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共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3年来,北京地区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按照统一部署,积极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以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北京地区患者满意度,切实增强了北京地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一、 工作目标 20182020年,进一步巩固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将其固化为医院工作制度,不断落实深化。进一步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不断
2、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利用3年时间,努力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二、巩固切实有效举措,形成医院工作制度在总结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经验成效的基础上,自2018年起,医疗机构要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等。 (一)预约诊疗制度。三级医院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
3、,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30分钟;二级综合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1小时。三级医院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间手术预约服务,探索提供预约停车等延伸服务。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基层卫生处,市中医局 (二)远程医疗制度。到2020年底前,我市各综合医联体实现远程医疗覆盖本医联体内100%医疗机构。深入推进北京市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工作,向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
4、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基层卫生处、信息统计处,市中医局 (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条件的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疗机构开展临
5、床路径工作管理。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市中医局 (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在全市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100%覆盖。医疗机构通过市、区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市中医局 (五)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三级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
6、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责任部门:委公众权益保障处、组织人事处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医疗安全。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在以下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获得国家或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医疗机构,要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面向住院患者,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
7、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中医医疗机构要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市中医局(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推动我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加强院前院内衔接。医疗机构不断优化院内救治流程,实现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
8、和一体化的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按照关于进一步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京卫医2017256号)要求,落实北京市进一步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工作方案的各项工作安排。探索在我市建立陆地、空中立体救援模式。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老年妇幼处、应急办,市中医局(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结合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8-2020年度重点任务(京卫医2017267号)要求,推进医联体内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间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进一步 改善 医疗 服务 行动计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