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年度安全风险管控评估报告(共105页).docx
《煤矿年度安全风险管控评估报告(共10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年度安全风险管控评估报告(共105页).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煤矿2019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二一九年一月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名单序号姓 名单位(部门)职务专业签字1矿部矿长采矿2矿部总工程师采矿3矿部生产矿长采矿4矿部安全矿长采矿5矿部机电矿长机电6矿部安全副总采矿7矿部采掘副总采矿8矿部生产副总采矿9矿部调度室主任采矿10矿部通防副总采矿11矿部机电副总机电12技术科通防科长采矿13安监科安监科长采矿14目 录附件:煤矿重大安全风险清单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第一节 煤矿概况一、企业性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交通矿山名称:*煤矿地 址:*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兼总经理:*企业经营证照:采矿许可
2、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安全资格证:*营业执照:*地理位置:*煤矿距*城约20公里,行政区划隶属*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北纬:*地形地貌:矿区地势为低中山地貌类型,北东地势较高,南西较低,海拔标高1322.5935m,最高点位于矿区火石坪北西山坡,海拔1322.5m,最低点位于南西隅冲沟内,海拔935m,相对高差400m,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935m。本区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历年平均温度16.2,极端最高温度38.81,最低-6.2。年平均降雨量为1081.7mm,日最大降雨量为149.4mm。地震烈度小于度。交通状况:*煤矿位于*城东,距*城约20公里,S302县道从矿
3、区北部约1公里处经过(现正将S302县道改造成二级公路),矿区有简易公路与S302县道相连,矿区距*镇约15公里,属*镇和*管辖。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所示)。*图11 *煤矿交通位置图二、井田、拐点坐标、面积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6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煤矿井田境界形状为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0.7072km,开采深度由1200m至850m标高。其拐点坐标、开采深度及矿区面积详见表1-2。表1-2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拐 点 坐 标纵坐标(X)横坐标(Y)1*2*3*4*5*6*矿区面积:0.7072km,开采标高:1200m850m。
4、三、开拓开采2009年7月,*煤矿委托贵州淞源矿山开发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制的*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矿井采用平硐上山开拓;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矿区可采煤层5层,煤层编号为C5、C7、C8、C9、C12煤层,其平均厚度分别为1.05m、0.82m、1.10m、0.87m、1.17m,煤层平均倾角39。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GB/T5751-2009)指标规定,矿区内可采煤层的煤类应为单一的无烟煤。矿井布置有3个出露地表的井口,即+982.7m主平硐、+1162m副斜井、+1105m回风斜井。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爆破落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后退式回采。掘进方式采用炮掘。
5、矿井正在布置的采区1个:一采区矿井布置有采煤工作面1个:*采面掘进工作面2个:*运输石门掘进、*回风石门掘进第二节 煤矿自然安全条件一、井田地质情况1、井田地层矿区内主要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茅草铺组。 (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在本矿区南部出露。上部为浅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夹燧石团块及燧石条带。中下部为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灰岩组成。风化面光滑。厚大于200m。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出露于矿区中南部。由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煤层、粘吐及铝土岩等组成,含煤层数多,可采煤层5层,其中C5、C7、C8、C
6、9、C12号煤层为全区可采,底部为灰白色粘土(泥)岩硫铁矿。厚67.66-102.82m,平均96m。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出露于矿区中部。灰、浅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含燧石团块灰岩组成。底部灰岩含泥质及有机质,且间夹厚10-30cm黄灰色钙质页岩数层。厚约36-65m,平均45m。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 (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出露于矿区中、北的大部分地区。由灰、深灰、紫灰、黄绿色泥岩、钙质泥岩、粉砂岩及灰岩、泥质灰岩组成,富含双壳类、腕足类及头足类化石。厚194-829m根据岩性、化石分为三段:沙堡湾段(T1y1)灰色、黄褐色薄层状泥岩、泥灰岩
7、。含少量的瓣鳃类、菊花化石。厚10-25m,平均20m。黄村坝段(T1y2)上部为灰-浅灰色薄-中厚层灰岩;下部为深灰色薄层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含瓣鳃类化石。厚100-130m,平均110m。九级滩段(T1y3)为紫色、暗紫色夹灰绿、黄绿色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含瓣鳃类动物化石及少量植物化石。厚200-280m,平均250m。夜郎组与下伏长兴组呈假整合接触。(5)第四系(Q)分布零星,多在河谷及山麓地带分布,多为冲积层、坡积层和残积层,岩性为含砂砾粘土、亚粘土,具有粘性、可塑性及高压缩性,厚度变化大,主要分布在缓坡及沟谷地带,厚0-10m。插图1-3 *煤矿矿区
8、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2、地质构造矿区位于桑木背斜北西翼中段,总体呈单一倾斜构造,地层倾向300350,倾角(3545),一般为39。矿区内未见断距大于10米的断层。局部地区可见节理裂隙,矿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简单类型。二、含煤地层特征及主要可采煤层情况1、煤层:矿区含5层可采煤层,分别为C5、C7、C8、C9、C12煤层,均为全区可采煤层,稳定程度均为较稳定。C5煤层:直接顶板为深灰色粉砂岩,以粘土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无伪顶,为矿区内大部可采煤层。全层煤厚0.511.74m,平均厚1.05m,属于结构简单、厚度有一定变化,根据钻探工程揭露该煤层情况,总体趋势由南西向北东变薄至不可采。C7煤
9、层:产于龙潭组中部,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煤层上距长兴组底界的岩层厚度38.7845.49m。煤层顶板为黄灰色中厚层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底板为灰、深灰色炭质泥岩,顶、底板岩性稳定。煤层厚度0.780.87m, 平均0.82m。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为1 ,煤层稳定性属稳定煤层(平硐水平(+990m)以上已基本采空)。C8煤层:产于龙潭组中部,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距C7煤层底3.404.40m,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页岩。煤层结构结构简单,以块煤为主,煤层厚度0.851.15m,平均1.10m。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为1 ,煤层稳定性属稳定煤层。总体上煤层的厚度及顶、底板岩性稳
10、定,为本矿主采煤层(平硐水平(+990m)以上已基本采空)。C9煤层:产于龙潭组中下部,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距C8煤层底8.4010.40m,煤层顶板为黄灰色中厚层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底板为灰、深灰色炭质泥岩,顶、底板岩性稳定。煤层厚度0.810.93m, 平均0.87m。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为1 ,煤层稳定性属稳定煤层。C12煤层:产于龙潭组近底部, 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煤层上距C9煤层底界的厚度3.124.68m,距茅口灰岩顶2.287.86m。煤层顶板为深灰、黄灰色粉砂质页岩,底板为灰、浅灰色厚层状含黄铁矿粘土质泥岩, 煤层距离下伏茅口组地层顶界的厚度为2.287.8
11、6m。煤层结构为两层结构的复煤层,中上部夹一层炭质页岩矸石,矸石一般厚度为0.05-0.15 m;煤层厚度1.001.50m平均厚度1.17m。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为1.0 ,煤层稳定性属较稳定煤层。表14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倾角()煤层平均间距(m)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C50.51-1.741.053925.540.40简单稳定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炭质泥岩38.7845.49C7 0.78-0.870.8239简单稳定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炭质泥岩3.404.40C80.85-1.151.1039简单稳定粉砂质页岩粉砂质页岩C90.81-0.930.8739简
12、单稳定粉砂质页岩粉砂质页岩8.4010.40C121.00-1.501.17393.124.68简单极不稳定粉砂质页岩粘土质泥岩2、煤质(1)物理性质矿区内可采煤层新鲜面都为黑灰色,由暗淡型夹半亮型煤组成,具条带状、线理状、参差不齐的阶梯状断口,属半暗-半亮型煤。(2)化学性质根据原煤分析结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GB/T 15224.1-2004)的规定;第2部分:硫分(GB/T 15224.2-2004)的规定;第3部分:发热量(GB/T 15224.3-2004)的规定,矿区内C5、C7、C8、C9、C12煤层原煤属中灰、中硫、中热值无烟煤。可采煤层煤
13、质特征表煤层编号煤样类别水(Mad)%(平均)灰份Ad(%)(平均)挥发份Vdaf(%)(平均)全硫 S,td (%)(平均)发热量Qgr,d(MJ/kg)煤类C5原煤2.1415.788.641.2527.56无烟煤C7原煤3.2217.759.531.3227.82C8原煤2.0416.9710.701.3627.46C9原煤1.6714.926.471.3125.48C12原煤2.0126.0413.341.6026.41三、水文地质1、地表水矿区内无大的河流,矿区地表无水塘、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分布,仅矿区南西缘有一长年流水的小河,冲沟较发育,且多呈树枝状分布,切割较深,沟水流量变化较
14、大,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动态变化显著。*煤矿地处云贵高原北端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长江水系上游。区内为第四系、煤系地层,岩性多为泥岩、粉砂岩、泥砂岩,有一定的隔水性,大气降水不易渗入地下,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地表水大多为“”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流量受季节性控制明显,大多在雨季时增大,旱季时减小甚至干涸。一般小于21/s。当地最低浸蚀基准面标高为+950m。近两年矿井正常涌水量约12m3/t,最大涌水量40m3/t. 2、断层导水情况 地表未见较大断层存在,不存在断层含水和导水的情况。3、封闭不良钻孔情况地质报告中未有不良钻孔的情况。4、小(老)窑和废弃矿井涌水及积水情况井
15、田露头范围内有5个老窑,但开采深度不大,现已全部封闭填实,据2014年*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物探工作报告,老窑积水量较少。通过2018年3月8日*煤矿组织对矿区周边老窑的调查,原仲华煤矿、场上煤矿和永红煤矿都是平硐开拓,老空区内无积水;LD1和LD2为斜井开拓,LD1内积水估计0.12万m3,LD2内积水估计0.15万m3。都是开采C7、C8煤层,LD2离10901采面较近,但10901采面在2016年12月已经回采完毕,对10902和10903采面无影响。本矿C5、C7、C8煤层+990标高以上于2013年前已基本开采完毕,其采空区面积约28万m2,预计采空积水估计0.5万m3。C9煤层采井
16、田西翼+1000m标高以上已开采,东翼+1065m标高以上已开采,采空区水大部份已释放,采空区内有少量积水。C9采空面积约13万m2,采空积水量约0.42万m35、矿井主要水害类型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及对矿区历史的调查,矿区存在水害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老窑透水。矿区的采空区积水可能构成矿井充水因素。因此,矿区采空区较大,大气降水沿煤层上部的岩石裂隙渗透,在采空区内形成老窑积水。(2)、大气降水。由于煤层上覆岩层厚度较薄,且覆岩厚度小于安全开采深度,大气降水汇集到地势低洼处,通过采动裂隙直接灌入坑道,形成矿坑涌水;(3)、灰岩岩溶裂隙水。由于煤层顶板厚度较薄,顶板多为不稳定顶板,且顶板厚
17、度小于顶板安全深度,当采动裂隙贯穿煤层上覆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时,灰岩中的地下水通过采动裂隙直接灌入坑道,形成矿坑涌水。(4)、底板茅口灰岩岩溶裂隙水。由于煤层底板粘土岩厚度较薄,难以完全隔离茅口灰岩岩溶裂隙的承压水,当煤层开采至茅口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地下水位950米标高之下时,易形成底板茅口灰岩地下水淹没生产矿井,形成矿坑涌水。6、水文地质类型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煤矿目前开采煤层标高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950m)以上,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综合分析本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类型。三、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情况:根据2012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相对瓦斯涌
18、出量22.6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89m3/min,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10月提交的贵州省*煤矿C5、C7、C8、C9、C1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结论:*煤矿C5、C7、C8、C9、C12煤层在鉴定范围(+850m标高以上)内有突出危险性。2煤尘爆炸性该矿共有5层可采煤层,煤层编号从上往下依次为C5、C7、C8、C9、C12。根据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重庆煤田地质研究所测试中心出具的*煤矿C5、C7、C8、C9、C12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CC5、C7、C8、C9、C12煤尘没有爆炸性,矿井按没有爆炸性煤尘进行设计和管理。煤
19、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表煤层工业分析爆炸性试验爆炸性结论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vdaf焦渣特征火焰长度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C50.7626.110.08200无爆炸危险性C71.2826.29.89100无爆炸危险性C81.1921.910.11300无爆炸危险性C90.7123.810.21200无爆炸危险性C120.6625.0210.18200无爆炸危险性3、煤的自燃倾向该矿共有5层可采煤层,煤层编号从上往下依次为C5、C7、C8、C9、C12。根据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重庆煤田地质研究所测试中心出具的*煤矿C5、C7、C8、C9、C12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C5、C7、C8
20、、C9、C12煤层属类不易自燃煤层。矿井按类不易自燃煤层进行设计和管理。煤的自然倾向性鉴定报告表煤层工业分析原样氧化样还原样自然倾向分类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vdaf0 C0 C0 CC50.7626.110.081.021.181.04IIIC71.2826.29.891.121.081.23IIIC81.1921.910.111.191.051.16IIIC90.7123.810.211.71.120.81IIIC120.6625.0210.181.61.980.79III备注I级:容易自然 II级:自然 III:不易自然4、冲击地压地质报告未对该矿冲击地压进行描述,根据周围矿井的开采实
21、践,以及相邻矿区的统计资料分析,本矿无冲击地压危险。第三节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一、矿井通风系统 采用分列抽出式通风。安装有2台FBCDZ17/275KW型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额定功率275kW,额定风量13204500m3/min,风压1162237Pa,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实测矿井总进风量为1550m3/min(单级)。 采煤工作面采用 “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扇压入式供风,井下各硐室均设在新鲜风流中,为全风压通风。局部通风为FBD5.6/211kW和FBD6.0/222kW对旋式局部通风机,风量345235 m3/min,风压10503680Pa,风筒直径600mm,局部通风机实现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年度 安全 风险 评估 报告 10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