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读书笔记(共6页).doc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意象》读书笔记(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城市意象读书笔记通过研读大师凯文林奇所著的城市意象,从个人观点及本土化文化认知的角度分析林奇城市意象五要素的意义。并逐一对五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本我国大城市实情对城市意象五要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作出小结及心得感想。凯文林奇(Lynch.K)是将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学者之一,其标志便是他于1960年所著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的问世,这是一本有关城市意象研究最具影响的著作。书中林奇通过画地图草图和言语描述这两种方法对美国三个大城市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的城市意象作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意象及其元素
2、、城市形态等问题作了论述。凯文林奇用朴素、生动的笔墨,在40多年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评价城市形态的方法,首次提出了通过视觉感知城市物质形态的理论,是对大尺度城市设计领域的一个重大贡献。此外,书中所列举的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三个城市以及他们在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多多少少都已在我们身边的城市中出现。城市意象为现代城市规划及园林,建筑设计等均产生了重大的意义及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凯文林奇在书中对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并且应该是“可识别的”,并且有能够启发人们强有力“意象”的能力。林奇将对
3、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要素在城市设计及研究领域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意象的产生是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之间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生活在城市中,对城市的理解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其它一些相关事物混杂在一起形成的,部分的、片断的意象,综合之后就成为对城市的意象。很多个别意象叠加起来就形成了城市的整体意象。一个城市的可读性,表现为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一处独特、可读的环境不但能带来安全感,而且也可扩展了人类经验的潜在深度和强度。城市的可意象性,并不意味着固定、有限、具体、整体或是有秩序,也并不意味着清晰、显见
4、、新奇或是平淡。它除此之外应该还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如意蕴或是表现力、愉悦感情、韵律、兴奋点、可选择性等等。环境意象经分析归纳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个性: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唯一的意义;结构: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意蕴:物体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形态的关系。一个可加工的意象必须具有自身的个性,即与周围物体不同的地方。其次这个意象必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形态上的关联。最后这个物体必须为观察者提供情感上的意蕴。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通常同时
5、出现。简而言之,如果一个物体能同时出现这三种意象,那么它就达到了可意象的效果。下面就分别对城市意象五要素进行分析。道路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关于道路的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意涵和古典文献中的解释与西方文化有所不同。东汉刘熙所著释名曰:“道,蹈也;路,露也,人所以践蹈而露见也”。在中国先秦时期的荀子天论、国语吴语等文献中,都有关于“道”和“路”的记载。而“街”在象形文字的表意中,喻中间是土路,两边是行人。道路的“道”字,其中“首”字代表人的头,即代表人,意在说明“人在路上行走”。在文化解析的意义上,道路是一定目标的连结线,道路的一头一定是人为目标的设定。道路是人、物、信息移动的线性空间和人
6、、物、住处展示的场所。城市中的道路是形成城市“意象”的最重要的客体之一,人是在路上移动的过程中观察城市的,“特定的道路可以通过许多种方法变成重要的意象特征”。如合肥市的长江路(贯穿东西),徽州大道,金寨路,黄山路(贯穿东西,正对大蜀山的中轴线),环城路(沿环城公园),五里墩立交桥(位于长江西路,屯溪路,合作化路的汇合处,是我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成为合肥市一环路上的一大壮丽景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桥梁面积4万平方米,占地8.9公顷,最高一层的高架桥长1100多米,像凌空腾飞长虹,下层桥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似几条巨龙翻江倒海,盘绕纠结,给人以美的动感)。对合肥还不算太了解的人会对这几条路
7、比较熟悉,通过这几条路形成了对合肥市的初步意象。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道路”经常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林奇说:“人们习惯于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想知道它从哪来并通向哪里。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使观察者无论在何时经过都能清楚自己的方位。”道路作为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元素,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是有连续性”。道路作为“线型连续”方式不同而各有特色。林奇十分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
8、他认为任何城市的道路必然具有网状关系,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在道路上行走的人本身就是在选择方向和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的长度和距离,人们是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而感知的。人们对自己已经熟悉的道路,或者在一条不断变化的景观道路上行走,在相对意义上不觉得路很长,而且有预期感,所谓“移步异景”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综上所述,道路具有可识别性,连续性,方向性及可度量性。度量性是指使人们能够确定自己在整个行程中的位置,知道已走了多少路,还余多少要走,通常通过一系列著名的标志物或节点来获得度量。边界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城市的边界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线,如山、沟壑、河湖
9、、森林等,也有人工界线,如高速公路、铁路线、桥梁、港口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城市边界不仅在某些时候形成“心理界标”,而且有时还会使人形成良种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城市边界让人产生新的感觉,城市边界表现着文化的分野。当人们进入某一城市时,其边界的“零公里”符号创造了人们对一个新领地的期待,边界本身就意味着一个新的环境空间。林奇认为,城市入口就是一种边界。边界可以通过线型的中断、延长、增高、连接、区隔、节点感、“接缝”来构成新的城市环境意象。同时,边界也是城市人格个性文化的界标。在中国,因为城乡二元结构关系还十分明显,城市边界更为显性化。城市的边界构成要素是可以细分的,既有自然的界线,如山、沟壑
10、、河、湖、森林、半岛、沼泽地等,也有人工物化界线,如公园、桥梁、铁路线、高速公路港口、码头、遗弃工厂、界线标志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如上海的浦东和浦西便是以黄浦江为界。有些城市界线很好地体现了地标的作用。林奇在分析波士顿半岛时描述道:“在波士顿和泽西城,边界较为明显,在洛杉矶则相对较弱。在那些强大的边界上,不但在视觉上占有统治地位,而且在形式上也连续不可穿越。波士顿的查尔斯河是最好的实例,它具有上述的全部特征。”一个新的边界会带来新的感受、新的意象。综上,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它们通常是两个地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的参照作用。那些强大的边界,不但在视觉上占统治地位,而且在形式上也连续不
11、可穿越。边界的特点有:可见性,连续性和方向性;其作用有:分隔作用和景观作用等。区域区域是观察者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具有一些普遍意义的特征。这些特征通常从内部可以确认,从外部也能看到并可以用来作为参照。在人们的经验中经常会获得这样的感知:你生活在城市的哪个区?城市作为一种结构性存在,必然要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正因为有不同的功能,区域性的存在一项就是人们对城市感知的重要源泉。当人们走进某一区域时,会感受到强烈的“场域效应”,形成不同的城市意象。在一定意义上,大多数人都使用区域来组织自己的城市意象。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把道路还是把区域放在主导地位,这一点似乎因人而异,而且与特定的城市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意象 城市 意象 读书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