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教学设计(共9页).doc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地球教学设计(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同时包含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2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3 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4.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地球形状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采取合作探究、讨论、动手画示意图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
2、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同时注意强调科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演示能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的使用、地球的运动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地球仪和经纬网的使用、地球的运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突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建议通过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所了解的信息,最终汇总出教学结论。设置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假如你是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学者,你会如何去猜测和验证地球的形状?通过什么方法来测量“天有多大?地
3、有多厚?”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和经纬网,之所以成为难点,主要因为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还未深入接触,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尚有不足,所以需要利用实物地球仪进行难点突破,最终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包含主要要素的地球仪模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以便课堂组织讨论。2 学生每人发放一个小地球仪,教师准备大地球仪,并在赤道处利用透明胶固定红色线绳,在南北极点间连接两条黑色线绳,并使之可以根据需要转动位置。学生准备1 每人准备三根40厘米左右,颜色各异的醒目线绳,一个乒乓球、色笔。2 查找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方面的资料。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
4、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1思考地球形状方面自己所知所疑。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地球形状及认识过程和方法。2角色扮演,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3 环球航行就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3学生放飞思维,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4学生观察地球仪,提出问题。一、地球的形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小幽默导入新课。两支军队正在激战,一名士兵突然转头就跑,长官大声质问:为什么撤退?士兵回答:报告长官,地球是球形的,我从地球的另外一面绕到敌人后面去偷袭!“问:地球真的是球形吗?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1)首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宣读自己的资料。(2)教师对学
5、生提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正面评价,并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追问”,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板书第一节课题:第一节 认识地球1 学生在领会这一幽默后,讨论回答教师提问。(1)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宣读资料。(2)小组讨论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并绘制草图加以说明问题。2时空隧道。提出设想:假如你是2000多年前的一位学者,面对大地和天空,对其形状会做哪些思考或猜测?哪些自然现象会促使我们去思考大地的形状?2.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并绘制草图来说明自己的看法。3中国古代有哪些传说与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有关?讨论后板书:一、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4问: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师引导学
6、生破除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5讲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漫长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的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性。3学生讨论后发言(夸夫追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等)。4 学生可能的回答:如望远镜、交通工具、自然条件、宗教迷信等。5听教师讲述。6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真正认识到了地球是个球体?教师重点介绍航行的艰辛,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探险精神教育。讨论后板书: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9月-1522年9月7问:麦哲伦这一次环球航行就一定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6.学生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可以阅读书本,也可以说出自己所知。7学生
7、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利用简图说明自己的观点。8讨论:如果环球航行还不能使你相信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你有更好的办法吗?讨论总结后板书:宇宙观测: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9.展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强调:虽然不规则,但这种差别相对于地球庞大的体积显得微不足道,所以看上去像个正圆球。8.学生提出在现在科技水平下各种可能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相互质疑,使讨论更深入。9.观察照片.并在练习本上比较夸张的画出地球的真实形状。教师加以点评,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地球形状这一重点。二、地球有多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问: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通过问题导
8、入地球大小的教学。板书:二、地球的大小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课本16页2-5示意图,组织学生讨论,关于地球的大小,你想知道哪些信息?3.教师简单介绍南北极、极半径、赤道、赤道半径,指导学生读课本2-5示意图。板书: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4.问:你能解释一下“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寓意吗?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如此吗?1 思考问题。学生发言说明自己所知。2 学生发言,说出关于地球的大小方面想知道的信息。3 学生发言后,看课本插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的图中填写地球的基本数据。4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积极发言。本课总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
9、这一过程中,既有科学与迷信的较量,也有方法与技术的进步,更有人类对真理不畏艰辛的追求。从“盖天说”到“浑天说”,再到麦哲伦环球航行,最终到人类太空遨游,才真正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并精确的制作出地球的模型,这是人类进取精神的充分体现。板书设计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一、 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 6357千米二、地球的大小1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2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3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 地轴和南北两极2 赤道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在古代,已经有学者通过观察一些现象
10、就断定脚下的大地是个球形,甚至有人还大致测量了地球的大小,与今天人类用高科技手段获得的数据基本吻合。请查找资料,用电脑制作演示文稿或出一期墙报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学步骤(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学生提出与地球仪有关的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2学生对照地球仪,总结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表示方法。3重要经线、纬线的地理意义。3在教师指导下制作完成地球仪模型。4创设情境,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4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互测掌握情况。一、纬线和纬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创设疑问,导入新课:谁能告诉老师,足球的气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 地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