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共4页).doc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厦门六中数学课改组 孙东耀新学期,一股高中新课改的春风吹绿了闽南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可喜变化:新课程培训热情空前高涨;新型的教师观、人才观、学生观、现代教学观逐见雏形;新高一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扬;教学科研蔚然成风,基于“模块”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探究成为教科研的主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师生关系课堂模式初步呈现;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走在课改第一线的老师们已摸出了一点门道,有的甚至在课改浪潮中游刃有余。但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如何改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本学期我校高一年每周一次数
2、学探究课令我受益匪浅,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听课评课体会,就新课标下如何改变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谈几点拙见,望得到同仁赐教。如何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有人说要“诗意地教语文”,有人说要“逻辑地教数学”,有人说要“辨证地教政治”-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怀灵蛇之珠。其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弊端:一、评课标准面面俱到。从教学目的确定、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基本功的表现、教法学法的定位、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学手段的应用、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效果如何?条条框框面面俱到。这样的评价往往抹杀教师的个性,抑制老师主体性发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
3、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二、评价机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评价者,大多习惯教学结构严谨、教师基本功扎实、师生配合默契、课堂节奏感强、完美无缺的“好课”。要是有哪位老师在优质课上,因学生争论而造成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可能受到“精心安排不合理”的评论;要是有哪位老师在自己的公开课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学讨论造成拖堂,就有可能被认为组织不严密;要是有老师在有人听课,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做笔记而板书少,就可能被说成教师基本功不扎实。要是在优质课上出现以上情况甚至可能被取消复赛资格。这样老师的创造性可能因此而停步。可见,如何评价一堂好课?关系当前新课改的方向问题,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模
4、式务必突破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提出“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对学生的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不同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同学、社团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新课标已经给予课堂教学评价准确定位,但是评什么、怎样评、如何操作,却是一本难念的经。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还是追求教学环节、教学艺术完美无缺? 反思一,数学课堂核心应从注重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涉及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掌握基础知识,把握解题技巧和了解思想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5、力,这不但要靠教师的“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生活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高一数学模块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这节课中,我设置这样问题情境: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任期2年,经选举每年更换5个,不能连选连任。请问: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
6、的集合记为A,而2006年的安理会理事国组成的集合记为B,则集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既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传统的评课过程,评教师如何教几乎成了评课的全部,至于学生怎样学、学得如何在整个评课过程中却显得少之又少。这与新课标倡导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理念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是有一定差距。由此,老师们看到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往往是执教老师的课堂“表演”,是展示自己“教”的表演!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调动起来。评课时要么一味吹捧戴高帽,做“好好先生”;要么天花乱坠不知所云,使得评课成为一团和气的走过场。 新课程下
7、,应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发展。目前新课改出现良好迹象,现在的公开课很少称呼“示范课或观摩课”,而是“探究课”。称呼的改变意味着观念的转化。有的课表面不那么紧凑,教师也没有精彩地讲解,但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学生积极性被真正调动,学生主体地位被确立。这样的课我们不但不能说他不成功,而且应该说是有创意。新课改的课堂应关注:学生参与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有充分地讨论、交流、活动的时间,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是否都能积极参与、很好地体验了学习过程;学生思维状态。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地思考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思维积极活跃,是否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有探究
8、氛围。学习效果,是否体现三维目标。反思二,评价标准宜粗不宜细,应建立多层面评价体系。传统的评课主体一般是同行和领导或教研员。新课标主张“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难以完整操作。新课标呼唤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但在目前评课中却没有一个学生参加,主人不在如何了解教学成效?我们没有理由让学生在评课中缺席。围棋高手每次大赛后,总要进行“复盘”,以分析成败的原因所在。教师做不到“复课”,但过后可以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听完课真实感受;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喜欢怎样学?对老师的课堂有何要求?教无定法,新课改应允许教师百花齐放、百
9、家争鸣。传统的评课标准好象一把万能钥匙,不管什么学科,不论哪种课型,不问从教年限,不理会生源素质的差异,不分何种场合基本是一个标准。为了在“创优质课、评优课”能够得到高分,一些年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个细节遗落了,担心哪个知识点忘记了。因为听课的教师仿佛都在拿着放大镜来听,都想鸡蛋里挑骨头,以在评课时能说说授课者的缺点。事实上如果听了每个人的发言才来备课、上课,根本没办法上公开课。道理很简单,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能把大家的观点都整合吗?要解决这一矛盾,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一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课型模式,不同教龄的老师制定不同的评课标准。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标准 学堂 教学 评价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