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共11页).doc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青海碱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风险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在各项管理、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确定和更新。三、术语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2、事件:造成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3、
2、危险源(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4、相关方:关注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5、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6、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7、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8、可容许的风险:组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9、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四、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
3、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五、评价方法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确定选择: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对设备设施(安全生产条件)、工作危害分析(JHA)对作业活动、预危险性分析(PHA)对系统危险性、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危险性工艺等进行风险评价。同时,为及时掌握生产现场安全状况,公司通常采取现场检查法和询问法。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
4、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适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2、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3、预危险性分析法: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
5、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 (2)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或灾害)的可能类型; (3)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5)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
6、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6)制定事故(或灾害)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4、可操作性分析法:是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工程项目或生产装置中潜在的危险进行预先的识别、分析和评价,识别出生产装置设计及操作和维修程序,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装置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为制定基本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进行决策提供依据。HAZOP分析是以偏差,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与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为导向的分析过程,首先需要将被分析流程根据设计意图、功能、设备等要素,以及分析者的工作习惯划分为若干节点,而后逐次考虑各个节点上出现的各种可能的偏差,针对每个偏差,需要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7、、可能导致的后果、有无对应的安全措施,其危害程度如何,是否需要提出整改建议等。六、评价时机1、常规活动每年一次(一般不超过12个月)。2、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遇有下列情况应在开始之前:(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2)技术改进项目;(3)生产设施的变更项目。七、评价依据: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2、有关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5、合同规定。八、评价准则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 级标 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
8、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险 评价 管理制度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