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发展历程(共14页).doc
《无线通信发展历程(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通信发展历程(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汪涛(华南理工大学 电子与信息学院2005级1班,广州 )摘 要:本文以多址接入和双工技术这两项现代无线通信的基础技术为主干,回顾1G和2G系统使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关键技术,比较正在发展中的几种3G系统的标准,还简要介绍了4G系统和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其关键技术。关键词:无线通信系统;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双工中图分类号:TN9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36X(2008)05-xxxx-xx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
2、emsWANG Tao(Class 05(1),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1G and 2G systems by introducing two core technologies of moder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ultiple Access and Multiplexing. Then, several
3、 developing 3G standards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Finally, new features and core technologies of 4G and fu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 briefly introduced.Key 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DMA; TDMA; CDMA; Multiplexing1 引言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是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和双工(Multiplexing)
4、。从1G到4G的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史基本上就是在这两项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多址接入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同时接入无线通信网提供了可能性。图1给出了三种最典型的多址接入技术:FDMA、TDMA和CDMA的比较。收稿日期:2008-05-13;修订日期:2008-xx-xx作者简介:汪涛(1987-),男,华南理工大学 2005级1班本科生,专业为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学号0。图1 三种最典型的多址接入技术 双工技术为用户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提供了可能性。图2给出了两种最典型的双工技术:FDD模式和TDD模式的比较。图2 两种最典型的双工技术 表1给出了历代蜂窝系统所采用的多址接入和双工技术。1(p450)
5、蜂窝系统多址接入和双工技术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AMPS)FDMA/FDDGlobal System for Mobile(GSM)TDMA/FDDUS Digital Cellular(USDC)TDMA/FDDPacific Digital Cellular(PDC)TDMA/FDDCT2 Cordless Telephone(无绳电话)FDMA/TDDDigital European Cordless Telephone(DECT,无绳电话)FDMA/TDDUS Narrowband Spread Spectrum(IS-95)CDMA/FDDW-CD
6、MA(3GPP)CDMA/FDDCDMA/TDDcdma2000(3GPP2)CDMA/FDDCDMA/TDD表1 历代蜂窝系统所采用的多址接入和双工技术2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2.1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简介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组建的模拟蜂窝网也被称为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下称1G)无线通信系统。这些系统中,话务是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采用模拟调制,这些系统容易被第三方窃听。1G的主要蜂窝系统包括AMPS、NMT、Hicap、CDPD、Mobitex、DataTac、TACS和ETACS。20世纪70年代末,A
7、T&T的贝尔实验室发明了美国的第一个蜂窝电话系统,即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Ameritech公司的AMPS在1983年首次在芝加哥的城区和郊区部署。当年,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分配了位于800MHz频段的40MHz频谱给AMPS,到了1989年,由于业务量激增,FCC又额外分配了10MHz(称为扩展频谱)给AMPS。最初的AMPS蜂窝系统的特点是:蜂窝较大,基站采用全向天线以减少成本。在芝加哥部署的AMPS覆盖了大约2100平方英里。时至今日,AMPS仍然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农村)使用
8、,包括美国、南美、澳大利亚和中国。虽然在每个国家AMPS所使用的频带不同,但其无线接口标准是一致的。到了80年代中期,ETACS(The European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在欧洲发展了起来,ETACS和AMPS基本一致,但其每个信道的带宽为25KHz(AMPS为30KHz)。ETACS和AMPS的另一个不同在于电话号码(Mobile Identification Number)的划分,因为欧洲的电话号码要划分为国家区号,而美国的电话号码要划分的是州区号(Area Code)。1(p533)中国于1983年规定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频段为870-8
9、89.975MHz与915-935.975MHz,频道间隔为25KHz。1990年8月确定采用TACS制式,即频段为890-915MHz与935-960MHz,双工间隔频率为45MHz,并且规定即日起停止引进非该频段的模拟蜂窝系统,原来已引进的各种系统可以沿用到2005年。2(p221)表2给出了AMPS、ETACS和NTT(日本采用的1G系统)系统的性能指标比较。系统名称AMPSTACSNTT使用地区美国欧洲、中国日本频段/MHz基站发射移动台发射870-890825-845935-960890-915915-940860-885频道间隔Bc/KHz302525收发频率间隔/MHz45455
10、5基站发射功率/W10010025移动台发射功率/W375小区半径/km2-202-202-20区群小区数/N7/127/129/12话音调制方式FMFMFM频偏/KHz+12+9.5+5信令调制方式FSKFSKFSK频偏/KHz+8.0+6.4+4.5速率/(KB/s)1080.3纠错编码基站BCH(40,28)BCH(40,28)BCH(43,31)移动台BCH(48,36)BCH(48,36)BCH(15,11)表2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比较所有1G系统都有两类逻辑信道: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业务信道传输模拟FM电话,同时还传输必要的模拟信令。控制信道分为下行的寻呼信道和上行的接入
11、信道,均传输数字信令。2.2 频分多址接入技术FDMA技术是1G系统广泛采用的多址接入技术,每个用户被分配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频带或信道。这些信道按需分配,且不能被其他用户共享。在采用了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下称FDD)模式的系统中,用户被同时分配了一对频率,一个用于前向信道,一个用于反向信道。较高的频谱用作前向信道即基站向移动台方向的信道,较低的频谱用作反向信道即移动台向基站方向的信道。FDD模式要求同时占用2个信道(2对频谱)才能实现双工通信。所以,基站必须同时发射和接收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任意两个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都必须经过基站的中转。此外还要
12、设置频道间隔,以免因系统的频率漂移造成频道间重叠。前向信道与反向信道之间设有保护频带,用户频道之间也设有保护频隙。如图3所示。图3 频分双工的前向与反向信道 FDMA遇到的主要干扰如表3所示。干扰方式起因解决方法互调干扰系统内非线性器件产生的各种组合频率成份落入本频道接收机通带内选用无互调的频率集邻道干扰相邻波道信号中存在的寄生辐射落入本频道接收机带内加大频道间的隔离度同频干扰相邻区群中同信道小区的信号造成的干扰适当选择频道干扰因子Q表3 频分多址的主要干扰下面是消除互调干扰(亦称“非线性作用”)的一个例子。假设一个基站传输的两个载波频率为1930和1932MHz,并由一个可以产生非线性作用的
13、放大器放大。该基站使用的频段为1920MHz到1940MHz,则由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知识可知,则带内和带外互调干扰产生的频率为mf1+nf2,其中m、n为任意整数,而f1、f2为载波频率。一些典型的频率包括:1930,1928,1932,1934,1926,1924,1936,1938(单位:MHz)。在AMPS中,当一个用户与基站通信时,将占用一对双工信道,它们间距45MHz。如果多个用户要同时使用AMPS,则需要占用多对信道。因此,不难想到一个FDMA系统能同时支持的最多用户数由式(1)给出:(1)N = ( Bt - 2Bguard ) / Bc式中Bt是总的频谱宽度,Bguard是在频
14、谱宽度边沿的保护频带,Bc是频道间隔(参见表2)。此处的Bt和Bc可以理解为双工信道中的一个,所以需要为前向和反向信道同时分配一对对称的频带(通常相隔45MHz或55MHz)。对于美国的AMPS蜂窝运营商,如果它分配到了每个单工频带12.5MHz的宽度,即Bt为12.5MHz,Bguard为10KHz,且Bc为30KHz,那么按照式(1)可得N = (12.5106 - 2(10103) / 30103 = 416,即每个蜂窝载波可分配最多416个信道。1(p452)FDMA的优点在于其符号时间远大于平均延迟扩展,所以码间干扰较少,无需自适应均衡。但每信道占用一个载频,信道的相对带宽较窄,即通
15、常在窄带系统中实现;且基站复杂庞大,易产生信道间的互调干扰,必须使用带通滤波器来限制邻道干扰。最后,FDMA的越区切换较为复杂,必须瞬时中断传输,对于数据传输将带来数据的丢失。33 第二代无线通信系统3.1第二代无线通信系统简介从2G开始,无线通信步入了纯数字时代。2G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的标准都以商业利益为宗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运营中的无线通信系统都是2G系统,其中60%的市场被欧洲标准占据。2G标准包括GSM、iDEN、USDC(D-AMPS)、IS-95、PDC、CSD、PHS、GPRS、HSCSD和WiDEN。第一代AMPS系统并不能满足当今大城市的通信容量需求。数字蜂窝(Dig
16、ital Cellular),亦即采用数字调制技术的蜂窝系统,可以极大地提供系统的容量和性能。经过主要蜂窝产商的大量研究和比较,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USDC(The United States Digital Cellular System)实现了可以在固定频带内支持更多用户的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在每个AMPS信道上,USDC可以支持3个全速率(Full-rate)用户或6个半速率(Half-rate)用户。在FDD模式上,USDC沿用了AMPS的45MHz间隔。1990年,USDC/AMPS双模式系统由EIA/TIA(Electro
17、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在Interim Standard 54(IS-54)中标准化,随后被升级到IS-136。由于USDC保持了和AMPS的兼容性,有时也被称为D-AMPS(Digital AMPS)。USDC(IS-136)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表4所示。参数USDC IS-54标准多址接入/双工模式TDMA/FDD数字调制方式/4 DPSK频道间隔Bc30KHz反向信道频带824-849MHz前向信道频带860-894MHz前向和反向信道数据速率48.6Kbps频带利用率1.6
18、2bps/Hz均衡器未指定信道编码7比特CRC 和码率为1/2、约束长度为6的卷积码交织2时隙交织器每信道用户数3(全速率,7.95Kbps/用户)6(半速率,3.975Kbps/用户)表4 USDC系统的性能指标表4中信道编码中采用7比特CRC 和码率为1/2、约束长度为6的卷积码,即输入1个比特,输出2个比特,前后6个码元均有约束关系。而交织编码主要应对突发干扰,交织深度越深,抗突发错误的能力越强。交织是按照水平写入、垂直读出的顺序进行的。1(p542)1982年,北欧四国向CEPT(Conference Europe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提交了一
19、份建议书,要求订制900MHz频段的欧洲公共电信业务规范,建立全欧统一的蜂窝网移动通信系统,以解决欧洲各国在1G系统中采用多种不同系统造成的互不兼容、无法漫游的问题。同年,GSM(Group Special Mobile)成立。经过几年的讨论和现场测试和论证比较,1986年,GSM成员国选定了窄带TDMA方案。1988年,欧洲18国达成GSM谅解备忘录并颁布了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标准。它包括两个并行的系统,GSM 900和DCS 1800,这两个系统功能相同,主要的差异是频段不同。在GSM标准中,未对硬件做出规定,只对功能、接
20、口等做了详细规定,便于不同公司的产品可以互连互通。GSM标准共有12项内容,包括:概述、业务、网络、MS-BS(移动台-基站)接口与协议、无线链路的物理层、话音编码规范、MS的终端适配器、BS-MSC(基站-移动交换中心)接口与协议、网络互通、业务互通、设备型号认可规范、操作和维护。2(p228)图4是GSM的Logo,它的身影出现在无数手机和其它无线通信设备上。4图4 GSM的LogoGSM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5所示。由图可见,GSM蜂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基站子系统(简称基站BS)由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网络子系统由移
21、动交换中心(MSC)、操作维护中心(OMC)、原籍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等组成。由MS、BS和网络子系统构成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该网络由MSC与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公用数据网(PDN)进行互连。图5 GSM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3.2 时分多址接入技术TDMA是2G系统中的几个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包括USDC和GSM,所采用的多址接入技术。它把频谱资源分为几个时隙(Time Slots),每个时隙只允许一个用户收发数据。用户通过周期性地占用时隙来占用信道,所以一个信道可以认为是一个在每帧(F
22、rame)中重复出现的,这里N个时隙组成一个帧。TDMA传输数据的方法是buffer-and-burst,所以每个用户的传输并非实时的。这也要求TDMA不能再采用FDMA那样的模拟调制方式。TDMA的帧结构如图6所示。图6 时分多址的帧结构TDMA的效率是指TDMA系统所传输的数据中有百分之多少是包含了要传输的信息,而非同步信息的。帧效率f,指的是每帧中信息比特所占的百分比。这里的信息包括了信源和信道编码时所需要的比特,所以对用户来说真正的效率要比f还低。每帧用于同步的比特总数bOH由式(2)给出。(2)bOH = Nrbr + Ntbp + Ntbg + Nrbg式中Nr是每帧中同步突发(R
23、eference Burst,用于网络同步)的数量,Nt是每帧中话务突发(Traffic Burst,用于数据传输)的数量,br是每个同步突发中所需要的同步比特数,bp是每个话务突发中所需要的同步比特数。bg是保护时间等效的比特数(保护比特)。整个帧的比特数bT由式(3)给出。(3)bT=TfR式中Tf是帧的时间长度,R是比特率。这时的帧效率f由式(4)给出:(4)f = ( 1 bOH / bT ) 100% TDMA系统的信道数量可由每个信道TDMA时隙的数量乘以信道的数量得到,由式(5)给出:(5)N = m ( Btot 2Bguard ) / Bc式中m是每个信道上用户复用的最大数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线通信 发展 历程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