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论文-质疑新式胎教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科学性.doc
《人口问题论文-质疑新式胎教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科学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问题论文-质疑新式胎教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科学性.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口问题论文 -质疑新式胎教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科学性 一、对用新式胎教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忧虑 21 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对人的创造力的培养和智慧潜能的发掘特别关注,而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的论断又使国际社会加倍重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面对这一现实,近年来一些人开始不遗余力地从西方引进一种旨在开发胎儿智力潜能,提高出生人口智力素质的新式胎教。据称,这种胎教是在国外对胎儿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不容置疑的科学性。它主要采用同胎儿谈话、教胎儿学乐谱、认字母、做算术等对胎儿直接施教的方法来提高胎儿的智商,使胎儿由愚变慧,出生后个个都是天才儿,因此可以称之为智力胎教、直接胎教 或子
2、教式胎教。它的倡导者们认为,实施这种胎教,可以优化我们民族的素质,为国家也为家庭培养出智力优秀的下一代,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特别是智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应当取得社会的认可和得到长足的发展 1。然而功能和效果如此美好的新式胎教,在它的原产地却未能被推广和为社会所接受,从提出至今 20 多年来,在西方也只有几个人写了几本关于胎教能提高胎儿智力的体会的小册子,几个热衷此道的私人医生在其诊所里办了几次胎儿大学,实际情况是言者谆谆,信者寥寥。但是,它却园内开花园外香,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热了起来,并正在不断 升温,其触角已经伸到包括教育、生育在内的广大社会领域,介绍的文籍、磁带陆续出版,胎儿学校也应运而生,更
3、有甚者,有的地方的年轻夫妇在领取生育证明时,还被硬性规定要购买胎敦磁带和资料。眼下,新式胎教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奇特功能已被说得神乎其神,宣传者们介绍说,美国一对夫妇的 4 个女儿接受了智力胎教,结果个个出生后都不同凡响,智商高达 160,全被列入全美 5%的高智商行列,成为举世瞩目的天才儿 2;中国一男孩实行了胎教,出生后 2 岁就能用英、汉语对话, 4 岁能解初中数学难题, 5 岁就上了大学少年班,智商高达 1903(P15)。这种诱惑对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庭显然是不可抵挡的,于是许多青年夫妇如痴如迷,像虔诚的宗教徒一样,按其教导每天对着肚子放音乐、颂诗文和与胎儿对活,以祈求生一个
4、智力超群的孩子。而今,这股新式胎教之风迎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可谓已经刮遍了神州大地。然而,分折表明,这种神奇的胎教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甚至是违背胎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它所施予的智力教育,由于超越了胎儿的心理发育水平,根本不可能为胎儿所接受;相反,不停地同胎儿对话,教胎儿学习社会文化知识,频频地刺激胎儿运动,则可能会打乱从动物 到人类无数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胎儿正常生长发育规律,破坏胎儿作为自然实体所应有的胎内环境秩序,从而造成难以预料的灾难性的后果。最终,会像当今人类任意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导致水旱风沙灾害,遭到报复一佯,在出生人口素质上留下我们尚不可觉知的隐患,贻害整个民族,这是每个关注自己
5、民族命运的人不可不虑的。比如,现今在学龄儿童中发病率高达 3%,令医学专家、心理专家都十分棘手的儿童多动症,虽然病因至今扑朔迷离,但医学已经肯定,它是儿童神经系统在发育中获得的疾病,对此,我们是否应联想到它会与胎儿在宫内受到了类似于新 式胎教之类的过量的或不当的刺激这一因素有关呢?再比如,我们是否应对那些关于不当胎教引起胎儿致残的报导进行思考 4,因而审慎地对各种胎教的科学性进行区别呢?固然,我们不应当因害怕自然界的报复简单地臣服于自然规律而在保证胎儿健康生长发育上无所作为,但这种作为又必须建立在对自然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新式胎教对胎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缺乏严谨的科学研究,甚至连相应的动物实
6、验报告都没有,只以少数个体经验描述和神奇传闻为依据就将其理论和方法四处推行包含着极大危险,因而是十分令人担忧的。面对现在和未来胎儿的身心发展安 全,换言之,面对着民族未来人口素质,我们吁请新式胎教的倡导者和整个社会要慎重行事,要记取许多因违反自然规律,不尊重科学规律而导致灾难的教训。 其实,胎教之说,在我国古已有之,但我国传统的胎教与上述新式胎教不同,它不主张对胎儿直接施教去干扰胎儿的自然发育程序,而是强调孕妇要注重营养、调适情绪、加强自身修养、预防疾病感染、减少外界环境伤害等以避免间接损害胎儿发育,这实为一种母教式胎教或间接胎教。经验和现代科学都证明,传统胎教在剔除封建思想糟粕后,其主要内容
7、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二、新式胎教有悖 于胎儿心理发展规律 智力胎教要通过对胎儿进行智力教育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第一个依据是国外的研究发现胎儿已经具有了灵敏的感觉,具有令人吃惊的听觉、记忆和理解能力,同时还出现了或讨厌或喜欢或快乐和恐惧等情绪,与婴幼儿、儿童、成人的心理,只有程度的差异而没有本质的差别,可以进行宫内学习 4,应当对其施行智力胎教。提出这种依据是源于对胎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不了解。 1.胎儿不具备思维和理解能力。心理学的研究告诉人们,人与动物虽然都有心理活动,比如就连蚯蚓这样的低等动物也具有感觉这佯的初级心 理,但是,哪怕是高等哺乳动物乃至灵长类动物都不具备人的心理,因为他们都不能像人
8、一样具有思维,而正是这一点构成了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准。所以思维或思维活动是人类突出的,使自己和动物在本质上区别开来的一个主要特征。就人类的心理活动方面说,如感觉、知觉、情绪、动作等本身,都基本上和动物共有,并不比动物(主要指高级动物)高出多少,甚至还有不及的地方,只有思维,在胚芽以上发展水平的思维,才是人类所特有的 5(P42-43)。胎儿只有简单的感觉,其心理发展连知觉水平都没有达到,更不要说会具有思维。胎儿心理还同动物 心理处在同一个水平上,事实上尚不具备有思维能力的人的心理。所以,思维能力的有无,就使胎儿与儿童和成人心理不仅存在着量的,而且存在着质的差别。智力胎教论者过于拔高胎儿的认知心理
9、水平,认为胎儿也具有了理解能力,能听懂妈妈念的诗文,读的外语,这有悖于心理学的常识。没有思维能力的胎儿是无法领会、理解以思想观念形式传授给他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妈妈读的诗文,讲的故事对他们都只能是一些具有一定强度、频率等物理特性而毫无社会意义的声音刺激,于提高胎儿高智力素质决计不会有何助益。 2.胎儿不具备语言能力。胎儿没有掌握语 言,而语言又是人类展示自己智力潜能,发展现实智力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基于对这一点的忽略,新式胎教试图通过语言实行胎教以提高胎儿的智力素质,和为此推出的一些诸如子宫对话等方法都是不符合心理规律的。新式胎教劝告人们:孕妇应当耐心地娓娓动听地和胎儿讲自己熟悉的事物,对话不仅有
10、效地开发了胎儿潜在的智能,而且也提高了胎儿的素质 2(P51-61)。这些主张从心理学对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结果看,其非科学性显而易见。心理学认为,语言的获得是先天遗传、成熟因素和后天学习、语言环境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要在 1 周岁 左右才能说出最早的词,才有真正的语言。不满周岁的婴儿没有语言 6(P495)。胎儿由于成熟水平的限制和缺乏语言社会环境,更不会有语言。对于语言,胎儿是既不会讲,也不会听。因此,想借助语言同胎儿进行宫内对话,传递给胎儿文化科学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智力素质,肯定是无效之举。 3.胎儿不具备情感。对胎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不了解,还导致智力胎教将类似于动物情绪的胎儿情绪当成成人
11、情绪,从而,从另一侧面拔高胎儿心理发展水平,误以为胎儿既然有了或喜欢或恐惧等情绪,就说明有了人的心理,就能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我国心理学 一般将人的十分复杂的感情 (affection)分为情绪 (emotion)与情感 (feeling),将愉快、愤怒、恐惧之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指出这是为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将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友谊感、道德感、审美感等内心体验称为情感,指出这种高级社会情感为人所特有。这就使得人与动物的感情得以区分,而人与动物在感情上的这种质的差别,是由于人有了思维这样高级心理活动,或者说是由于人的情绪与思维发生了联系的结果。胎儿没有思维活动,因此,不仅没有情感,
12、他们的或喜欢或恐惧,甚至都还不能说是真正的情绪,而只能说是脑 组织中固定了的先天预成情绪潜势 7(P5)。新式胎教不了解这种差别,将胎儿的情绪潜势等同于儿童与成人的情感,并以此为指标,判断胎儿心理已相当成熟,可以实施智力胎教,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是把从胎儿窥镜或激光显微照相中发现的胎儿微笑与蹙眉等当成了胎儿真正的情感表露。就像许多年轻的妈妈误把出生后 2 12 小时的新生儿面部出现的像微笑一样的运动当成了微笑,因而十分自我陶醉一样:啊!我的小宝宝会对我微笑了。其实,这时的小宝宝既不认识妈妈,也不是在对妈妈微笑,这只是他们的一种先天反应。出生 1 个月以内的婴儿睡眠 或觉醒时会出现似微笑的面容,
13、或触动婴儿面颊也能引起的嘴的微笑,这都是婴儿机体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自发反应,这时的微笑并不含有明显感情意义,还不是社会性的微笑,他们最初的这些反应是原本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活动,笑是无意识发生的,胎儿更是如此。智力胎教夸大了国外关于胎儿情绪现象这一发现的心理与社会意义,将之视为胎儿心理已质变为儿童与成人心理的标志,并据此坚持要对胎儿进行智力与审美的教育,显然是与胎儿实际心理发展水平不符的。 4.智力胎教背离了儿童心理与大脑发展的关键期。脑科学与生理心理学依据对动物脑和心 理的实验发现,个体的行为发育具有阶段性。有些行为在发育的某一时期,在适当的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倘若个体发育尚未进入这一时期,环
14、境刺激即令存在,相应的个体行为也不会出现;若个体发育已经达到某一阶段,而环境中却缺少相应刺激,错过了这一时期,个体的相应行为将不会产生,这一现象被称为个体早期发育的关键期。它的存在意味着,对儿童的各种训练与教育如果不在关键期适时施与,任意提前或者推迟,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现在,虽然由于不可能对儿童进行早期剥夺实验,因而无法对儿童脑和心理的各种功能关键期的详尽起始、终止和持续时间,表现 形式,所需学习经验的性质和作用,教育与关键期的匹配等弄得十分准确,但心理学的研究已使一些主要学习内容的关键期比较明朗。如 1 岁半至 3 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 4 5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5 岁
15、左右是学习数概念的关键期等。然而,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发现有一项能力的学习关键期是在胎儿期。仅这一事实,就已经对新式胎教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直接提出了质疑。 近 30 年来,科学家们对关键期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儿童心理与脑发育中某种能力的关键期实质上是儿童相应脑组织结构与功能模式形成过程中的基本成型期。但 儿童早期发育中基本成型期的到来,是需要有一定的脑与心理发展为基础的。胎儿脑虽然发展迅速,但直到降生,脑量尚不及成人的 1/4,神经元结构比较简单,发育不完善,神经纤维短、树突少、突触数只有50 兆个,不及新生儿的 1/20,各类神经元分化不精细,与之相应,胎儿尚不能建立复杂条件反射
16、,具有的只是诸如吮吸反射、抓握反射等生存和原始的无条件反射。这时胎儿的脑发育还是处在一个量积累的基础时期,脑的任何结构与功能模式都尚未达到成型水平,因此,任何关键期都不能在这一时期出现。脑和心理的各种关键期的到来,是胎儿降生后的面对复杂 而广泛的环境刺激,神经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明确了借智力胎教超前于关键期去提高胎儿的素质,干的是一件徒劳无益的事情。 5.智力胎教不符合胎儿记忆发展规律。智力胎教论者之所以强调对腹中的胎儿进行智力教育,是因为他们认为胎儿具有令人吃惊的记忆能力 ,能将在子宫内学习到的词汇、曲谱等记住,所以经过胎教的孩子从出生时起就有了一定的智力,出生两周就
17、会喊爸爸, 4 岁时能听和讲英语与西班牙语,能终生记住在子宫中学到的曲谱,他们的智商因此普遍高达 160 甚至 1901。但是,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虽然从一些观察得知胎儿出现了记忆,但这种记忆保持时间十分短暂,完全不可能能使宫内所学的东西数十年不忘。这种说法是由于不了解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在记忆研究上的工作,特别是不了解胎儿记忆的特点,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混为一谈,因而过高地估计了胎儿记忆力的结果。 胎儿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记忆力呢?这可从国外对 3 个月以下婴儿记忆力的研究中间接推知。据在这方面工作作得较多的诺威 科利尔的研究, 3 个月内婴儿的记忆力十分脆弱,长时记忆保持有很大局限性,出
18、生 20 天以内的新生儿只能建立眨眼经典条件反射,且只能保持 10 天; 2 3 个 月婴儿方能建立操作条件反射,出生 2 个月的婴儿其记忆只能保持 2 周。大量的类似研究使专家们得出了如下结论:人类在婴儿期的记忆只能限于短时记忆 8(P476)。而胎儿的记忆不可能超过婴儿又是不庸置疑的,因此,胎儿令人吃惊的记忆力,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短时记忆,而这种转瞬即逝的记忆,当其不能通过信息编码、贮存成为长时记忆时,是不会出现像智力胎教所说的那样奇迹的。 至于婴儿早期为什么不具备长时记忆能力,有关学科作出如下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儿童在 2 岁以前,不具备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到长时记忆系统中的能力,这
19、 与 2 岁前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局限性有关,其中主要是大脑额叶的发展与成熟这时尚未达到长时记忆的程度,而大脑额叶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记住那些以后能够提取出来的信息;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个体之所以不能记住在 2 3岁以前的事情,是因为个体在婴儿期对信息进行编码的方式与以后的各阶段中对信息提取方式不相匹配而造成的 9(P146)。当然这些解释也同样适用于胎儿的记忆,它至少使我们明确了三个问题: (1)婴儿没有真正的长时记忆,胎儿更不会有; (2)胎儿与婴儿缺乏长时记忆,是由于他们的大脑和心理发展尚不成熟;(3)不应当违背胎 儿记忆发展的生理、心理规律,对尚无长时记忆的胎儿施行智力教育,因为一切智力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 问题 论文 质疑 新式 胎教 提高 出生 人口素质 科学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