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育秧与人工抛秧水稻生产对比试验报告(共1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机械育秧与人工抛秧水稻生产对比试验报告(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育秧与人工抛秧水稻生产对比试验报告(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机械育秧与人工抛秧水稻生产对比试验报告 按照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2006年广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试点方案的要求,区农机推广总站指导我县做好机械化育插秧与人工抛秧水稻生产的对比试验工作确保我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项目的落实与推广。一、 试验目的:机械化育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80年代我县曾引进一台日本久保田动力插秧机及育秧设备。由于当时整机进口零配件缺乏,插常规稻缺乏科学种田技术。亩株数不够,难以推广。90年代推广抛秧技术后,摆脱农民弯腰插秧难题,但推广抛秧机械化技术不成熟。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广大农民对实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有着迫切的需求。通过对机械插
2、秧与人工抛秧的对比试验,了解掌握机械插秧省工节支增产增收的优势,加大机械化育插秧宣传力度,做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二、 试验地点、时间、参加单位1、地点:武鸣县双桥居委会第6队,第13队,太平镇文渓村第7队,城厢镇马香村第3组,陆斡镇文桐村。2、时间:2006年2月至2006年12月3、参加单位:广西农机推广总站、武鸣县农机化管理中心、武鸣县农机推广站、武鸣县双桥镇、城厢镇、太平镇、陆斡镇农业服务中心。三、试验样机型号、规格、结构特点和技术特征简介1、久保田SPW-48c手扶行走式,插秧行数4行,插秧行距30cm。插秧株距12、14、18、2
3、1cm可调,插秧株数50、60、80、90株/3.3m,插秧深度0.73.7cm(5级)可调,单株苗数横向传送(2级)及纵向刮取量(717mm)可调,纯工作小时生产率0.0910.21hm/h。秧苗条件:带土秧苗、苗高1025cm,叶龄24.5叶,2、东洋PF455S手扶行走式,插秧行数4行,插秧行距30cm,插秧株距15.7、13.8、12.2cm可调,插秧株数70、80、90株/3.3m可调,插秧深度04.6cm可调,横取苗量(次数)及纵取苗量20、24、26(3级)817mm,作业能力23亩/小时。3、科利亚2zk6可乖坐式,插秧行数6行,插秧行距30cm,插秧株距12、13、15、16
4、、18、22cm可调,插秧株数50、60、70、75、85、95株/3.3可调,插秧深度1.24.8cm可调,单株调节量横送1015.6mm/株,纵拨取818mm/株,工作效率48亩/小时。秧苗条件:毯状苗,秧苗高度1025cm。4、东洋P600 可乖坐式,插植行数6行,插秧行距30cm,插秧株距14.5、12.8、11.3cm可调,插秧株数75、85、95株/3.3可调,插秧深度04.6可调,横取秧量(次数)纵取苗量18、20、24(三档)8-17mm可调,作业效率4-7亩/小时,秧苗条件:苗圃、高度10-30cm,叶龄2-5叶。久保田SPW-48C和东洋PF455S插秧机均是手扶行走式,具
5、有结构轻巧,操作简便,较适应丘陵地带和不规则的小田块机插作业.科利亚2ZK-6科东洋P600插秧机是可乖坐高速插秧机,作业效率高,驾驶员操作劳动强度低,适合较平原的大田块连片机插作业。四、试验地区农艺要求及试验条件1、试验地区农艺要求 武鸣县地处广西南部,属丘陵地带,常年气温较高,雨水上半年比较丰富,下半年较干旱,粮食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为双季稻.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经验和不断创新的农业科技指导下,以及采用不断更新的优良品种,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对水稻种植的农艺要求也不断改变,就目前水稻种植的农艺要求基本为:大田耕作要求泥要耕烂,田面平整无残茬,泥脚深在20厘米左右,在最后一耙前撒放
6、基肥一起耙;秧苗要求,当地目前多采用抛秧栽植,常规稻每穴3株左右,杂交稻每穴12株,用种量:常规稻5斤/亩左右,杂交稻2.5-3斤/亩,秧龄:早稻20天左右,晚稻15天左右,叶龄3.5-4.5叶;移载要求:中苗移载,移载时田面平整、浅水、泥浆沉淀,载植要浅插匀插.载植密度:根据品种,田泥肥力或施肥情况确定,肥力一般田块常规稻插为2万/亩穴左右,杂交稻1.8-2万/亩穴,田泥较肥或施肥较重的田块常规稻可在1.75-1.65万/亩穴,杂交稻在1.5-1.6万/亩穴.田间管理:立苗后,抛秧的第6天施肥和除草剂,第8天检苗移密补缺,在倒数第3叶至剑叶抽出期间施追穗肥,足苗(封行)后隔水晒田。病虫害防治
7、根据农业部门测报进行喷药.2、试验条件 我县水田多为梯田,田块面积比较小,且不规则田块占相当比例,土质多为粘土,使用的水稻品种多为优质谷的常规稻和杂交稻,生育期早稻115125天,晚稻110118天。我们这次试验选择在我县比较平坦、田块相对大、阳光充足,水利灌溉方便或近水源可抽水灌溉,且近道路的田垌。当地群众对新技术比较容易接受,热情较高,对插秧机所需配套使用的秧苗,按要求规格育好秧,大田的耕整也按要求进行操作,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使这次试验能顺利进行。五、机插试验情况和结果分析1、机插试验情况我们选择在4个镇的4个村选5个点,共200亩水田作机插秧试验,其中早稻13亩,晚稻187亩。早稻在双
8、桥镇双桥社区6队进行,面积13亩,品种:珍桂矮,总用种量75斤,采取统一秧池、统一浸种、催芽、起秧板、播种、管理的育秧方法,共育机插用秧硬盘200盘,双膜22,抛秧用秧100盘,播种量分别为:硬盘120克/盘,双膜655克/盘/、抛秧用85克/盘芽谷,插秧机为久保田SPW-48G型机。采取三种对比试验方法:在一块面积为1.6亩田中,分半进行机械插秧与手插秧对比试验,同样在一块1.6亩中分半进行机械插秧与手抛秧对比试验;在不同田块进行机械插秧与手抛秧对比试验.试验查定数据见附表:2006年上半年武鸣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产量查定表。晚稻分别在双桥镇双桥社区6队90亩、13队20亩,太
9、平镇文溪村7队25亩,城厢镇马香村3组25亩,陆斡镇文桐村27亩等进行机械插秧示范。晚稻机插用秧由各农户自己负责,育秧用盘统一使用207孔软盘;种植品种:双桥、陆斡为常规稻优质谷丰华占、城厢镇为优质杂交稻内香优,太平为优质杂交稻金优;用种量:常规稻5斤/亩左右、杂交稻2.5-3斤/亩。大田耕作基本上做到旋耕后沤田23天,再重耕耥平,经过一晚沉浆,第2天再进行插秧,插秧机为2台步行式机和2台乖坐式高速机.这次我们在双桥6队选择0.9亩田进行测定,该田块用的秧块泥土厚度,秧苗高度符合机插用秧要求,秧苗分布较均匀.测定机型为东洋P600型,使用标准档位2挡插秧.。秧苗状态,插秧质量等测定数据附表:表
10、2-6。表2-1秧苗抛栽(手插)前状态测定记录表试验地点:双桥6队 品种:丰华占 秧龄: 天 叶片数4 播种量kg/亩:2.5秧苗密度: 株/c 育秧方式:软盘 播种日期:2006年7月10日 测定日期:2006年7月10日序号盘 号一二三四五苗高mm根长mm茎宽mm苗高mm 根长mm茎宽mm苗高mm根长mm茎宽mm苗高mm根长mm茎宽mm苗高mm根长mm茎宽mm1185302.6194482.7201642.7186402.6212502.822301052.9183532.6221652.8231802.9231802.93204642.7199612.8231702.9203642.81
11、76432.64203402.8223592.9202672.7186522.6192482.75188362.7214492.7199652.6199602.8221702.86189602.517674251845026230682820354277224802.618950262307128202602823270288205102.823462292126927212642920462289114852.9221602716948261875027198502710182662.7232522821258271924827221602811190352.8239432823269291
12、825026197492712206552.9194602719258272226728188502713225402.8198482718654262538029224702814235662.9223532822170272006027232722915223202.8235442923290291865426187542616236952.9211642717658272127028164482617181202.7186432619460272028129201612818204642.8194582720448272317929221642819195182.919946271984
13、9261846027205802820232792.92316829202502817648261764826合计4051106855641751095547409812335444076123555140851183549平均苗高mm204。85平均根长mm58。14平均茎宽mm2。75记录人: 测定人:注:苗高 手抛秧的高度自营养钵体上表面至最长叶片叶尖的距离。根长 以每株秧苗以大多数根长为准测量。茎宽 测量时将秧苗切去根和秧尾,每10株并例成一排,用钢尺在秧苗生根处上方1厘米处量出总和,求其平均值,即为茎宽。表2机插秧插前状态测定记录表机具名称及型号:东洋P600 试验地点:双桥6队 品
14、种:丰华占秧龄:15天 叶片数:4 播种量:25kg/亩 秧苗密度:1.81株/c育秧方式:软盘 播种日期:2006年7月10日 测定日期:2006年7月25日序号子序 号一二三四五高度mm土厚mm株数苗高mm土厚mm株数苗高mm土厚mm株数苗高mm土厚mm株数苗高mm土厚mm株数118725120323318526319725319524521851197119241844193232302214322711892197142212228120551952198251903195321331982221162211118519711953211271912187120131880198281
15、981154119522324221291152218321112132203110223319321982200120021121412002221119801972121953221211612152222113200322831493185319801420802131178019811950151980201322811961209016210122311911147119611718501921187220302211181952226118922211142019140319522192190117322019641930208419231962合计390225354009233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育秧 人工 水稻 生产 对比 试验 报告 1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