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务初级城市给排水及水处理专业基础与实务必背(共14页).doc





《北京市水务初级城市给排水及水处理专业基础与实务必背(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水务初级城市给排水及水处理专业基础与实务必背(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和法规;(2)城镇及工业企业规划时应兼顾给水工程;(3)给水工程规划要服从城镇发展规划;(4)合理确定近远期规划与建设范围;(5)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6)规划方案应尽可能经济和高效。2.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设计任务(1)确定给水系统的服务范围与建设规模;(2)确定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措施;(3)确定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4)确定给水系统主要构筑物的位置;(5)确定给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与水质保证措施;(6)给水管网规划和干管布置与定线;(7)确定废水的处置方案及环境影响评价;(8)给水工程规划的技术
2、经济比较,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分析。3. 城市给水处理厂的设计原则(1)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2)水厂应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3)水厂设计中应考虑各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及部分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用水要求;(4)水厂自动化程度,应本着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药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原则,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性和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5)设计中必须遵守设计规范的规定。如采用现行规范中尚未列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则必须通过科学论证,确证行之有效,方可付诸工
3、程实际。但对于确实行之有效、经济效益高、技术先进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积极采用,不必受限行设计规范的约束。4. “多级屏障”的概念广义的多级屏障方法,克服了传统的单一通过饮用水处理技术来保障供水水质安全,而是由水处理技术、监控与水质管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法律体系、标准指南和目标、科学技术研究等多层次组成。在多级屏障水处理技术每个层次里再细分为多级屏障,并运用HACCP已经通过脆弱性分析和识别,来确定城市供水系统中关键控制点及其临界范围,建立全程监控系统和校正措施,预防危害,即时调整。5. 给水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1)取水构筑物,用以从选定的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2)水处
4、理构筑彻,是将取水构筑物的来水进行处理,以期符合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这些构筑物常集中布置在水厂范围内。(3)泵站,用以将所需水量提升到要求的高度,可分抽取原水的一级泵站、输送清水的二级泵站和设于管网中的增压泵站等。(4)输水管渠和管网,输水管渠是将原水送到水厂的管渠,管网则是将处理后的水送到各个给水区的全部管道。(5)调节构筑物,它包括各种类型的贮水构筑物,例如高地水池、水塔、清水池等,用以贮存和调节水量。6. 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1)城市规划的影响给水系统的布置,应密切配合城市和工业区的建设规划,做到通盘考虑分期建设,既能及时供应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有能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给水
5、系统布置和水源卫生防护地带的确定,都应以城市和工业区的建设规划为基础。(2)水源的影响任何城市,都会因水源种类、水源距给水区的远近、水质条件的不同,影响到给水系统的布置。城市附近的水源丰富时,往往随着用水量的增长而逐步发展成为多水源给水系统,从不同部位向管网供水,它可以从几条河流取水、或从一条河流的不同位置取水,或同时取地表水和地下水,或取不同地层的地下水等。(3)地形的影响地形条件对给水系统的布置有很大的影响。中小城市如地形比较平坦,而工业用水量小,对水压又无特殊要求时,可用统一给水系统系统。大中城市被河流分隔时,两岸工业和居民用水一般先分别供给,自成给水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再考虑将两岸管
6、网相互沟通,成为多水源的给水系统。取用地下水时,可能考虑到就近凿井取水的原则,而采用分地区的供水系统。地形起伏较大的城市,可采用分区给水或局部加压的给水系统。整个给水系统按水压分成高低两区,它比统一给水系统可以降低管网的供水水压和减少动力费用。7. 城市给水处理厂选址原则(1)给水系统布局合理;(2)不受洪水威胁;(3)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4)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5)有便于远期发展控制用地的条件;(6)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7)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8)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8.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特点地下水:水质澄清、变化幅度小,不易污染;水温稳定;矿化度和硬
7、度大;构造简单,费用低,便于靠近用户设置及卫生防护,同时便于维护及运行管理。地表水:水质有明显的季节性,河水浊度高,尤其在汛期,水中含沙量大,色度高,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且易污染;水温随季节变化大;矿化度和硬度小,构造复杂,处理设施占地大,费用高,维护管理复杂。9. 给水水源选择原则(1)水源水量充沛可靠,便于防护;(2)原水水质符合要求;(3)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宜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4)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正确处理与给水工程有关部门的关系;(5)取水、输水及水处理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6)具备施工条件。10. 水源保护的方法措施(1)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2)加
8、强水资源管理。(3)进行流域面积内的水土保持工作。(4)防止水源水质污染。11. 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的基本要求(1)设在水质较好的点(2)具有稳定河床和河岸,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3)具有良好的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4)靠近主要用水地区。(5)应注意河流上的人工构筑物或天然障碍物。(6)避免冰凌的影响。(7)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12. 湖泊和水库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的基本要求(1)不要选择在湖岸芦苇丛生处附近。(2)不要选择在夏季主风向的向风面的凹岸处。(3)为了防止泥沙淤积取水头部,取水构筑物位置应选在靠近大坝附近,在远离支流的汇入口。(4)取水构筑物应建在稳定的湖岸或库案处。
9、13. 输水管定线原则(1)输水管定线时,必须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减少拆迁,少占农田,便于管渠施工和维护,保证供水安全。(2)选线时,应选择最佳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尽量沿现有道路定线,以便施工和检修。(3)减少与铁路、公路和河流的交叉;管线避免穿越滑坡、岩层、沼泽、高地下水位和河水淹没与冲刷地区,以降低造价和便于管理。(4)远距离输水时,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加压和重力输水两者的结合形式,根据地形高差、管线长度和水管承压能力等情况确定加压泵站。(5)设计时应远近期同时考虑,分期实施。14. 配水管网布置原则(1)按照城市规划布置,考虑分期建设可能,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2)城市配水
10、管网宜设计成环状,当允许间断供水时,可设计为树状网,但应考虑将来有连成环状网的可能。在树枝状管段的末端应装置排水阀。(3)工业企业配水管网的形状,应根据厂区总图布置和供水安全要求等因素确定。(4)城镇生活饮用水的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的管网连接。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与各单位自备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连接。(5)管线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管网中的干管应以最近距离输水到用户和调节构筑物,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6)配水管网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及设计水压进行计算,并应分别按下列三种情况和要求进行校合:发生消防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最大转输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和
11、水压要求。(7)城市内一般建筑物可以从管网引一条进水管,用水较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群可从管网不同方位引入两条或数条水管。15. 城市供水系统的设计用水量(1)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备用水。(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3)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应根据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4)未预见水量:按13项水量之和的8%12%计算。(5)管网漏失水量:按13项水量之和的10%12%计算。(6)消防用水:可按同时发生火灾的次数和一次灭火的用水量,两小时灭火时间计算。16. 混凝机理(1) 压缩双电层 主要是由于胶粒具有电位,如能消除或降低
12、胶粒的电位,就有可能使微粒碰撞聚结,失去稳定性,在水中投加电解质,混凝剂可达此目的。当大量的正离子涌入吸附层以至扩散层完全消失时,电位为零,称为等电位状态,实际上,电位只要降至某一程度而使胶粒间排斥的能量小于胶粒的布朗运动的动能时,胶粒就开始产生明显的聚结,这时的电位称为临界电位,胶粒因电位降低消除以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胶粒脱稳。(2) 吸附架桥作用 Al盐Fe盐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相聚一定距离的粒子会相互进行架桥作用,逐渐变大。(3) 沉淀网捕 吸附架桥下降的过程中会网捕一些颗粒,使之聚齐沉降。17. 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1)水温:无机盐混凝剂水解吸热,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低温水粘度大,
13、不利于胶粒脱稳凝聚;水温低时,胶体水化作用强,妨碍胶体凝聚;水温与水的pH有关。(2)pH和碱度:pH为6.57.5为宜。水的PH值不同,铝盐与铁盐混凝剂的水解产物形态不一样,混凝效果也各不相同。当原水碱度不足时,水的pH值大幅下降,混凝剂的水解反应不完全,对混凝过程不利。(3)悬浮物:杂质浓度低,颗粒间碰撞机率下降,混凝效果差。水中悬浮物过少,用助凝剂;水中悬浮物过高,用高分子混凝剂。(4)水力条件:整个混凝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药剂的投加与混合阶段、反应阶段,均需要具备良好的水力条件给予配合。18. 简述四类沉淀基本原理(1)自由沉淀:适用于低浓度的离散颗粒,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其形状、尺寸、
14、质量均不变,颗粒之间无相互干扰,因此,在沉降过程中颗粒的沉速不变。(沉砂池、初沉池前期)(2)絮凝沉淀:絮凝性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发生凝絮作用,沉速逐渐增加。(初沉池后期、二沉池前期、给水混凝沉淀)(3)拥挤沉淀(受阻沉淀):因颗粒的浓度过高,颗粒在沉淀的过程中相互干扰,不同颗粒以相同的速度成层下降,并形成明显的固液界面。(高浊水预沉淀、二沉池、污泥浓缩池)(4)压缩沉淀:在颗粒浓度极高的情况下(如污泥浓缩池底部附近),颗粒在相互支撑的条件下受重力的作用被进一步挤压。19. 过滤机理(1)颗粒迁移在过滤过程中,滤层孔隙中的水流一般属层流状态,被水流挟带的颗粒随着水流流线运动。它之所以会脱离流线而与
15、滤粒表面接触,完全是一种物理力学作用。一般认为由以下几种作用引起:拦截、沉淀、惯性、扩散和水动力作用等。(2)颗粒粘附粘附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作用。当水中杂质颗粒迁移到滤料表面上时,则在范德华引力和静电力相互作用下,以及某些化学键和某些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下,被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上,或者粘附在滤粒表面上原先粘附的颗粒上。此外,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也会存在。因此,粘附作用主要决定于滤料和水中颗粒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20. 滤料的选择要求(1)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防冲洗时滤料磨损和破碎(2)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以免滤料与水产生化学反应而恶化水质(3)具有一定的颗粒级配和适当的空隙率(4)滤料应尽量就地
16、取材,货源充足,廉价21. 氯消毒机理当氯溶解在清水中,下列两个反应几乎瞬时发生: 氯消毒作用的机理,一般认为主要通过次氯酸HOCl 起作用,HOCl 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只有它才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当HOCl 分子达到细菌内部时,能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OCl-1 虽亦具有杀菌能力,但是带有负电荷,难于接近带负电的细菌表面,杀菌能力比HOCl 差的多。生产实践表明,PH 值越低则消毒作用越强,证明HOCl 是消毒的主要因素。22. 滤消毒曲线(消毒效果的控制)在第1区即OA段,表示水中杂质把氯消耗光,余氯量为零,需氯量为b1,这时消毒
17、效果不可靠。在第2区即AH段,加氯后,氯与氨发生反应,有余氯存在,所以有一定消毒效果,但余氯为化合性氯,主要成分是一氯胺。在第3区即HB段,仍然产生化合性余氯,加氯量继续增加,开始下列化学反应:2NH2Cl+HOClN2+3HCl+H2O。结果使氯胺被氧化成一些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反而逐渐减少,最后到达折点B。超过折点B以后,进入第4区即BC段。此后已经没有消耗氯的杂质了,出现自由性余氯。该区消毒效果做好。从整个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如继续加氯,此时所增加的是自由性余氯。加氯量超过折点需要量时称为折点氯化。23. 排水系统体
18、制分类及优缺点比较 排水系统体制分类:合流制,分流制,混合制。从环保方面看:合流制在降雨时会把大量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分流制把雨水直接排入河流,污水则经过处理厂的处理后排入河流,污染相对较小。从造价方面看:合流制管道少,造价底;分流制管道多,造价高。从维护管理方面看:合流制雨污混合,不易淤积,容易维护管理;分流制污水管道易造成淤积,加大了管理难度。混合制的优缺点介于分流制和合流制之间。考虑到目前环保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现在新建排水系统的体制多为分流制。24. 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原则和任务(1)排水工程的规划应符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工业企业的总体规划,并应与城市和工业企业中
19、其他的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互相协调。(2)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协调。(3)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应处理好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的关系。(4)城市污水是可贵的淡水资源,在规划中要考虑污水经再生后的回用方案。(5)如设计排水区域尚需考虑给水和防洪问题时,污水排水工程应与给水工程协调,雨水排水工程应与防洪工程协调,以节省总投资。(6)排水工程的设计应全面规划,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7)对于城市和工业企业原有的排水工程在进行改建和扩建时,应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下,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达到完善和合理化
20、。(8)在规划与设计排水工程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或规定。同时,也必须执行国家关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实行把防止污染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规定,这是制定控制污染发展的重要政策。它的主要任务是规划设计、收集、输送、处理和利用各种污水的一整套工程设施和构筑物,即排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厂的规划与设计。25. 雨水管道的设计计算步骤(1)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2)划分设计管段与沿线汇水面积(3)确定设计计算基本数据(4)确定管渠的最小埋深(5)设计流量的计算(6)雨水管网的水力计算,确定雨水管道的坡度、管径和埋深(7)绘制雨水管道
21、平面图及纵剖面图26. 城市污水回用系统组成及各部分作用城市污水回用一般由污水收集系统、再生水厂、再生水输配系统和回用水管理等部分组成。污水收集系统:是收集输送回用原水的管道系统。再生水厂:它是以回用为目的对污水进行再生处理的污水处理厂。其处理工艺流程,应通过试验或参考实际经验 ,根据回用水水质标准,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再生水输配系统:应建成独立系统,可新建再生管道,或利用原有给水管道输送再生水,一般以非金属为宜。用户的用水管理:应根据用水设施的要求确定。当用于工业冷却时,一般包括水质稳定处理、菌藻处理和进一步改善水质的其它特殊处理。当用于生活杂用水或景观河道补充水时,可直接使用,不需要再进
22、一步处理。27. 雨水利用对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影响传统理论设计的城市雨水系统的缺点:(1)这种以尽快排除城市小范围区域内的雨水设计理念使得下游城市防洪压力骤增。 (2)未经任何形式处理的雨水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会对受纳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有些甚至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有些资料证明,雨水径流特别是初期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相当严重。(3)由于排水系统的管径确定是按照最大流量来确定的,无形中会增加一部分排水管道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这会给城市建设带来资金上的压力。雨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克服了传统城市雨水系统的缺点,有利于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这
23、将是有效地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优化途径。28. 合流制管渠系统的使用条件(1)排水区域内有一处或多处水源充沛的水体,其流量和流速都足够大,一定量的混合污水排入后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危害程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2)街坊和街道的建设比较完善,必须采用暗管渠排除雨水,而街道横断面又较窄,管渠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时,可考虑选用合流制。(3)地面有一定的坡度倾向水体,当水体高水位时,岸边不受淹没。污水在中途不需要泵汲。显然,上述条件的第一条是主要的,也就是说,在采用合流制管渠系统时,首先应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即保证水体所受的污染程度在允许范围内,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根据当地城市建设及地形条件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水务 初级 城市 排水 水处理 专业 基础 实务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