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试题库(共1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药学试题库(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学试题库(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农药学课程思考题一.填空1. 农药的科学使用原则是 _安全_ 、 _高效_ 、 _经济_。2. 农药的毒性分 _高毒_ 、 _中等毒_ 、 _低毒_。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急性经皮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_200 mg/kg _ 、_2001000 mg/kg _、 _ 1000mg/kg_时,其毒性分别为高毒、中等毒和低毒。3. 农药的施用方法有 _喷雾法_ 、 _喷粉法_ 、 _土壤施药法_ 、 _浇泼法_ 、 _拌种法_ 、 _种苗浸渍法_ 、 _毒饵法_、 _ 薰蒸法_。4. 在农药的标签上,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标志颜色为_ 红色_ 、_黑色_、 _绿
2、色_。5. 杀虫剂田间防治试验中多是在处理后调查 虫口密度 ,以存活的个体数或种群增加及减少百分率或数量等指标来统计防效。6. 一个完整的农药制剂名称包括三部份,即: 有效成分含量 、 有效成分通用名称 和 剂型名称 。7. 农药的主要剂型有_乳油_,_可湿性粉剂_,_颗粒剂_, _悬浮剂_和_水分散粒剂_等。8. 混剂的毒力测定时,若共毒系数接近100 表示 相加 作用,明显大于100 表示 增效 作用,若共毒系数小于100,则为 拮抗 作用。9. 评价农药的热贮稳定性,常常利用温度与时间一次函数关系和反应速度理论公式进行预测,农药在温度为 542条件下,贮存二周即相当常温两年的结果。10.
3、 水悬浮剂大多是以固体粒径为 3 -5m 的固体农药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加入合适的 润湿剂 、 分散助悬剂 、 增粘剂 、 防冻剂 和 水 等组分,经砂磨机湿法磨制而成。11.一般通过比较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致死中量(或致死中浓度)的倍数来确定,也可以用区分剂量(即敏感品系的LD99值)方法来测定昆虫种群中抗性个体百分率。对农业害虫来说,如果抗性倍数在_5_倍(卫生害虫在_510_倍)以上,或者抗性个体百分率在_10一20_以上,一般说昆虫已产生抗药性。12. 农药的“三致”指:_致畸毒性_、_致突变毒性_和_致癌性_。13. 农药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的途径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_氧化_,_
4、还原_,_水解_,_缩合,脱氯化氢_,_脱羧,异构化_等途径。14. 评价农药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的内容很多,通常从_微生物数量_、_微生物呼吸量_、_生物量(主要是生物循环中的碳和氮量)_、_氨化作用_、硝化作用、固氮作用及酶的活性等方面进行评价15. 农药对鱼类的毒性:低毒类对鲤鱼48h的TLm大于_10_mgL,中毒类为_101_mgL,高毒类小于_1_mgL。16. 动物源天然产物农药主要有:_昆虫激素_、昆虫产生的忌避剂_、节肢动物毒素等。17. 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四种途径:_经验筛选_、_类推合成_、_天然产物模型_和_生物合理设计_。18. 杀虫活性初筛方法有_饲料混毒法_、_叶
5、片浸叶饲虫法_和微量筛选法。19. 杀菌活性初筛方法:_离体试验_,抑制率_95_%可进入复筛 ;_盆栽试验_,防效_65_%可进入复筛。20. 农药毒性试验分别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_急性毒性试验_;第二阶段:_亚急性毒性试验_;第三阶段:_亚慢性毒性试验_;第四阶段:_慢性毒性试验_。21. 随着交互抗性和多抗性现象日趋严重,害虫对新的取代药剂的抗性有加快的趋势;双翅目、鳞翅日昆虫产生抗药性虫种数最多,农业害虫抗药性虫种数超过卫生害虫,重要农业害虫如蚜虫、 棉铃虫 、 小菜蛾 、 菜青虫 、马铃薯甲虫及螨类的抗药性尤为严重。22. 按我国农药分类与剂型编码标准,请分别写出悬浮剂、种衣剂
6、、乳油、微乳剂、水可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的缩写为:_SC_、_FS_、_EC_、_ME_、_WDG_、_WP_、_GR_。23. 水分散粒剂造粒主要有以下四种:_喷雾造粒_、_转盘造粒_、_挤压造粒_和高强度混合造粒,在国际市场销售的水分散粒剂, 多数都用_转盘造粒_生产。24. 水分散粒剂是在_可湿性粉剂 (WP)_和_悬浮剂 (SC)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是由_活性成分_、湿润剂、分散剂、_隔离剂_、_崩解剂_、稳定剂、粘结剂等助剂及载体等要素组成。25. 制造悬浮剂的主要设备是湿法粉碎机,其中有_球磨机_、_胶体机和_砂磨机_。26. 悬浮剂外观为_可流动的粘稠状均匀悬浮液_
7、,要求粘度为_0.2 -1_Pa.S ,一般要求粒径大小范围是_0.5-5_m,平均粒径小于_3_m,有效悬浮率应大于_90_。27. 悬浮剂热贮试验方法是:将样品封安瓿瓶中,在_541_ 恒温箱内贮存_2_周后,分析有效成分含量,其分解率小于_5_%。28. pH 值是影响制剂化学和物理性能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的因素之一。偏酸或偏碱都对产品性能不利,一般要求pH 值为_69_,将产品用蒸馏水稀释2 倍后用试纸或_酸度计_测定。29. 干悬浮剂的制作过程主要有_调制分散_和_干燥_两个过程。30. 1983年美国 FMC公司研制成功_呋喃丹_种衣剂, 在世界各地应用于玉米、棉花、豌豆、首宿和大麦
8、等多种作物上。三、名词解释1. 农药1997年5月中国制定了农药管理条例,将农药定义为: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2. 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的控制条件下,用精密的测试方法及采用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进行测定。3. 毒性毒性主要指某种药剂对高等动物,特别是对人畜的毒害作用,且主要指毒害性质和程度。农药对人、畜的毒性一般分为三种表现形式: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4. 选择性农药的选择性要求农药不仅对高
9、等动物或被保护植物安全,对害物有较好的毒杀效果,而且还要对天敌及有益生物安全。5. 制剂绝大多数原药经过加工后方可使用,原药不经加工而直接施用的品种很少。原药经过加工的产品称农药制剂。农药制剂的名称应包括3部分内容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的百分含量,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剂型名称。如40%乐果乳油、3%呋喃丹颗粒剂。6. 剂型农药制剂所表现出的物理形态称剂型,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等。7. 稳定剂稳定剂指具有延缓和阻止农药极其加工制品的化学和物理性能自发劣化趋势的各类助剂总称。稳定剂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保持和增强产品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能的助剂,包括防结晶、抗絮凝、沉降、抗结快及悬浮助剂等,称物理
10、稳定剂;二是化学稳定剂,包括防分解、抗氧化、防紫外线辐照剂等,它们主要是保持和增强产品化学性能,特别是防止和减缓有效成分的分解。如1,2丁二醇、异丙基磷酸酯等。8. 致死中量致死中量(LD50):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使供试生物半数死亡的药剂的剂量。表示单位为mg(药剂)/Kg(体重)或g(药剂)/g(体重)。9. 相对防效采用科学统计的方法对处理区和对照区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的防治效果。10. 抑制中浓度指对供试生物体发生50%效果的药剂剂量或浓度。主要针对杀菌剂和除草剂而言,也可用于某些特异性杀虫剂的毒力测定。11. 悬浮乳剂悬浮乳剂是由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和一种油状液体原药及各种助剂在水介质中
11、分散、均化而形成的高悬浮乳状体系。12. 种衣剂种衣剂是指在干燥或润湿状态的植物种子外,用含有秸结剂的农药或肥料等组合物所包覆,使之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强度的保护层,将此过程称之为种子包衣,而把包在种子外的原组合物称之谓种衣剂。13. 昆虫的抗药性世界卫生组织(WHO)1957年对昆虫的抗药性下的定义是:“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14. 交互抗性交互抗性为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15. 生物富集生物富集也称生物浓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
12、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16.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主要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如2.5%鱼藤酮乳油,15%井冈霉素水溶粉剂等。17. 先导化合物先导化合物是指通过生物测定,从众多的候选化合物中发现和选定的具有某种农药活性的新化合物,一般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并有衍生化和改变结构的发展潜力,可以用作起始研究模型,经过结构优化,开发出受专利保护的新农药品种。18. 类推合成类推合成也称衍生合成或周围合成,即从已开发的新农药或确定活性的先导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出发,谋求开发同一系列衍生物新品种,或者以该化合物为先导
13、化合物,进行结构改变,期望获得新的二次先导化合物,从而开发出化学结构不同于原化合物的新品种。19. 生物筛选生物筛选的定义:采取一定的可重复的方法和步骤,用一定剂量的候选化合物处理供试生物材料,根据供试生物材料的反应并经过特定的统计分析后,选出有效化合物供进一步商品化开发,或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20. 生物合理设计生物合理设计就是以靶标生物体生命过程中某个关键的生理生化作用机制作为研究模型,人为地设计合成干扰此作用机制的化合物,从中筛选出先导化合物,然后进行结构优化开发。四、简答题1. 简述农药的发展史农药发展应用的三个阶段:1) 天然产物应用阶段(第一代农药):从人类应用天然产品防病虫
14、到19世纪40年代,主要石灰、硫磺、铜汞、烟草、鱼藤等;2) 人工合成高效化合物应用阶段(第二代农药1940-1980):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沙蚕毒、拟除虫菊酯等;3) 作用特异和与环境友好阶段(第三代农药1980-现在):高活性、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环境友好,主要有吡虫啉、锐劲特、氟酰胺等。2. 什么叫农药?可以将农药分成哪几类?1997年5月中国制定了农药管理条例,将农药定义为: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按作用方式分类:a) 杀虫剂:触
15、杀剂;胃毒剂;内吸剂;熏蒸剂;拒食剂;引诱剂;不育剂;生长调节剂;b) 杀菌剂:保护剂;治疗剂 ;铲除剂c) 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按防治对象分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软体动物剂。按成分结构分类: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有机合成农药。3. 毒性的表现形式有哪些?i. 急性毒性: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如经误食或皮肤接触及呼吸道进入体内,在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若不及时抢救,即有生命危险。ii. 亚急性毒性:长期连续接触一定剂量农药的过程。中毒症状的表现往往需要一定的时
16、间 , 但最后表现往往与急性中毒类似 , 有时也可引起局部病理变化。iii. 慢性毒性:有的农药虽然急性毒性不高 , 但性质较稳定 , 使用后不易分解消失 , 污染了环境及食物。少量长期被人、畜摄食后 , 在体内积累 , 引起内脏机能受损 , 阻碍正常生理代谢过程。4. 简述农药混用中物理和化学变化i. 农药混用中的化学变化 1. 在有机合成农药中,对碱性敏感的属绝大多数,尤其是含酯结构的药剂,如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这类药剂易被水解,更容易被碱分解。有机合成农药的有效成分一般为中性,但由于原药中往往混杂一些酸性物质,致使呈微酸性或酸性。一般情况下,微酸性与微酸性、中性与中性、微酸性与
17、中性的农药可以混用,而酸性或中性农药则不宜与碱性农药混用。 2. 化学农药对酸性的敏感性虽不象对碱性敏感性那样突出,但也有些药剂在酸性条件下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药害。纯度不高的敌百虫、久效磷、杀虫脒水剂、磷胺水剂等因久经贮存可提高酸性,则不宜与对酸性敏感的多菌灵、萎锈灵、福美双系列的多种杀菌剂以及代森锌等混用。 ii. 物理变化a) 乳油间混用一般不会出现物理性状变坏,而乳油与可湿性粉剂等混用往往会出现破乳现象,悬浮粒子凝聚而降低悬浮率,尤其是乳油与含有Ca2+、Mg2+农药混用,破乳现象明显。 iii. 实际上农药混用后的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是很复杂的,有些反应还不能预测,因此,农药混用前必须
18、进行药效及药害测定,必要时还要做毒性试验。5. 写出两种药剂混用的共毒系数计算公式 A的LD50B的LD50 共毒系数(CTC)= 100 M的LD50(PAB的LD50+PBA的LD50)6. 简述农药制剂的发展方向i. 着重发展高浓度固体剂型 ii. 混用与混剂迅猛发展 iii. 控制缓释剂受到高度重视7. 简述新农药制剂的研究程序 a) 调查研究:了解原药的基本性质,这是农药制剂化顺利进行的基础i. 基本物性:外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蒸气压、闪点、爆炸性、相对密度或密度、粘度、吸潮性、pH值等。 ii. 溶解性能:在有机溶剂、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及分配系数(正辛烷水)。iii. 稳定
19、性能:对热、湿度、光照、碱和酸的稳定性;在水、有机溶剂、填料辅助剂、包装材料和土壤中的稳定性及吸附性。iv. 生物特性:作用方式(触杀、胃毒、熏蒸、内吸传导、渗透等)和作用点;防治对象、适用作物范围、使用时间、剂量、方法、药害和抗性等;急性口服和经皮毒性及刺激性等 v. 农药使用时的外界气象、土壤水质环境和条件,了解对农药剂型和性能的具体要求vi. 深入了解防治对象的生活习性、为害过程、为害时的生育阶段、生理生化特点和薄弱环节,同时了解保护对象生态生育特点及施药时的气象、土壤、耕作制度等环境条件,选取充分发挥药效的最好方式和过程,为设计合理的剂型和配方提供依据b) 剂型及配方设计和样品制作 a
20、) 为达到习性和为害药途径和选择剂型必须首先针对病虫草鼠害的生活特点及薄弱环节,选准物化性能、作用机制与给物特性相对应的农药品种和加工剂型b) 属于毒性低或保护性的农药,较好的剂型是乳油、超低雾剂等,但常因原药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局限而粉剂、悬浮剂、干悬浮剂、粉剂、可溶性粉剂等c) 毛细管传导作用或具熏蒸作用的农药,或在特殊条件下使用的非内吸性农药,均可制成粒剂d) 具有一定蒸气压的农药或在受热条件下可挥发或升华的原药可制成熏蒸性制剂或烟雾剂e) 高熔点的固体原药易粉碎,易制成高浓度的母粉、可湿性粉剂和烟剂等,而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原药易加工成乳油、油剂和微胶囊剂等f) 根据原药本身的有效剂量和每亩
21、可以均匀周到施用的最低用量,确定制剂有效含量,进而对有关的溶剂、载体、填料、表面活性剂、稳定剂、特殊添加剂等助剂品种和用量、成型方法等进行系统比较g) 通过主要性能的测试,选出l0个以内的代表性样品进行室内生物试验,确定13个最优配方h) 用原料易得、方法易行的制作工艺提出10公斤左右的样品进行小区田间试验i) 考察药效(速效、残效、防治谱等)、安全(适用作物和周边作物的药害和毒性)为主,对原料、设备、能源、包装等成本因素未作周密细致计算j) 研制混剂一般用可湿性粉剂或乳油制成不同配比的混剂和同剂量的各单剂作对照,进行毒力(或药效)、药害和毒性试验,选出综合效果优良的混剂配比、总浓度和使用量c
22、) 提供多点试验样品,确定工业化配方a) 根据药效、药害、毒性等生物试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再结合原料、设备、能源、包装等工业化条件,对新制剂进行综合性评价,改进和调整配方。通过室内试验观察若无异常,便可提出50公斤到一吨的符合工业化实际的样品进行多点扩大试验,肯定其实用化、商品化价值 d) 若制剂的初步配方和应用效果具有专利性(新颖、先进)可提早申请专利 e) 实用化研究和登记注册 a) 稳定性、适应性考察:通过高低温贮存和常温存放试验后对制剂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在实用条件下物理性能的适应性进行考察,使之达到规定的要求,并确定产品质量标准和测试方法,同时对原料规格、包装材质和形式设计作合理选择,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药 试题库 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