使所生成的新帧能与发送端和接收端共同选定的某个特定数整除(采用一种称之为“模2除法”)。到达接收端后,再把接收到的新帧除以(同样采用“模2除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以太网 数据 解析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