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永昌县城关第三小学 朱海鸿【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作为新课程之一的教科版科学教材正式启用,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更贴近学生生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将科学学科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一方面,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可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创造性智慧。最终达到
2、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关键词】信息技术 科学教学 探究 创新能力 信息素养进入21世纪,作为新课程之一的教科版科学教材正式启用,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更贴近学生生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但科学课难上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上一节科学课要准备很长时间,效果还不一定好。如果是实验课,老师有材料,实验现象又比较明显的话,那还好。可是涉及到关于天文、地理和需要长期观察的内容时,老师们普遍感觉难上。在教学中将科学学科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也就成为了必然。一方面,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
3、起来,可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创造性智慧。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一、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学生获得知识的真正唯一途径是书本,但真正要达到学生全面发展,有丰富的知识,还需依靠多媒体技术,我国的地域辽阔,祖国的河山壮丽,各种资源丰富,那用什么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呢?虽然我们可以从一些媒体中获取,但那是肤浅、表面的,这些知识没有系统性,还是“虚”的。因此,要改变这个“虚
4、”,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真正再现,让学生真正见其所未见、闻其所未闻,准确认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事物,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与正确理解,接受丰富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宽、更广、更深入。如在教学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地球上的生物特别是针对濒临绝种的动植物的探究欲望十分强烈,教材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我们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环境资源的优势,设计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收集学生的许多问题后,再和同学们一起确定活动主题,以保护人类的朋友濒临灭绝的动植物为主题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科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1】。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依据
5、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如google、baidu、yahoo等搜索网站,或是登陆各类科学内容的网站搜集文字及图片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制作成一份小报,在教室里张贴后供全班同学观赏交流。通过学习成果的发布,展示表现自我的能力,发展解释和评价能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成功的科学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态度。所以,上课的老师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样能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六年级的科学教材中第二个单元是我们的地球。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先从教学资源中下载了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地表
6、形态、地球内部的构造图,火山喷发的影像资料等,帮助学生多方位地了解地球。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一个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信息手段的有效运用使学生产生了想了解更多有关地球知识的欲望,他们从网络资源中了解到: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地震之前有怎样的预兆,怎样有效避免带来的灾害等等。学生对地球内部构造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交流、讨论的高潮。老师及时组织了一个实验“暗盒里有什么”,帮助学生建立猜想、推理、论证的科学思想。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在科学课程的实施和组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已经让广大的科学老师体验到“什么是现代化的教学”。我们都知道,科学讲究的是实验的严密性,是数
7、据的准确性。但是有的时候受到各种客观、主观因素的影响,实验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足以说明问题,老师们也常常为此苦恼。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避免这样的现象,大大地提高了的效果。首先,老师们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的情境,引人入胜。好的开头总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教学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在教学火山与地震一课时,老师一开始就以一段火山喷发的录像展示给学生,既而引入火山形成的原因。学生被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如果换作是老师的一段文字式的讲解,肯定不如直观的影像资料的效果好。其次,信息技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整个火山与地震的
8、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学生收集资料、汇报交流的基础上,以课件形式展示了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以及最终形成火山喷发的原因【2】。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中,清楚地明白了有关火山的科学知识。再以科学实验模拟火山的喷发,这样给学生的感受非常强烈。而如果只是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的话,不能足以说明火山形成的内部原因,学生也仅仅是对实验的现象感兴趣。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丰富,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我们培养的是会学习的人,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所以,在科学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
9、生的创新能力是个重点。但现在的学生依赖性强,怕动手,耐挫性差。老师针对这样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逐步地引导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养蚕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刚开始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我县实际情况的制约,学生没有条件亲自养蚕,更不能做到每日观察,了解蚕的生活特性,写好观察日记。所以老师在组织教学时,适时地给学生播放了“蚕的一生”的动画,引导学生的有意观察,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出科学家们没有发现的秘密。同时向学生介绍了几个关于科学的网站,鼓励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就这样,老师处于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学生是实践的主体。老师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寻求帮
10、助。这样的探究活动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欢迎。学生真的发现了在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例如:蚕不仅仅吃桑叶,蚕在吐丝前排泄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是为了尽量缩小体积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验证都是学生自己解决,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五、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学生知识面丰富,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甚至害怕与人沟通、交流,生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老师在教学中有意地带领学生浏览了“小学科学网”、“做中学”等几个比较受学生欢迎的网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资料,避免了老师强迫学生接受
11、知识的现象。对于那些原本知识储备就比较丰富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充实更高层的知识,而对于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了解最基本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既是一个引导者、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一个活动者,和学生一起把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拿来为教学所用。在教学光的知识时,学生对光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常见的光,看得见的光。确实,这样的一个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想凭借实验效果肯定是不行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角度地了解了光的知识,学生直接在网络平台中交流,学生获得的知识自然也就丰富了许多。而且,在这样的资源中获得的知识图文并茂,给学生强烈印象,效果当然优于老师空洞的讲解。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也养成了遇到问题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尝试着先自己解决的好习惯。总之,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小学生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无疑会为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也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艺术,为培养新型人才奠定基础。课堂教学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也将是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发展的大趋势。【参考文献】1、章剑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8期26页;2、姚伟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及思考,中国教育部2001-10-27第四版。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