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古诗鉴赏备考方略(共35页).doc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古诗鉴赏备考方略(共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古诗鉴赏备考方略(共35页).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古诗鉴赏备考方略我们可以不够富有,但精神不能贫穷;我们可以不够渊博,但思想不能浅薄。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读诗。孔子教导弟子时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论语阳货)而且他还批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孔子对诗重视。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经常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而它最直接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今年6月的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你8分。第一讲 考纲点击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总体要求: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具体阐释:理解诗歌中词语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概括诗歌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整体概括能力。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
3、品中思想情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文学品位。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第二讲 考情分析近年来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取材多样化。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题材丰富多彩。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方面。考查方式多样。除传统单诗鉴赏外,2010全国卷中,比较鉴赏比重明显加大,共
4、有5套考查了比较鉴赏,其中浙江卷将三篇作品进行了比较鉴赏,一首唐诗,一首金词,一首元曲。主观题型是命题主流。除上海卷有1题采用客观题外,其余各卷均为主观题。考查综合程度高。往往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很少。分值一般设定在68分,题量大多为12个。第三讲 诗歌鉴赏五步程式第一步,先读全诗分类别。古诗鉴赏是较难知识,拿到题后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知题材,定主旨。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叹为观止。但就其题材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类: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
5、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咏史怀古诗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诗歌。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
6、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感慨。伤春伤别诗(闺怨诗)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寞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感伤,或表达对战争厌恶。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
7、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牵挂。这一类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
8、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脁、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托物言志诗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便有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诗人不直接表露
9、自己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伤感。即事抒怀诗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
10、活为主要内容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王翰等。他们继承汉魏乐府及六朝、初唐诗人鲍照、陈子昂等传统,多以诗歌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如苏轼题西林壁诗曰:横
11、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属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赠友送别诗“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占有相当大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
12、、有惆怅、有期望等。闲适隐逸诗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这类诗所表现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远大抱负。以上对诗歌内容的粗略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鉴赏诗歌时,快速了解其内容,以便把握诗歌的要旨。分清是哪一类诗,其思想内容就有矩可循了,如:写景抒情诗主
13、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题中有“送李胄”且在暮雨中,很明显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心情。又如: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题目“湖上”、“晴”、“雨”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诗,应该是借景抒情诗。这样,我们接下来鉴赏就有了方向性。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精心打扮的心理状态
14、,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在试前内心不安的心情。根据诗词题材,深入体味并整合诗句大意与情调,取舍主次,即可得出诗词的主旨(主要思想感情)。常用的表达诗词主旨词语有:心旷神怡热情洋溢豪情满怀慷慨激昂得意洋洋徜徉山水欢快欣喜喜悦舒畅自由恬淡闲适惬意仰慕追慕留恋同情 孤独寂寞思念郁闷空虚烦闷抑郁感伤辛酸悲痛悲愤忧愤激愤 悲壮壮志难酬忧国忧民消极避世讽刺指斥控诉第二步,后半部分找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志)。诗歌的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主旨所在。古代诗歌往往是先写景而后抒情,而这个“情”常常就是诗歌中心所在。例如:题
15、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宋王朝本在北方,迁都于此亦是“游人”。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
16、隐忧。第三步,前半部分寻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思是诗人的情意要融注在形象中。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一把金钥匙。诗歌常用意象象征意义(见附录)评价诗歌意境特点1什么是意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名言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当一些人物、景物的形象处在客观世界里被我们观察时,那些只
17、是“无情无意”物象。当诗人以自己个性化的带有特定情感的眼光观察了,并择取物象的某方面特征付诸毫端时候,这些物象就被称之为意象。而统一于作者主要思想感情一组意象,就是意境。2体味意境基本方法 从意象的形声色味等特征开始,通过合理想象,设身处地,把握意象的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的美丑、高低缓急、明暗、香臭等属性,并依人之常情,由己及诗,对应推断诗中的感情基调与感情变化。推断过程中注意主次关系取舍。3常见的评价意境特点词语注意词意轻重、侧重点等细微差别:壮阔 阔远(阔大悠远)雄奇优美 雄浑苍劲 雄浑壮观富丽堂皇瑰丽明丽淡雅 恬淡自然恬静 安谧 幽静和平生机勃勃繁华热闹 深远幽深奇险迷濛 迷茫飘渺虚幻 暗淡
18、 幽暗 昏暗荒寒肃杀萧条 萧索 冷落孤寂(孤独寂寞)落寞(冷落寂寞)悲凉慷慨悲壮 悲壮苍凉 凄凉 凄惨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例如: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
19、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精神面貌。第四步,详读全诗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下基础。题目是诗歌鉴赏切入点。认真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主要表现手法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向导。借助诗歌的题目,推断诗歌主题思想 古诗的写作往往有些传统的写法,同一类型的诗歌往往有几类大体相似的主题。根据这个规律,
20、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诗歌的标题推断诗歌的主题。如望月就可能思乡怀远,寄某某就可能表达对某某的怀念之情,登高就可能是思亲,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更何况有些诗歌本身就表明了作者的基本态度。如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题“悯”就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深同情。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写的就是离别的思念,即对亡妻的忠贞和怀念之情。再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思故园”就可看出是思乡的主题。例如:枫桥夜泊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为枫桥夜间景象
21、,“泊”字可知诗歌表现是一种羁旅情怀。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大体明确诗歌基本内容。移居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注释:将:岂 纪:经营。如果考生能够对这首诗的题目产生足够的重视,认识到陶渊明写的是搬到新家之后的事情,那么就会考虑到新家的环境和与邻里的关系。再根据诗歌的细节,就不难理解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谊”。这一类题目在诗歌中数量最大,考生们应该重视。借助诗歌的题目,初步判断诗歌的类型,明确诗歌基
22、本表现手法。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眼睛,作者拟题往往绞尽脑汁。诗歌的题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只要细加分析,就能基本分清诗歌类型,大体上明白诗歌表现手法。一些以事物命题诗很可能就是咏物诗。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以事物命题,可以初步判断为咏物诗,而咏物诗的基本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虞世南的咏风、贺知章的咏柳、于谦的石灰吟等便是如此。再如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和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从标题可以推断为边塞诗,而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多为写景叙述抒情相结合。又如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一
23、看便可以断定为写景诗,其基本表现手法必定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象这样的还有杜甫的江村,张旭桃花溪等等。注意诗歌的题目,了解诗歌作者,知人论诗,以察诗情 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有些诗歌的题目有提示全篇作用,如果从此切入,便容易抓住理解诗歌关键。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如杜甫五律倦夜,此诗题目,就颇令人感觉跷蹊。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怎么会“倦”?这是怎样夜?诗人为什么会倦?这些问题都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若能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诗歌,则必事半功倍。例如:送友人 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高考 复习资料 古诗 鉴赏 备考 方略 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