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共14页).docx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共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共14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当前,我们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总的来说,所花时间较多,所获效果有限。究其原因,教师对“为什么听课?”“听课到底听些什么?”“听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底有怎样的价值?”等这些问题的认识十分模糊,缺乏专业化程度,这主要体现为三无:听课,无合作的任务,没有明确分工。评课,无证据的推论,基于假设的话语太多。听评课,无研究的实践,应付任务式的居多。提倡课堂观察式的听评课,摒弃那种“无需知识基础”、“谁都可以听评课”、“随意点评”的做法,倡导那种理解课堂、重在合作、关注学习、基于证据的听评课,以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为目标。使听课成为教师专业研究的有效工具,使听课
2、活动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让教师“看到”自己教学行为的某些不足,从而进行教学行为的转变,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改进。一、课堂观察的定义课堂观察主要不是教师的自我观察,也不是教师个体随意去“观”别的教师的课,而是指有组织的、有准备的、通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或相关的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借间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记录有效数据,并依据收集的资料、数据做出相应研究的一种改进教学的方法。课堂观察,就是观察课堂。课堂观察有四个要素:学生学习、老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其中学生学习是课堂的核心,另外三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出于观察的需要。将每个要素分解成五个视角,再将
3、每个视角分解成3-5个观察点,总结为“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观察的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确定观察点要素视角观察点举例学生学习 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以“达成”视角为例,有3个观察点:.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察/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教师教学 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以“环节”视角为例,有3个观察点:.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课程性质 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以“内容”视角为例,有3个观察点
4、:.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民?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课堂文化 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以“民主”视角为例,有3个观察点:.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上述68个观察点并不是要求每堂课都需要观察68个点,它只是说明课堂观察是非常复杂的,充满着丰富的信息。二、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堂观察是一项专业研究活动,需要一套完整
5、的程序。确立观察点、开发观察工具(观察工具指:观察点数据的记录表格,标有好、中、差生的座次表、录音、摄像设备等)、进入课中观察、作出推论、撰写观察报告构成了课堂观察活动的五个关键环节。其中,确立观察点、开发观察工具、作出推论是课堂观察最关键的三个环节。课堂观察同样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在研究方法层面,有两层意思:其一,课堂观察遵循可观察、可记录的原则。通过解构课堂,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收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拆、推论,以此改善教
6、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其二,课堂观察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借助于三个阶段的持续活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课前会议主要是:让上课老师陈述内容主题、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学习结果检测等,以便于观察者确定有针对性的观察点;在课前会议方面,原本要求围绕五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但鉴于学案/教案、QQ等校内普及,观察者可提前分享上课人的教学设计、座位表。我们要求被观察教师只要重点说明“目标、活动、评价”这三个问题,那么本节课也就清楚了。然后观察者根据自己任务开发课堂观察工具。在量表开发方面,为了节约量表开发的时间,我们选择的观察尽量与以前的观察相同或相近。这样就可以在原来开发的量表的基础上,作
7、些适当的修改,同时积极利用课堂观察合作体(备课组、教研组、自愿组合的团队)合作开发量表,这些都有效地节约了时间,以便于自己收集更可靠的证据。并根据课堂观察工具,选择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进入实地观察,收集那些可以作为关键性证据的课堂实录,或记下自己的思考。课后会议阶段:主要关注定量或定性分析、有效学习的证据、资源利用的适宜性、预设性与生成。课后,被观察教师在进行课后反思中,要求被观察教师只要列举35点反思,而不必面面俱到。观察者报告观察结果时,由于课后会议时间有限,首先要简明,观察者的报告应有全景式说明,但应杜绝漫谈式发言,应抓住核心说明几个主要结论。其次有证据,观察者发言必须立足于观察到的证据,
8、再作必要的推论,杜绝即席式发挥。再次要避免重复。在小组观察报告撰写方面,可以将报告与教学随笔在课堂观察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必拘泥于完整的观察报告。这样既节省了一定的时间,而且在现实境况下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围绕课前会议确立的观察点,提出旨向教学改进、针对此情此境此教师的建议和对策。课堂观察为每个人的思考、研究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和被观察的机会,可以使教师们得到更快、更好、更专业的成长,特别是对“被观察者”(上课人)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三、课堂观察中观察点确定存在的问题(一)、面临问题课堂观察,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听评课。1、课堂观察专业要求较高。与一般的听评课活
9、动相比,课堂观察专业要求较高,学校大多数教师尽管耳闻目睹不少,也跃跃欲试,但一旦进入实际操作,还是心怀畏惧。比如,如何选择观察点,如何开发观察工具,如何处理记录的数据,如何作出合理的推论等等。如果缺乏课堂观察的专业学习,将无法进入这种新的听评课范式。2、教师听评课惯性的限制。传统听评课,听课教师课前无需准备,听课记录较为随意、没有体系,课后的评议多是老教师的“一言堂”。课堂观察则要求课前选择观察点、选用或开发观察工具,听课时要求利用工具收集信息,课后基于收集的课堂信息作出推论。在这种要求之下,新、老教师都需要突破传统听评课的惯性限制,“不适应”成为大家共同的遭遇。3、教研组组织的困惑。传统的听
10、评课,教研组的安排服从于学校的指令,安排谁上课,上什么课,都无需进行更多的专业分析和选择。课堂观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不容置疑,但是对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时间、精力的限制。这一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让课堂观察成为教师日常的专业生活方式。新的范式,要求教研组的角色从行政走向学术,从任务型走向专业型,需要一种超越行政的行事作风。课堂观察的操作,对教研组长来说,是个莫大的挑战。(二)、问题的解决1、建立相关制度。明确提出“课堂观察作为教研组活动的规定行动,每个教研组本学年都要开展课堂观察的实践活动,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校本教研形式”,借助行政力量推进。同时修订教研组考核条例,要求各教研组运
11、用课堂观察技术,每组每学期课堂观察活动不少于三次,并要求上交完整的课堂观察课例。2、加强专业学习。学校安排时间,组织教师研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加深对课堂观察范式的相关理念、框架、程序的认识。3、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体会课堂观察的理念和技术,体悟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4、提供时间保证。5、精简观察程序。6、课堂观察为每个人的思考、研究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和被观察的机会,可以使教师们得到更快、更好、更专业的成长,特别是对“被观察者”(上课人)的专业成长有裨益。7、观察点确定随意性和盲目性在课堂活动中,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确立观察点的过程。本
12、质上,观察点就是研究的问题,若没有观察理念上的转变,没有问题意识,观察者就会觉得确定观察点是一种“多余的复杂”,在确立观察点时就会表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影响课堂观察的专业性和有效性。8、观察点缺乏针对性,与特定的课堂没有多少关系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遵循“观察点应来自此人、此时、此地、此课”的确立原则。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我们才会追问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是什么,上课班级有什么特征,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是在什么地方上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习(教学)目标与学习(教学)策略是否有创新,教学环节是如何构成的,教学评价是怎样开展的。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就是“此人、此时、此地、
13、此课”的具体表征。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确定的观察点很容易是盲目随意的选择结果。9、观察点无法观察,找不到对应的观察行为或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证据意识淡薄或者问题大而不当造成。课堂观察是一种基于证据的课堂研究活动,观察者通过自身的感官和辅助工具获取证据,而证据来源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或课堂环境与课堂氛围。因此,确立观察点时,必须考虑到观察点在课堂中能找到相应的教与学的信息来源,否则,研究的问题也就无法解决。10、观察点孤立无援,难以与同伴的观察构成有效的研究体系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观察者没有很好地合作或事前没有整体地考虑。四、问题解决的策略1、按照“从领域到问题,从问题到观察点”的方法确立观察点
14、如何找到适切的观察点?从教学法的角度看,探究性学习值得关注的问题有:哪些问题值得探究,提供什么条件让学生探究,哪一种探究方法更合理,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产生什么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探究效果等。然后,将研究问题转化成观察点。2、按照“此人、此时、此地、此课”的方向确立观察点“此人、此时、此地、此课”,是指观察要切合课堂的具体情况,如观察者、被观察者、教学背景、教学中的关键事件等。3、从观察者或课堂观察合作体的专业发展需求确立观察点。例如,初入职教师需要掌握讲授和提问的教学方法,还必须利用好教材,“讲授的效度”、“提问的方法与过程”、“教材处理”等观察点对他们是比较适切的
15、。4、从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事件确立观察点。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是指对课堂教学产生关键作用的技术与规程,它主要与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有关。例如,在习题讲评课中,“教师对学生错误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就是教学关键事件,它是高质量的观察点。所以,以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事件作为观察点,就会让课堂观察合作体围绕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要素展开专业的研讨,这样的课堂观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课堂研究活动。5、按照“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原则确立观察点“可观察”是指在课堂上能找到与观察点相对应的行为特征,即相应的教学行为、学习行为等。五、课堂观察中总体易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1、认为有观察点就行,没有观察工具不影响课堂观察课堂观察
16、是一种基于证据的课堂研究活动。观察点为进入课堂寻找证据提供了方向,但观察点自身并不产生证据。只有围绕观察点确定获取证据的策略与框架,才可能解决所研究的问题。2、研究的问题观察工具结果推论不具有一致性课堂观察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研究模式,这就要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逻辑上应该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在开发观察工具时,必须对以下问题作系统性考虑;如何选择这个观察点,如何理解这个观察点,收集哪些证据才能解决这个观察点?观察工具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观察工具能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准备怎样推论。如果观察工具与研究的问题和推论不具有一致性,就将导致观察工具无法解决要研究的问题,根据这样的工具得到
17、的推论必然偏离研究的问题。3、观察点的研究思路与观察指标的设置不合理研究观察点,首先需要有明确的研究思路,然后需要将研究思路具体化为观察目标,才可能收集到解决问题的证据。例如,仅从提问的对象和方式来研究“提问的效度”,不可能实现研究的目的。在观察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二种问题:一是以价值判断替代观察指标,例如,某观察者以“清晰度、准确性、合理性”来观察“提问的效度”。二是以数据分析指标替代观察记录指标,例如,某观察者以“频次、程度、评价、排序”来研究“提问的方式”,由于这些数据没有与具体的提问过程相联系,最后必然导致这些数据无法解释、无法推论。4、观察工具不便于课堂中记录和课后整理与推论
18、许多观察工具进入课堂后,就会发现它的操作性不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必要的使用说明,不便于记录。例如,有些行为或现象若不用简便的符号替代,就很难记录到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二是表格的设计不合理,使一些重要的、关键的观察数据或现象难以被记录下来。例如,表格留空不够,无处可记。三是观察指标的编排顺序不便于记录后的整理、归纳及推论。例如,不遵循观察指标间的逻辑关系,随意排放观察指标,就会增大课后数据处理的难度。六、课堂观察中易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1、从教学法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的框架从教学法的角度寻找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框架,是科学正确地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以观察点“提问的效度”为例,若从教学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 观察 走向 专业 听评课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