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计划(共21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计划(共2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计划(共21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1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种植)。 2让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能用不同形成表现四季的特征。 3引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塔、交通、通讯工具等)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
2、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使儿童喜欢并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用绘画或符号的形式记录发现、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三、课时安排:3月份:手机、会发光的物体、物体是如何向下落得、螺丝本领大、4月份:神奇的镜子、各种各样的管子、有趣的影子、5月份:6月份:7月份: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机活动目标: 1、了解手机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的使用方法。 2、感知生活中手机给我们带来方便。活动准备: 手机、手机号码几组、投影仪。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1、“奥运会”结束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要回自己国家了,要赶快找到阳光三毛,欢送这些特奥运动员
3、。但是阳光三毛不在家,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他呢? 2、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各种方法。 3、观察包装好的手机,一位小朋友说:“我能找到阳光三毛。” 4、猜猜它是什么?用提问、猜、摸等方法得出结论:这是手机。 二、感知手机 1、出示6位数和11位数的两个电话号码,结合日常经验,谈论究竟哪一个是固定电话和手机的号码,了解手机号码有11位。 2、图数对应念出阳光三毛的手机号码。 3、打电话告诉阳光三毛关于运动会的事情:由幼儿操作,共同提示如何拨号,验证、分辨通话键和结束键的使用。 4、说说家中谁有手机,什么时候需要拨打手机。 三、操作尝试 1、每人选取一部玩具手机或报废的手机。 2、说说自己的手机是什么
4、样。 3、为自己的手机编制一个号码,互相检查是否有11位。 4、轮换地由一位幼儿说出自己的手机号码,另一位幼儿试着按该号码拨打。 5、议论:为什么不能几人同时拨打?(打不通)打不通的时候怎么办?(等一会再打或发短信)为什么每部手机的号码不能相同?活动延伸: 探索手机还有别的本领吗?大班科学有趣的影子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经验。2、在探索实验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活动准备:人手1只手电筒,各种图形小卡片若干活动过程:一、玩手影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1、师:老师用手玩一个游戏,你们来猜猜墙上会变出什么?然后再跟老师一起玩
5、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2、讨论:墙上可爱的小动物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手影吗?二、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1、讨论:A、除了手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B、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呢?三、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其变化1、如果我的手电筒不动,小熊卡片上下移动,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如果老师手里的小熊卡片不动,手电筒左右移动,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观察结果:A当手电筒不动,小熊卡片向上移动时,影子越大。手电筒不动,小熊卡片向下移动时,影子越小B当小熊卡片不动,手电筒向左移动时,影子向右。当老师手里的小熊卡片不动,手电筒向右移动时,影子向左。四、看看小熊在跳舞
6、。分小组实验。将小朋友分成两人一小组,一个小朋友拿手电筒,一个小朋友拿卡片,进行两个实验。巩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总结:A当手电筒不动,卡片向上移动时,影子越大。手电筒不动,小熊卡片向下移动时,影子越小B当小卡片不动,手电筒向左移动时,影子向右。当老师手里的小熊卡片不动,手电筒向右移动时,影子向左。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镜子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活动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活动过程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1.教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
7、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2.幼儿操作尝试。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4.得出结论: 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1.教师: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3.引导幼儿讨论。(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
8、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3)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三、第三次尝试:1.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2.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不一样?3.引导幼儿讨论: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4.得出结论: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9、。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活动目标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活动准备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1、介绍材料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
10、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
11、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幼儿园大班教案: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活动目标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活动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 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二、幼儿探索并讨论。1、幼儿猜想并尝试教师: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
12、物体下落时的异同。教师: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3、幼儿交流(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4、教师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5、教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三、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教师: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教师: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
13、什么新的发现?3、教师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五、延伸: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各种各样的管子活动目标:1、了解各种各样的管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对管子进行简单的分类。2、知道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不向管道中乱扔东西。3、会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会玩各种管子游戏,感
14、受管子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管子(软管、硬管、可伸缩的、粗细不同的管、电线管、水管等)、管子造型、纸、抹布、管子艺术品课件。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组织幼儿探究。师:小朋友,今天书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几样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幼:想!2、出示课件,师幼共同观看。(课件展示人们用管子制作的作品)3、引导幼儿讨论,从而引出管子。师:谁能告诉我,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幼儿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教师加以引导)师:小朋友觉得这些东西好看吗?知道用什么做的吗?(引导幼儿说出管子)师:它们都是用什么样的管子做的呢?(铁管、塑料管、吸管等)(二)探究新知:1、摆出各种各样的管子,
15、请幼儿参观小小展览会。师:今天老师专门为大家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管子展览会,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幼:想。师:小朋友要注意,看的时候不要挤,要轻拿轻放,我们比比哪位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管子的特点最多。(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各种管子)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类型的管子。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的管子都一样吗?幼:不一样。师:哪些地方不一样?(幼儿可能不是按以下顺序看出来,教师可随幼儿回答的顺序调整教学思路)幼:有的是铁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软的有的是硬的幼: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幼:用途不一样。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管子?师:这根管子我在洗手间了见过,这是一
16、根“水管”。师:这是什么管子?幼:吸管!师:是的,这是小朋友平时用的吸管!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还有什么管子?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管子?3、引导幼儿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师:这些管子都分别用在什么地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师:小朋友想一想哪些物品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哪些物品在管子中不容易通过?(幼儿讨论回答)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很多东西,有玩具、纸、抹布、塑料袋等等,这些东西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吗?(让幼儿动手尝试,并联系实际,教育幼儿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4、启发幼儿动手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好多的管子,可是老师有几位管子朋友迷路了,找
17、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呢?记住一定要仔细找,水管要进水管的家,吸管要进吸管的家 (请几组幼儿到前面来分一分)师:小朋友他们分的对不对?(请幼儿判断正误)师:你们真聪明,一会儿就帮管子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其实,除了这样分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引导幼儿说出根据管子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并让幼儿进行简单归类)(三)总结新知,活动延伸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会了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也看到了很多用管子做成的物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件作品呢?幼:想。(让幼儿闭上眼睛联想制作一件什么样的作品。)师:你准备设计一件什么样的作品呢?(启发幼儿大胆地讲出自
18、己的想法)师:我们还可以用管子做些什么游戏呢?比如:传声游戏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一起去区角里玩一玩管子吧。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从幼儿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管子入手,了解、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知道管子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还可以做成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为我们带来了视觉和游戏的乐趣。活动中,幼儿自主设计作品、自由游戏,不但使孩子们提高了探究的兴趣,还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大班科学教案:螺丝本领大设计意图:幼儿生性好奇,经常对周围的环境及事物问这问那。螺丝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新纲要指出:对于科学探索活动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操作试验,从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
19、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们在园本课程中设计了此活动,目的使幼儿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了解粗浅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及观察分析能力。设计思路如下: 1、首先以“百宝箱“引出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操作的兴趣。 2、分组操作,以比赛的形式得出结论:螺丝作为固定连接物体的材料最方便、结实。 3、通过自由玩螺丝,引导幼儿发现螺丝在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的固定连接物体。 4、通过自由摆弄一些带有螺纹的物品,引导幼儿了解螺丝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活动目标:1、认识螺丝,知道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螺杆和螺帽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连接、固定物体。2、了解螺丝旋转上升的特性。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
20、兴趣,以及观察分析的能力。4、了解螺丝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活动准备:1、每幼儿两块螺丝玩具。2、不同直径的螺丝。3、带有螺纹的物品,如:不同口径的饮料瓶和瓶盖、灯泡和灯座、能拧的笔和笔帽等。4、细铁丝、双面胶、透明胶、小细绳等,课前放到“百宝箱”里。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操作兴趣“孩子们,你们经常做梦吗?昨晚我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梦,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送给我一个百宝箱,里面有好多好多的宝贝,你们想看吗?谁表现好,我让谁从百宝箱里摸一件宝贝。”幼儿摸“宝贝”,说出它的用处。师:“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在百宝箱里住过一晚以后,已经变的非常神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游戏。(
21、二)操作试验,总结螺丝作为固定连接材料的优点1、 出示游戏材料:螺丝、细铁丝、小细绳、双面胶和透明胶,分别放在四个容器里。幼儿分成四组,每人两块中间有孔的积木玩具。师:“白胡子老爷爷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两块中间有孔的积木玩具,同时也给你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用你们分到的材料,把这两块积木牢牢的连在一起。小朋友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好,开始工作。看那一组最先完成任务。”2、 幼儿操作,纪录结果。3、交换材料,再次试验操作,直至各种材料各组都用过。结合速度和牢固程度,评出第1、2、3、4四个名次4、教师总结:用螺丝作为固定连接材料是最方便、最结实的。螺丝本领最大。(三)认识螺丝的结构 幼儿每人一颗螺丝
22、,通过观察螺丝的结构,认识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螺杆上有一圈一圈的纹路,从螺杆底部向上一圈圈旋转上升,直到螺杆的顶部,螺帽里面也有这样的纹路,所以螺杆和螺帽能够紧紧的咬合在一起连接固定物体。(四)寻找螺丝,进一步认识螺丝的作用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教室里或者别的地方,那些地方是用螺丝连接固定的?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及时鼓励:“小朋友说的真好,可以看出你们都是一些善于观察的好孩子。”(五)玩螺丝,知道螺丝有匹配的特性老师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丝若干,幼儿操作。老师这儿有许多不同大小的螺丝,想送给工人叔叔去连接固定物体,可是螺杆和螺帽都混在了一起,请小朋友帮帮忙,给它们配对,用你们的巧手把螺杆和螺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科学 教学计划 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