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共8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共8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共81页).doc(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章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2.1 概 述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是研究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方案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其任务是根据给定的发电运行方式及系统接线方式求解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状况,包括各路线的电压、各元件中通过的功率等等。在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划方案研究少,都需要进行稳态分析以比较运行方式或规划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得到的是一个系统的平衡运行状态,不涉及系统元件的动态属性和过渡过程。因此其数学模型不包含微分方程,是一组高阶数的非线性方程。电力系统的动态分析(见第5章、第6章)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系统在各种干扰下的稳定性,属于动态安全分析,在其数学模
2、型中包含微分方程,应该指出,电力系统的动态分析不仅在稳定运行方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而且稳态分析的算法也是动态分析算法的基础。因此,熟悉稳态分析的原理和算法是把握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的关键。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包括潮流汁算(或潮流分析)和静态安全分析。潮流计算针对电力系统各正常运行方式,而静态安全分析则要研究各种运行方式下个别系统元件退出运行后系统的状况。其目的是校验系统是否能安全运行,即是否有过负荷的元件或电压过低的母线等。原则上讲,静态安全分析也可以用潮流计算来代替。但是般静态安全分析需要校验的状态数非常多,用严格的潮流计算来分析这些状态往往计算量过大。因此不得不寻求一些特殊的算法以满足要求。
3、本章的前半部分介绍潮流计算的模型和算法,后半部分讨论与静态安全分析有关的问题。 利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此后,潮流计算曾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对潮流计算的一些基本要求进行的。对潮流计算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1)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或收敛性。 (2)对计算速度和内存量的要求。 (3) 计算的方便件和灵活性。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在数学上是一组多元非线性方程式的求解问题,其解法离不开迭代。因此,对潮流计算方法,首无要求它能可靠地收敛,并给出正确答案。随着电力系统不断扩大,潮流问题的方程式阶数越来越高(目前已达几千阶甚至超过
4、1万阶),对这样规模的方程式并不是采用任何数学方法都能保证给出正确答案的。这种情况成为促使电力系统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新的更可靠方法的重要动力。 在用数字计算机解电力系统潮流问题的开始阶段,普遍采取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以下简称导纳法)1,2。这个方法的原理比较简单,要求的数字计算机内存且也比较小,适应当时电子数字计算机制造水平和当时电力系统理论水平,但它的收敛性较差当系统规模变大时,迭代次数急剧上升,往往出现迭代不收敛的情况。这就迫使电力系统计算人员转向以阻抗矩阵为基础的逐次代入法(以下简称阻抗法)2,3。 20世纪60年代初数字计算机已发展到第二代,计算机的内存和速度发生了很
5、大的飞跃,从而为阻抗法的采用创造了条件。如第1章所述,阻抗矩阵是满矩阵,阻抗法要求数字计算机储存表征系统接线和参数的阻抗矩阵,这就需要较大的内存量。而且阻抗法每迭代一次都要求顺次取阻抗矩阵中的每个元素进行运算,因此,每次迭代的运算量很大。 阻抗法改善了系统潮流计算问题的收敛性,解决了导纳法无法求解的一些系统的潮流计算,当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曾为我国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和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阻抗法的主要缺点是占用计算机内存大,每次迭代的计算量大。当系统不断扩大时,这些缺点就更加突出。为了克服阻抗法在内存和速度方面的缺点,后来发展了以阻抗矩阵为基础的分块阻抗法3,4。这个方法把一个大系统分
6、割为几个小的地区系统,在计算机内只需要存储各个地区系统的阻抗矩阵及它们之间连络线的阻抗,这样不仅大幅度地节省了内存容量,同时也提高了计算速度。 克服阻抗法缺点的另一途径是采用牛顿拉弗森法(以下简称牛顿法) 5,6。牛顿法是数学中解决非线性方程式的典型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解决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是以导纳矩阵为基础的,因此,只要在迭代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方程式系数矩阵的稀疏性,就可以大大提高牛顿法潮流程序的效率。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利用了最佳顺序消去法7以后,牛顿法在收敛性、内存要求、速度方面都超过了阻抗法,成为直到目前仍在广泛采用的优秀方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潮流计算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继
7、续向前发展,其中最成功的方法是P-Q分解法8。这个方法,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对纯数学的牛顿法进行了改造,在计算速度方面有明显的提高,迅速得到了推广。 近20多年来,潮流问题算法的研究仍非常活跃,但是大多数研究是围绕着改进牛顿法和P-Q分解法进行的915。此外,随着入工智能理论的发展,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算法也逐渐引入潮流计算1619。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新模型和算法还不能取代牛顿法和P-Q分解法的地位。由于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和对计算速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并行计算技术也引起一些研究人员的兴趣20,今后会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章主要介绍当前通用的牛顿法和P-Q分解法。
8、在本书后的附录中给出了P-Q分解法潮流程序的详细框图,供编制程序时参考。最后还应指出,潮流计算的灵活性和方便性的要求,对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潮流程序的编制必须尽可能使计算人员在计算机计算的过程中加强对计算过程的监视和控制,并便于作各种修改和调整。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并不是单纯的计算问题,把它当作一个运行方式的调整问题可能更为确切。为了得到一个合理的运行方式,往往需要不断根据计算结果修改原始数据。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编制潮流计算程序时,对使用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除了要求计算方法尽可能适应各种修改、调整以外,还要注意输入和输出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加强人机联系,做
9、好界面,使计算人员能及时监视计算过程并方便地控制计算的进行。2.2 潮流计算问题的数学问题2.2.1 潮流计算问题的节点类型 电力系统由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及负荷等构成。图2-1表示了一个简单电力系统的接线图。在进行电气计算时,系统中静止元件如变压器、输电线、并联电容器、电抗器等可以用R、L、C所组成的等值电路来模拟。因此这些静止元件所连成的电力网在潮流计算中可以看作是线性网络,并用相应的导纳矩阵或阻抗矩阵来描述。在潮流计算中发电机和负荷都作为非线性元件来处理,不能包括在线性网络部分,如图2-1(b)所示。联络节点作为注入零功率的节点引出网络之外。图2-1 简单电力系统接线图在图2-1(b
10、)中虚线所包括的线性网络部分,其节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节点方程式来描述:上式也可以写成展开的形式;式个:和,分别为节点i的注入电流及节点j的电压;为导纳矩阵元素;n为系统节点数。为了求解潮流问题,我们必须利用节点功率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式中;、分别为节点i向线性网络注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当i点为负荷节点时,、本身应带负号;为节点i电压向量的共扼值。 将式(2-3)代入式(2-2),可得到或上式含有n个非线性复数方程式,是潮流计算问题的基本方程式,对这个方程式的不同应用和处理就形成了不同的潮流程序,电力系统潮流汁算中,表征各个节点运行状态的参数是该点的电压向量及复功率,也就是说,每个
11、节点都有4个表征节点运行状态的量:、因此,在n个节点的电力系统中共有4n个运行参数。如上所述,电力潮流基本方程式(2-4)共有n个复数方程式,相当于2n个实数方程式,因此只能解出2n个运行参数,其余2n个应作为原始数据事先给定。在一般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时,对每个节点往往给出两个运行参数作为已知条件,而另外两个则作为待求量。根据原始数据给出的方式,电力系统中的节点一般分为以下3种类型:(1)PQ节点。这类节点给出的参数是该点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P、Q),待求量为该点的电压向量)。通常将变电所母线作为PQ节点。当某些发电厂的山力P、Q给定时,也作为PQ节点。在潮流计算中,系统中大部分节点部属于这类
12、节点。(2)PV节点。这类节点给出的运行参数为该点的有功功率P及电压幅值V,待求量是该点的无功功率Q及电压向量的角度。这种节点在运行中往往要有一定可调节的无功电源,用以维持给定的电压值。因此,这种节点是系统中可以调节电压的母线。通常选择有一定无功功率贮备的发电厂母线作为PV节点。当变电所有无功补偿设备时,也可以作为PV节点处理。 (3)平衡节点。 在潮流计算中,这类节点一般在系统中只设一个。对这个节点,我们给定该点的电压幅值,井在计算中取该点电压向量的方向作为参考轴,相当于给定该点电压向量的角度为零度。因此,对这个节点给定的运行参数V和,故也可以称为节点。对平衡节点来说,待求量是该点的有功功率
13、P及无功功率Q,整个系统的功率平衡由这一节点来完成。平衡节点一般选择在调频发电厂母线比较合理,但在计算时也可能按其他原则来选择。例如,为了提高导纳法潮流程序的收敛性。有时选择出线最多的发电厂母线作为平衡节点。 以上3种节点的给定量和待求量不同,在潮流计算中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2.2.2 节点功率方程式 如前所述,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可以概略地归结为由系统各节点给定的复功率求解各节点电压向量的问题,因此如果能把复功率表示为各节点电压向量的方程式,就可以利用求解非线性方程式的牛顿法解出系统各节点的电压向量。这一节我们首先推导节点功率的方程式。 节点电压向量可以表示为极坐标的形式,也可以表示为直角坐标的
14、形式。与此相应,在潮流计算中节点功率方程式也有两种形式。由式(2-4)可知,节点功率可表示为由于导纳矩阵是稀疏矩阵,上式号后一般并没有n项,也就是说,其中j并不取从1到n的全部下标。式中表示号后的节点j都必须直接与i节点相连,并包括的情况。如果把上式中电压向量表示为极坐标的形式式个:、为节点i电压向量的幅值和角度。将导纳短阵中元素表示为将上式中指数项合并,并考虑到以下关系:式中:,为i、j两节点电压的相角差。将上式按实部和虚部展开,得到这就是功率的极坐标方程式。这个方程组不仅在牛顿法潮流程序中非常重要,在2.4节P-Q分解法潮流程序中也将起重要作用。把上式中各节点的电压向量表示为直角坐标的形式
15、:式中:则由式(2-5)就可以得到令式中式中:、实际上是节点i注入电流的实部和虚部。因此式(2-10)可以简写为这就是功率的直角坐标方程式。 无论式(2-9)或式(2-10)都是节点电压向量的非线性方程组。在潮流问题中,往往把它们写成以下的形式:及式(2-13)、式(2-14)中:、为节点i给定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由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把电力系统潮流问题概略地归结为:对于给定的、寻求这样一组电压向量、或、 ,使按式(2-13)、式(2-14)所得到的功率误差、在容许范围以内。 最后应该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用节点注入电流见式(2-2)代替节点注入功率构成潮流模型可能开发出更有效的算法,见第2.3
16、节。2.3 潮流计算的牛顿法2.3.1 牛顿法的基本概念牛顿法(又称牛顿拉弗森法)是解非线性方程式的有效方法。这个方法把非线性方程式的求解过程变成反复对相应的线性方程式的求解过程,通常称为逐次线性化过程,这是牛顿法的核心。我们以如下非线性方程式的求解过程为例来说明:设为该方程式的初值,而真正解x在它的近旁式巾:为初值的修正量。如果求得,则由式(2-16)就可得到真正解x。为此,将式按泰勒级数展开:式中:分别为函数在处的一次导数至n次导数。当我们选择的初值比较好,即很小时,式(2-18)中包含的和更高阶次项可以去不计。因此,式(2-18)可以简化为这是对于变量的线性方程式,以后称为修正方程式,用
17、它可以求出修正量。 由于式(2-19)是式(2-18)简化的结果,所以由式(2-19)解出后,还不能得到方程式(2-15)的真正解。实际上,用对修正以后得到的:只是向真正解更逼近了一些。现在如果再以作为初值,解式(2-19),就能得到更趋近于真正解的 这样反复下去,就构成了不断求解线性修正方程式的逐步线性化过程。第t次迭代时的修正方程式为或上式左端可以看成是近似解引起的误差,当时,就满足了原方程式(2-15),因而就成为该方程式的解。式(2-22)中是函数在点的一次导数,也就是曲线在点的斜率,如图2-2所示,修正运则由点的切线与横轴的交点来决定,由图2-2可以直观地看出牛顿法的求解过程。图2-
18、2 牛顿法的几何解释 现在把牛顿法推广到多变量非线性方程组的情况。设有变量的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给定各变量初值为其修正值,并使其满足对以上n个方程式分别按泰勒级数展开,当忽略包含所组成的二次项和高次项时,可以得到式中:为函数对自变量xj的偏导数在点处的值。把上式写成短阵的形式:这是变量的线性方程组,称为牛顿法的修正方程式,通过它可以解出并可以进一步求得式中向真正解逼近了一步,如果再以它们作为初值重复解式(2-28)型修正方程式,并按式(2-29)对变量进行修正,就构成了牛顿法的迭代过程。 一般第t次迭代时的修正方程式为或者简写为式中:为第t次迭代时函数的误差向量;称为第t次迭代时的雅可比矩阵;为
19、第t次迭代时的修正量向量。同样,也可以写出类似于式(2-29)的算式这样,反复交替解式(2-31)及式(2-35)就可以使逐步趋近方程式的真正解。为了判断收敛情况,可采用以下两个不等式中的一个:式中:及分别表示向量及的最大分量的绝对值;和为预先给出的很小正数。2.3.2 修正方程式 在第2.3.1节中我们推导了两种类型的功率方程式,它们在牛顿法潮流程序中都有应用14。虽然它们在迭代步骤上没有差别,但其修正方程式则各有特点。当采用极坐标的数学模型式(2-l3)时,待求量是各节点电压的幅值和角度、。对节点来说,节点i电压幅值是给定的,不再作为变量。同时,该点不能预先给定无功功率,这样,方程式中,也
20、就失去了约束作用。因此,在迭程中应该取消与节点有关的无功功率方程式。只有当这迭代结束后,即各节点电压向量求得以后,才利用这些方程式来求各节点应维持的无功功率。同样道理,由于平衡节点电压幅值及相角都是给定量,因此与平衡节点有关的方程式也不参与这迭代过程。迭代结束后,我们利用平衡节点的功率方程式来确定其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设系统节点总数为n,节点共r个。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平衡节点排在最后,即设为第n节点,则潮流计算要解的方程式应包括此式中共包含n-1个方程式;及此方程组共包括个方程式。以上方程式的待求量为各节点电压的角度以及电压幅值,其中共有个。由于中不包括节点的电压幅值,所以共有个。这样,未知
21、量共有个,恰好可由以上个方程式求出。将式(2-38)、式(2-39)按泰勒级数展开,略去高次项后,即可得到修正方程式式中电压幅值的修正量采用的形式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不过为了使雅可比矩阵中各元素具有比较相似的表达式。 利用简单的微分运算对式(2- 3)或对式(2-38)、式(2-39)取偏导数,并注意式中、均为常数,不难得到雅可比矩阵中各元素的表达式:或修正方程式(2-40)还可以写成更为简单的形式对照式(240不难看出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有时,为了程序上处理方便也可把修正方程式排成下列形式:上式与式(2-40)在本质上并无任何不同。 当采用直角坐标时,潮流问题的待求量为各节点电压的实部和虚部
22、两个分量。由于平衡节点电压向量是给定的,因此待求量共2(n-1)个,需要2(n-1)个方程式。事实上,除平衡节点的功率方程式在迭代过程中没有约束作用以外,其余每个节点都可列出两个方程式。对PQ节点来说,、是给定的,因而可以写出对节点来说,给定量是、,因此可以列出式(2-52)和式(2-53)共包括2(n-1)个方程式。将它们按泰勒级数展开,略去高次项后,即可得到修正方程式,写成矩阵的形式如下:根据式(2-52)、式(2-53),利用简单的微分运算不难求得上式雅可比矩阵中各元素的以上为对角元素。当i=j时:利用式(2-11)可以改写为同样得到以上得到的两种坐标系统修止方程式,是牛顿法潮流程序中需
23、要反复求解的基本方程式。研究以上公式,不难看出这两种修正方程式有以下持点:(1)修正方程式(2-54)显然是2(n-1)阶的,修正方程式(2-40)的阶数为2(n-1)-r。由于系统中节点数(r)一般较少,所以也是接近2(n-1)阶的方程组。(2)由两种坐标系统雅可比短阵非对角元素的表示式(2-41)、式(2-44)、式(2-46)、式(2-48)以及式(2-55)可以看出,它们只与导纳矩阵中某一个元素有关。因此,当导纳矩阵中元素为零时,修正方程式系数矩阵中相应元素也为零,即修正方程式系数矩阵与导纳矩阵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修正方程式系数矩阵也是稀疏矩阵。(3)由雅可比矩阵各元素的表达式可以看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电力系统 潮流 计算 8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