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共27页).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共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共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与同学们谈地理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重点强调在每节新课前学生要依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指导
2、做好课前预习。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三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
3、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总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夫穷尽的,以及科学
4、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每两位同学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2、教学仪器:地球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二、展示目标即教学目标中知道与技能目标三、自学引导及点拨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观看教材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
5、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直觉 逻辑推测 实践证明 新“眼”目睹)(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6、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板书:2、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
7、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展示)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讲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8、。四、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五、当堂检测基础训练1-6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区分经线和纬线,能说出它们各自的特征。(2)掌握经纬度的划分方法。(3)记住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过程与方法:由于教材内容较为抽象,涉及高中立体几何的知识,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应采用直观教学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水平。(2)通过经纬度变化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而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的。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飞机在天空航行靠什么辨别方向?二、展示目标(1)
9、准确区分经线和纬线,能说出它们各自的特征。(2)掌握经纬度的划分方法。(3)记住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三、提出问题,学生自学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纬线和纬度1、纬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2、纬度以哪条纬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3、如何区分南纬与北纬?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南纬和北纬?纬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4、低、中、高纬度是如何划分的?5、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6、南北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北纬是否都在北半球?南纬是否都在南半球?7、你知道赤道纪念碑建
10、在哪吗?为什么要建在这个位置?经线和经度1、经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经线可以有多少条?2、经度以哪条经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3、如何区分东经与西经?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东经和西经?经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4、东经180度与西经180度经线有什么特点?5、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东经是否都在东半球?西经是否都在西半球?6、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吗?为什么不采用0度与180度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6、你知道什么是本初子午线吗?地球上真实的本初子午线在哪?检查自学,知识归纳纬 线经 线定义与赤道平行,与地轴垂直连接南北两极
11、,与纬线垂直形状特征整圆圈半圆圈长度特征赤道最长,向两极长度递减都相等方向特征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四、当堂检测基础训练P3-P4上题目。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过程与方法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我们都
12、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但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地经历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呢?这一切都是缘于地球的运动所形成的?二、展示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三、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学生阅读教材“地球的自转”部分,思考(可小组讨论)并试着完成以下学习目标:(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什么是“日心说”和“地心说”?(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4)为什么地球在不停自转,我们却感觉不到?(5)你知道哪些自然现象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所形成的吗?(6)什么是昼半球与夜半球?什么是晨昏线?昼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7)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3、8)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9)世界各个不同地方(如北京和纽约)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异?其原因是两地经度不同还是纬度不同?三、检查自学,知识归纳(1)概念:地球绕地轴旋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24小时(4)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四、当堂训练课程基础训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公转的概念及特点(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及各带的特点。(4)理解公转所产生的现象与公转特点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
14、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系,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生活的地区一年内有着明显的四季交替。在不同季节里同学们的穿着有变化吗?早晨起床上学的时间一致吗?正午你的影子等长吗?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地球的公转有什么关系?二、展示目标(1)掌握地球公转的概念及特点(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及各带的特点。(4)理解公转所产生的现象与公转特点的关系。三、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学生阅读教材“地球的公转”部分,
15、思考(可小组讨论)并试着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2)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地轴保持什么形状?(3)假设地球是直立的(地轴不倾斜)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4)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没有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会变化吗?(5)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6)你能描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各阶段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吗?(7)什么是南、北回归线?其纬度是多少?(8)什么是极昼和极夜?只有什么地方才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在什么情况下会出
16、现极昼和极夜?(9)地球上的五带是怎么划分的?其纬度范围各自是多少?(10)教材第15页活动部分第2-3题。三、检查自学,知识归纳概念:地球绕太阳旋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形成了四季、形成了五带四、当堂训练课程基础训练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2.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3. 学会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网或者指向辨别方向的方法。4. 记住一些常用图例。5. 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过
17、程与方法利用当地地图学习比例尺三要素,动手动脑,实践操作,诱导启发,反思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教学过程一、导入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月水,世界各国在眼前”。二、展示目标1.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2.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3. 学会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网或者指向辨别方向的方法。4. 记住一些常用图例。5. 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
18、、查找地理事物等。三、提出问题,学生自学1. 什么是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比例尺有哪三种表示形式?2. 你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3. 比例尺的概念和公式是什么的换算方法吗?4. 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5. 图例有什么作用?从哪里可以找到常用图例,你能快速记住一些吗?四、检查自学,知识归纳1、地图的概念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4、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5、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A、一般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B、经纬网指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站在北极点,所有方向都指向南方,站在南极点,所有方向都指向
19、为北方。C、方向指标箭头指标方向一般为北方6、图例:用来解释地图上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快速记忆教材18页和地图册14页的一些常见图例。在知识归纳过程中,结合教材18页活动,讲练结合。五、当堂检测基础训练上题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并能正确选择常用的地图类型。2. 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3. 知道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表示内容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地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七 年级 上册 地理 教案 27
限制150内