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数学课题组 彭荷香专心-专注-专业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粗浅认识和体会。一、动手操作,要注意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实际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知识,在实践
2、中获取知识操作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的过程。如果说教学生怎样想是明于心,那么教给学生怎样做就是动手。而技能又是练出来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要培养多动脑、多动手的习惯。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1、用“折一折”的方法;2、用软尺量的方法;3、用铅笔比的方法;4、用毛线量的方法;5、用三角尺量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探索,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遇到问题互相讨论,使课堂便得轻
3、松活泼、丰富多样。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心智才能得到开发。只有让学生有时间,有条件去接触,参加实践,才能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二、动手操作,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人的思维,从整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作基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
4、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认为学生理想的学习过程,应该始于直接经验,逐步向抽象经验展开。在数学课中,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教学欣赏与设计、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几幅图,想想这些图形是什么,是怎么组成的?用在什么地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幅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自由自在地表达想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三、动手操作,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
5、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创造地学习。而兴趣支配人们的行为的动机,并非人的头脑中固有的。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的引导,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分苹果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3个活动。活动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师:有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可以放4盘;用4个5相加得20,可以放4盘;从20中减去5个4得0,可以放4盘;也有的同学列出除法算式,这时让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先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讲一下除法竖式的写法,师再总结。活动2:
6、体会平均分后出现余数。师:有20个苹果,每盘放6个呢?请每个同学用苹果图片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竖式。(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研究竖式各步表示什么意思即单位名称的写法,并介绍余数。)活动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先由学生操作,再列出除法竖式,14个苹果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样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体会到学习除法的必要性,了解了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想自己去研究、去动手操作,从而培
7、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四、动手操作,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语言功能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在实践操作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直观材料和直观材料之间,动作与直观材料之间往往都存在者一定的逻辑联系,而这些联系,用动作或直观材料都是无法表示的,这就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揭示这些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前后连贯的合乎一定逻辑联系的思路。 案例:讲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分三步进行:(1)操作: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 让学生涂上颜色;(2)操作:再拿出一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 涂上颜色;(3)解决问题:两次
8、共折了几分之几?第一次比第二次多折了几分之几?(4)观察“折”的结果, + = , - = ,师生共同归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又如:讲正方形的特征时分三步进行:操作: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正方形纸,上下、左右对折后,口述:对边是相等的。操作:把纸取开,沿对角线对折,口述:上下、左右都是相等的。观察“折”的结果,上下相等,左右相等,上下和左右也相等,从而得出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分析、归纳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后,通过学生的外部语言,完整的复述操作过程,然后通过分析、归纳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促进外部活动的内化。五、动手操作,要注意操作方法的恰当性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
9、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长方体的面积一节时,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教师是把表面积整体展开,得到一个组合的平面图形,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有的教师把三组相对的面逐次撕下来,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我认为以上这些操作方法不够妥当,因为无论是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还是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都必须凭借三维空间才能实现。在分析探索长方体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和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的方法时,必须凭借“体”的形象或
10、“体”的表象进行,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求这4个面的面积是用“长宽2”和“宽高2”。但如果离开“体”的形象,把两组对面放在一个平面上考察、研究,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眩感求这两组对面的面积似乎是“长宽2”。由此可见,用展开法的操作方法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可取的。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活动前,应制作活动教具(可逐次展开相对的两个面,且可马上复原),操作时,凭借“体”的形象,用动态演示,突出感知对象,把一组对面先展开,展开时这组对面仍不离开“体”,学生看清楚后,马上把这组对面复合“体”上。这样通过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综合归纳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
11、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六、动手操作、要注意操作过程的有序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进行“凑十”,
12、然后让学生想操作过程。案例:9加2的进位加法,教学程序分三步。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算呢?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再添1个)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个分成1个和1个。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学生说:9十1=10),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学生说10111)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七、动手操作、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在数学教学内容
13、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几何形体时,学生用纸折角,用尖尖的地方刺手心,用硬纸条做活动的角,用铁丝、小木条围成长方形框架,让学生用他们的小手去触摸、感知,加深理解,建立丰富的表象,提高空间的想象力。如用两个圆圈和3根等长的铁丝制成框架式的形体,展开后经过观察与讨论,学生思路打开,想象丰富。他们把这个框架式的形体既可看作有底无盖的油桶,又可看作有底无盖的水桶,还可以看作无底无盖的烟囱,还可以看作是一个与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除此而外,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还要做到适时,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进行,操作活动可以引起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总之,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尝试、探索,善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勇于质疑、悟理,学生就能自始至终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探索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